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一期间,太岳革命根据地东西峪旧址项目落地紧锣密鼓进行,在搜集红色历史资料时,恰好迎来了早期开辟东西峪根据地山西牺盟会杰出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山西新军的重要领导之一董天知侄子董广华一行。接乡领导和村支书电话,我当即和几位伙伴赴约陪同。
习近平总书记母亲齐心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文中回忆道:是董天知引导她走上了革命道路。总书记河南考察时参观和缅怀了董天知等革命先驱和民族英烈的生平事迹,他告知我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根据董天知早期在沁水的活动足迹,其侄子董广华和军旅作家智西乐老师受河南省党史部门委托到老一辈革命家董天知曾经生活和战斗的东西峪寻访。作为红色倡导者我们把过去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和他们俩边走边谈,董广华边听边说:"董天知不只是我的伯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此次寻访既是我应尽的义务,更是我有责任完成的一项光荣使命"。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当年决死纵队领导薄一波和母亲以及董天知住过的窑洞,该院正好是周希汉将军夫妇住过的旧居,坡上便是周将军痛埋双女的墓地。随即他便拨通了周将军大儿子周太安先生电话说:"我现在来到了你父母住过的地方,和《周希汉将军在西峪》的作者贾世庭在一起"。将军后人视频相见,泪洒故地,真情互勉。当我们分别合影留念时,他俩分别记下了我的联系方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新华社民族英烈谱系列栏目的《抗日壮士 英气冲天——董天知》一文中我们看到了对他的评价和简介:
董天知,1911年生,河南荥阳县人,1929年考入北平宏达学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被捕入狱,敌人施尽种种酷刑,在政治诱降和死刑威胁面前,他始终大义凛然,忠贞不屈。1934年冬在狱中带病参加绝食斗争直到取得胜利。1936年9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0月下旬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前后领导和建立"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等工作,同年11月任3总队政治主任后任政治委员,随即开赴晋东南配合八路军主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0年整军后,董天知任八路军129师决死三纵队政治委员。1940年8月董天知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时,在山西潞城郭庄村战斗中,为掩护部队突围,亲率警卫排英勇作战,因寡不敌众,28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董天知牺牲时年仅29岁。
董天知牺牲后,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他"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是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是最优秀的青年军亊干部″。
文章最后还这样写道:董天知的侄子董广华一直没有停下挖掘和整理伯父事迹的脚步。董广华说"他用热血和牺牲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他的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
我剪报收藏了起来,是红色情怀所致;董广华的初衷当然有红色基因情结自不必说,他事后将在沁水寻访到的情况也告诉了我:十里乡与柿庄乡交界战乱时叫固村乡,因为这里驻扎着决死纵队的修械所和被服厂以及抗日民族培训班,董天知就常在宋家、岳庄、上泊、下泊一带活动。其父母就住在西岳庄的一个院子里,院边原先的一棵大槐树现以不见踪影。
庚鼠交春,冠毒横生;不出家门,常看新闻。忽日董广华郑州来电,要我将所知略写,盛情难推,试作两页,并告用则当纠。因河南省委党史办主编的《抗日名将——董天知》一书准备付梓出版,插点文稿自然高兴,现就拙文续后,不知可否?
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日,薄一波领导的山西新军决死队成立,随后即开赴山西南部的晋东南和晋南交汇处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太原会战前后,国民党刘戡之14军83师(93军前身)和冯钦哉之14军团(98军前身)先后布防沁水东西峪一带,刘戡师部设西峪满沟村,本人住西峪财主院,冯之司令部设东峪西岭庄,本人住西峪后底窑。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要遵照洛川会议精神,努力使自已成为抗战核心,不要怕打破阎锡山的框框,要切实掌握领导权。只有我们的力量壮大到足以控制局面,同阎锡山的合作才能继续保持下去"的指示,1937年底至1939年期间,薄一波、戎伍胜、董天知等带领新军决死队在沁水东西峪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多次在西峪三官庙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我党抗日主张,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领导组建牺盟会和成立当地农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并在此组建青年抗日先锋队,培养当地政权干部,组织地方武装,积极投身抗战。
山西沁水东西峪是太岳革命根据地岳南中心腹地,当年以驻扎八路军386旅而闻名于世,现已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挖掘和整理这些红色资料时,得知最早开辟这块根据地是早期的山西新军决死纵队的领导人,其中决死三纵队政治委员董天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建国前老党员94岁老人王毅回忆:约1938年春,西峪村三官庙古戏台上,由纵队领导坐阵主持召开宣传抗日救亡,建立民主政权的群众大会,由本地乡民姚荣奎宣讲,可姚讲半天主次不明,纵队领导薄一波让姚具体再讲什么叫抗日救亡?董天知考虑到姚文化浅薄难以胜任,他主动站了起来,打着手势号召大家:"日本鬼子要占领我们的国土,要枪杀我们的父母,毁我们的家园,灭我们的民族,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团结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同胞们,东北沦陷,北平失守,华北怎么办?晋东南怎么办?为救我们的民族,救我们的同胞,为我们抗日将士报仇!我们只有团结民众,坚持抗战,才是唯一出路″!然后他振臂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会场气氖热烈,群情振奋,抗日气势高涨。
经过宣传发动,迅速组织群众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和地方武装,在西峪和团里等村成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抗战期间,这支"青抗先"还打死了4个日本鬼子,被太岳区党委命名为"模范战斗村"。1939年10月,董天知和决死3纵队主要领导参加了彭德怀副总司令在田家湾召开的抗战誓师大会,在西赵庄董天知、安子文、聂真三人成立了地方工作委员会,此后在柿庄和岳庄以及胡底等地相继开辟根据地的工作,并辗转到岳阳区做决死队部分军官思想动摇以防政变的工作,号召群众为牺牲的抗日将士筹款捐赠,还培养和锻炼了许多基层政权干部和进步人士。
当地有资深影响的张宝善老师和我叙说:"文革"中他和联区校长郭守业、张遵政老师为东峪公社联合调查组成员,他负责联系当年在岳南地区工作过的刘湘屏和刘文树同志,证实当地有关亊宜。到达河南省委接待室询问后,传达人员告知:这俩女同志在信阳地区五七干校农场改造,他们随即前往。刘夫人见来人便说:"我不是叛徒″。当说明其来意后,迅速接受并如实谈了当时的情况。特别是刘湘屏老人提起董天知时更是高兴,她简短的回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在沁水东西峪活动的一些事,从中我们才知道刘湘屏同志是董天知的原配夫人。她和董天知婚后虽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二年有余,确也聚少离多,引导她走上革命道路,指导她如何开展根据地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如何机智勇敢,她终身难忘。某日,董天知要执行新的任务,临行时来到我的住地东峪村后沟庄,夫妻二人彻夜难眠,畅谈着革命胜利的理想,天亮后同其随行人员送他到了沁河岸边,从此成为永别,他光荣的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后来,在沁水这块英雄的沃土,刘湘屏被任命为士敏县委书记,她和刘文树同在岳南地委工作时,刘文树为宣传部长。她重新到东西峪检查工作时,由董天知等纵队领导培养的青年干部原积余、贾广文、张同来、贾言顺、李松孩、张学义等都成为基层政权骨干,有当农会主席和村公所负责人的,有管财粮和武委会的,有上调到区公所的。
张宝善老师记得非常清楚:虽然刘夫人受迫害劳改,当提到董天知便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希望。她坚定信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虽然蒙受不白之冤却旗帜鲜明。当我们结束和她的谈话并嘱咐她保重身体时,她这样说:"比起董天知他们在草岚子监狱受尽折磨和敌人进行斗争这算不了什么″。
董天知从敌人的监狱走出来又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他不屈不挠,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不朽的壮歌,是民族英雄,是抗日名将,我们永远怀念他!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