“夜明珠”李银保

郑天佑
2020-04-12
来源:晋城党史网

在阳城人民气壮山河的抗战史上,李银保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民兵战斗英雄,他胆识过人,智勇双全,尤以夜战闻名整个太岳敌后抗日根据地,“夜明珠”的美誉直至现在仍被后人津津乐道。


1916年,李银保出生在阳城县匠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祖父辈都是是老实憨厚的庄稼人。1928年刚刚12岁的小银保为了有口饭吃,不得不到一家富户扛长工。小小年纪每天上山放牛割草,晚上睡牛棚,铺光席;整年劳苦,不得温饱;为了不使父母亲伤心,银保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后来实在忍受不了饥寒交加的压迫,便甩掉牛鞭,光着身子跑回家里,向父母声泪俱下哭诉忍饥挨饿的痛苦。银保无论如何不愿再受富户人家的压迫剥削,开始背起粪篓,以拾粪卖粪为生。                       


夜间智救八路军营长王营长


1937年11月,中共地下党员李敏之由晋城牺盟中心区举荐并经阎锡山委任出任阳城县县长,地下共产党员张月川为公安局长。中共晋城中心县委为加强党对地方政权的掌握和秘密领导,同时成立了中共阳城县特别小组,由李敏之任组长,张月川、林贞为成员。1938年2月,日军飞机对阳城城乡连续狂轰滥炸,阳城大地从此饱受日寇铁蹄践踏。经抗日县政府支持牺盟会组织发动,全县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血气方刚的李银保立志抗日救国。这年秋天,李银保听说县公安局有十几条枪专打鬼子,还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就不顾父母劝阻,跑到公安局硬缠着局长张月川无论如何要收下他扛起枪杆打鬼子。张局长和指导员郝修和非常看对这个热血青年,打趣问他一天能跑多少路,一顿能吃多少饭。李银保自信爽快地回答:“一百里路打来回,一顿三碗半焖饭!”如此海量使得张月川和郝修和惊诧不已,于是当下答应李银保做公安局警士,不久又介绍他参加了牺盟会。李银保参加革命后无论是站岗放哨还是下乡发动群众,或者是出城送信,总是风急火燎,疾走如飞。张局长称他“飞毛腿”,曾奖励他8颗鸡蛋和两块大洋。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国民党中央军83师夺去了县公安局的武装,该师政训处主任李英樵武力夺取了县长职位,公安局十几个武装警察和十几条枪被扣押,李银保被关在83师的临时大牢里。


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心急如焚的李银保几次与关在一起的八路军营长王之凤偷偷交谈,秘密商量如何尽快脱身。王之凤非常赏识李银保这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要他先想方设法逃出去再想办法,可是牢房周围国民党军戒备森严,要跑出去谈何容易!李银保知道:自己逃生事小,救出王营长事大!在王之凤的启发诱导下,李银保先与顽军看守交朋友,得手后再待机行事。看守头儿向李英樵介绍李银保怎么怎么聪明能干,得到了李的信任,当上了李英樵的勤务兵。李银保又给李英樵的通讯兵等人小恩小惠,与他们称兄道弟,彼此间的“关系”不断加深,不久李英樵下令李银保担任公安局警察。1940年4月,日军第四次进犯阳城,李英樵的“县政府”逃到阳城县境西南西交一带深山区驻扎下来,李银保也随着公安局到了西交。一天夜晚换岗,银保从一位警察口中得知李英樵明天要枪毙王之凤。李银保此时看上去异常平静,内心却非常紧张:他知道得救王营长唯一的机会到了,切不可错失时机!待到夜深人静时刻,李银保利用自己的警察身份,手持步枪,俨然一个特殊警官,来到牢房流动岗哨面前,假借李英樵的命令从狱中提出了王之凤,李银保立即带着王之凤转身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他凭着自己熟悉地形,在深山老林里的羊肠小道上三拐两拐,心急火燎脚下生风,拂晓前到达垣曲县境,将王营长安全护送到了八路军垣曲兵站。然后换了衣服,埋了枪支,隐身回到老家匠礼。过了不久,李英樵县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军逃出了阳城,此事也就再无人追究。接着日本人盘踞阳城,抗日斗争形势愈加紧张。胸怀抗日激情的李银保何能安然在家!1941年10月李银保听说八路军干部孙世友和张翼在次营一带成立了抗日武装析城山青年营,便立即挖出“十二月事变”中埋藏的枪支,携枪参加了青年营,投身抗日烽火。


夜半率领民兵大战高庙岭


1942年,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挺进阳城,二度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李银保闻讯喜出望外,决心跟着八路军大干一番。一天随军路过匠礼村的我军敌工科长王之凤特意留给李银保一张字条,要李银保到晋豫联办驻地李疙瘩找他。李银保不识字,赶忙找人一念,再也按捺不住心头激情,穿林走壑一路小跑到达李疙瘩找到了王之凤,患难之交见了面又惊又喜。王之凤将李银保介绍给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一位重要领导人,这位领导同志要李银保在家乡匠礼一带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李银保在联办小住几日即回到家乡组织民兵。当时正是阳城普遍开始建立民兵组织时期,在村长杨中和的支持下,李银保很快就把民办组织起来,自己当上了民兵队长。匠礼村离县城15里,属于游击区,日军要在此建立维持会,李银保公开提出拒绝维持日本人。匠礼村民兵组织在李银保带领下迅速发展起来,群众捐钱给民兵买来两支步枪,十几发子弹,还将过去收藏的国民党军队扔下武器也交给了民兵,但是大部分民兵仍然是赤手空拳。于是大伙齐心协力摸掉了县城西城门外敌人的固定岗哨,又带人到县城南关袭击了鬼子的运输队。虽然几次得手,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民兵的需要,李银保觉得武器还是要自己制造。全村群众开始学着轰轰烈烈大造地雷,基本上满足了匠礼民兵对武器的需求。


匠礼村北的高庙岭地势险要,古柏参天,是敌我必争的咽喉要道,日军几次欲在此修筑碉堡,遭到当地群众坚决抵制和国民党中央军169师的打击没有如愿。该师撤退过黄河以后,日军数次从高庙岭进村扫荡,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李银保和民兵决定在高庙岭建立防守阵地阻击日寇。从1943年起,李银保和民兵们经常坚守在高庙岭上,靠步枪、地雷历经大小近20次战斗,敌人修建碉堡的阴谋始终没有得逞。1944年正月初十,大雪纷飞。李银保和民兵们坚守在高庙岭上,不敢稍有疏忽,他抓起雪在脸上狠狠擦了几把,瞪圆眼睛注视着10里以外敌人出发的必经之地窑栈岭上的动静。半夜时分100多个日伪军出现了,待敌人走近后李银保果断带领民兵予以阻击,还虚张声势大声喊道“一营在左,二营在右,三营随我来!”敌伪军以为碰到了八路军大部队,慌不择路逃回县城。不甘罢休的敌伪军在此后的几天夜里,出动日军一个小队,伪军300余人,由汉奸带路对高庙岭轮番偷袭。敌人不管是拂晓来还是半夜来,始终没有逃过李银保机警的眼睛,没能越过高庙岭半步。


农历正月十五傍晚,数次遭到失败的日伪军400余人再次对匠礼实施“清剿”。阳南县委调集匠礼周围20里内的河北、下交、史家岭、顺地、侯井、圪桃凹等村民兵联防作战应对敌人。日伪军刚刚接近高庙岭,我联防民办一阵猛打,敌人丢下数具尸体仓皇逃命。高庙岭保卫战连续打退了日伪军八次进攻,打死敌人20余人。太岳四分区在匠礼村召开群众大会,一区区长杨鹤祥在会上形象地把李银保比作“夜明珠”,从此李银保这颗“夜明珠”誉满整个太岳区。


夜入虎穴生擒汉奸赵景诚


1943年秋天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李银保带领民兵深入敌占区坪头村,要夺回敌人抢去的20多头耕牛。他和民兵们首先摸掉了敌人岗哨,然后安排大家接应;自己爬上两层高的房顶,顺着夺崖柱跳入院内。从梦中惊醒的看牛倌只好打开大门,眼睁睁看着李银保和民兵驱赶着24头耕牛急速离去;敌人存放在此的数千斤粮食还未打开口袋,也被数十名民办顺手牵羊夺走。这个时候的李银保在驻阳日军岛田大队长的心目中分量大增,几次抓捕均告失败。汉奸杨玉清和叛徒杨彭光跟踪窥探李银保的行踪也未能奏效。最后拿出160元金票(折合小米1600斤)悬赏李银保的人头。阳南县委要李银保夜间住到县委所在地暖辿以防不测,李银保临危不惧,结果在1945年 春终于将二杨捉拿归案,为抗日民众除了一大祸害。


伪一区区长赵景诚是个铁杆汉奸,吃喝嫖赌五毒俱全。早年曾任阎锡山阳城县政府的差务局长,日寇进犯阳城后赵景诚卖身投敌,当上了一区伪区长。赵景诚依仗日寇势力,勒索民财,敲骨吸髓;匠礼村拒绝维持日军,赵景城与汉奸杨玉清勾结抓捕李银保,实在是祸国殃民的日军帮凶。1944年秋,匠礼村党支部根据内线情报了解到赵景城近日龟缩在伪区公所不会外出。村党支部书记郭天成、村长杨中和根据县委指示,决定派李银保率民办深夜缉拿赵景城。一个漆黑之夜,李银保带领民兵出现在南城下伪一区公所大门外。午夜时分内线按照暗号打开伪区公所一扇大门,李银保和民办们立即进入院内分头行动,从被窝生擒正做着美梦的赵景城。作恶多端的赵景城经我党多次教育不思悔改,最后被我抗日政府镇压。


夜幕下火烧敌伪老巢黄龙庙


1944年冬,阳城敌后军民对盘踞县城的敌人频频发动进攻,阳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次年1月,李银保出席在沁水郑庄召开的太岳区群英大会,荣获“特等民兵战斗英雄”称号。大会结束之时正是阳南阳北军民开始首次围困阳城县城之际,李银保担任了民兵排长,每天夜里往返30多里神不知鬼不觉到县城东关、南关贴标语、撒传单;进入三月夜间又深入到敌伪碉堡下对伪军喊话劝降。4月初,阳南阳北两县军民第二次围困县城;要取得围困战胜利,必须首先拔除敌伪在县城外围的诸多据点,其中西南面的黄龙庙据点坚固,易守难攻。4月12日李银保带领匠礼民兵从北坡攻占了日伪黄龙庙据点外的制高点,很快接近据点外的第二道战壕。县城敌人曾3次增援黄龙庙据点,均被我阳南军民打退。战斗直至当天黄昏,形成对峙局面。李银保对黄龙庙敌人喊话劝降,敌人凭险抵抗,拒不回答。李银保果断带领民兵实施武装强攻,民兵们冒着枪林弹雨迅速接近到了黄龙庙据点。紧接着把群众运来的一个个谷草点燃,奋力投到敌碉堡门口,22岁的民兵李小虎不辛中弹牺牲。李银保怒不可遏,带领大家加快向敌据点投掷柴火,敌人眼见熊熊大火封锁了大门,拼命向城内敌人呼救。为了避免伤亡,阳南县指挥部命令民办暂时后撤。据点内的敌人利用这一机会,在炮火掩护下仓皇逃窜,李银保率领民兵奋起追歼。4月13日子夜时分,夜幕下的黄龙庙据点内外烈火熊熊,上空烟雾弥漫,敌伪经营多年的老巢付之一炬,县城敌人县于孤立。


夜色里单枪匹马闯炮楼


抗战胜利后,李银保出任阳城县第一区武委会主任、县武委会军事科长。1946年12月,李银保率领民兵连远征垣曲。根据前线指挥部的决定,所有参战部队全部投入攻城作战,其中将申家庄炮楼交给李银保率领的民兵围困,阻击敌人出援。该炮楼工事坚固,粮秣充足,守敌42人,5日晚上9时战斗打响。敌人几次试图出炮楼增援城内敌人,均被李银保率领的民兵连火力压了回去。6日后半夜,为了争取守敌放下武器,李银保组织力量对敌喊话劝降,终于迫使敌人停止射击,但是提出要我方派人进入炮楼谈判。李银保说服了劝阻他的民兵们,只身刚刚进入炮楼,20多个敌人的枪口刷的一生同时对准了他。李银保一身是胆,威严地对敌人说道:共产党人最讲信用。你们打死我一个不算是什么能耐,还是为自己后路着想为对。敌人连副当下喝退众敌,表示愿意投降,但是要求不搜腰包,不拆散编制。李银保一一予以答复,敌人仍然心存侥幸,不愿就此缴枪。李银保临机一动缓缓说道:你们不愿缴枪也好,待我请示旅长以后再行答复。敌连副一听“旅长”二字大惊失色,以为有八路军大部队参与攻打据点,当下命令所有守敌带着80余条轻重枪支,30余箱子弹,走出炮楼投降,夜色里李银保单枪匹马勇闯炮楼一举成功。庆功祝捷大会上,指挥部首长把李银保介绍给当地群众,全场沸腾,掌声四起。




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司令员1947年在一次关于民兵工作的谈话中讲到:“(民兵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自力更生······如果都能像阳城‘夜明珠’连一样,这当然很好。他们是在开荒地集体生产的基础上搞起来的,丝毫没有让村中老百姓增加负担,这是我们建军的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李银保率领民兵多次远征,不拿公共物资,不搜俘虏腰包,不拿群众东西,受到群众赞扬。1948年5月李银保野战民办连先后参加了临汾战役和晋中战役,荣获徐向前司令员授予的“成绩优良,军风军纪好”锦旗一面。从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一年间,李银保先后奉命率领野战民兵随主力部队参战20多次,俘虏敌人连长及其以下官兵80余人,缴获枪支63支(挺),子弹2.4万余发。多次受到野战军首长的表扬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李银保从很少谈起过自己的光荣历史,也没有向组织上索要任何待遇,始终过着一个平常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但是“夜明珠”的英雄称号却超越历史长河,永垂后世,光耀千秋。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