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区在阳城大事记

卢剑锋
2018-07-23
来源:晋城党史网

1946年

 

1月,太岳区党政军机关移驻阳城县城。区党委驻文庙,行署驻旧县衙,军区驻孔庙。其他机关分驻阳城各地。

7月7日,太岳军区在阳城烈士陵园(后更名为太岳烈士陵园)举行军区直属机关干部及阳城群众3万余人参加的纪念“七七”抗战九周年、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宣誓大会,2000名全副武装的民兵列队接受检阅。

7月12日至8月28日,中共太岳区委在阳城召开群众工作会议(通称七月会议),统一思想,集中力量,继续贯彻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反复查减,执行“五四指示”,实现耕者有其田。

7月13日至9月24日,为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大踏步进退的机动作战方针,第四兵团和太岳军区部队进行了闻(喜)夏(县)战役,同蒲中段战役和临(汾)浮(山)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5万余人的重大胜利,使太岳解放区与晋绥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7月,太岳区武装力量进行调整,主力兵团第四纵队辖3个旅,共约2万人,太岳军区除直辖1个独立旅(第24旅)约5000余人的主力部队外,4个军分区各有2个基干团及若干游击大队或独立营(连),军区直属教导团、补充团及军工生产单位约1万人,合计军区系统2.6万余人。

11月6日,第四纵队接中央军委命令进入陕北,驰援延安。与此同时,太岳军区第24旅先行进入吕梁地区展开攻势,开辟通道,掩护第四纵队从吕梁通过。

11月22日至1947年1月1日,陈赓、王震、谢富治指挥发起吕梁战役。期间,为配合吕梁战役,在王新亭的指挥下,太岳军区攻克了垣曲县城和翼城县城,攻占赵家岭、塞里、解峪等据点和曲沃、绛县、大交、翼城等重要村镇20余处、据点40余个。

11月,根据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太岳区党委和军区抽调1200余名军队和地方干部(多为东北籍),组成由高体乾任支队长、宋匡澜为政委的太岳区东北支队,开赴东北地区。


1947年


1月12日,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第24旅和晋绥部队发起汾孝战役,歼敌1.1万余人。

2月15日,太岳区党委发出指示,要求在已经实现耕者有其田地区的党、政、军、民拿出90%的力量,开展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运动,保证军需民食。

2月19日,太岳行署下达大生产运动计划,颁布《奖励生产条例》,发放贷款2.5亿元。阳城、沁水等4县播种小麦130.2万亩,比上年增加9.1%,公粮完成额大大增加。

4月4日,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主力及地方部队共5万余人,在134个民兵连和6万余参战群众的支援下,由陈赓、谢富治、王新亭、王鹤峰指挥,发起晋南反攻战役。同时,太岳区党委抽调了一批地方党政民干部随军行动,接管新区,建立政权,发展民兵,一面开展地方工作,一面组织新区人民参战支前。5月12日战斗结束,歼敌1.4万人,收复、解放县城25座及侯马、禹门口、风陵渡等多处战略要地,控制了同蒲铁路南段230公里。

4月18日,太岳区党委抽调140余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分批开赴汾河两岸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建立政权、发展武装。

5月7日,太岳行署电令嘉奖阳城参战民工。

6月,太岳区党委为支援配合晋南前线作战,决定成立太岳支前司令部,阳城县长张天乙任司令员,统一领导全区各县的支前工作。

6月,太岳区武委总会在阳城召开评功会议,评出沁源县李德昌战斗队等42个战斗模范单位,评出阳城县李银宝(夜明珠)等51名战斗英雄,评出平遥等10个模范县,评出阳城县4个参战模范县。

6月,太岳区抽调1000余名干部随刘邓大军南下,在大别山、长江北岸的新解放区进行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等工作。后,太岳区党委副书记裴孟飞、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孙定国率领太岳区数千党政干部和4.6万余名支前民兵、民工,随陈谢集团挺进豫西,开展剿匪反霸、发动群众、安定社会秩序工作。

7月27日,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决定以第四纵队、第九纵队(太行纵队)、第38军组成陈赓、谢富治集团,陈赓任前委书记。接命令后,陈赓在阳城主持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小河会议精神,制定强渡黄河、挺进豫陕鄂的军事计划;明确新组建的中共豫西工委受陈谢集团前委领导。

8月2日,太岳军区领导干部作出调整,刘忠任司令员,王鹤峰任政委,顾大川任副政委。

8月10日,太岳武委总会决定成立统一指挥远征民兵的“太岳人民野战军司令部”,辖28个团、222个野战连,野战民兵达2.9万余人。

10月,随着陈谢集团攻势作战的胜利,太岳解放区达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时期:共辖47个县(市),分5个专区,面积4.5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423万。


1948年


1月,太岳区党委和所属各地委分别召开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土地会议和冶陶会议精神,学习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

2月1日,太岳区党委召开地委书记会议,认真讨论土地制度改革中的问题,检查、纠正“左”倾偏向。

2月上旬,陈赓、谢富治致函太岳区党委、行署,指出:太岳区参战群众和民兵远离家乡,随军反攻,有时大雨泥泞,有时风雨交加,艰苦奋斗,战胜困难,不仅支援部队完成任务,而且宣传、发动群众,为农民翻身事业立了大功。

2月上旬,徐向前率领临汾战役前方指挥所人员到达阳城,召集太岳区党委、行署、军区领导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部署临汾战役的后勤事宜,成立由太岳行署副主任裴丽生为司令员的临时后勤指挥部,其主要任务是:(一)随军建立粮食转运站,保证部队粮秣供应;(二)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和民兵支前连队,随军开赴前线;(三)动员群众贡献门板、檩条、麻袋等,为前线修筑工事之用。

2月,太岳区党委抽派张天乙、成生喻等组成工作组,进驻岩山村,进行划定阶级成份试点。

2月,太岳区党委在阳城召开直属机关8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的整党大会,大会以“三查三整”(差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为内容,贯彻执行土地改革总路线、总政策,重点检查土地改革中的“左”倾偏向,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月18日,会议结束时,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郭钦安作了总结报告。

3月7日,陈谢集团和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乘郑潼之间空虚,突然发起洛阳战役,14日解放古都洛阳。后国民党军乘陈谢主力休整18日复占洛阳空城,4月5日,陈谢集团再克洛阳。

3月上旬,太岳部队参战的临汾战役打响,第24旅旅长王镛21日牺牲。临汾战役历时72天,我军付出15000余人伤亡的代价终于攻克。临汾战役在军史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攻坚战之一,战后毛主席专门作出指示。

4月5日,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决定在春耕期间停止支差两个月,太岳行署还于5月6日发出消灭荒地的指示。

6月7日,豫西军区建立。太岳第五军分区改为豫西第一军分区,中共太岳五地委和太岳五专署同时划入豫西区党委和豫西行署领导。

6月18日,太岳部队参加的晋中战役打响。晋中战役后,太岳区全境获得解放。

6月,在太岳行署召开的中学教育会议上,批判了“左”倾偏向,确定了中学教育的总方针。

7月,太岳行署奉令将第三专区所辖各县和第一、第二专区所辖的赵城、洪洞、临汾等共20个县(市)、77个区、1419个村、161.96万人口的地区划归晋绥署。8月晋中战役大捷后,平遥、介休划归晋中行署管辖。至此,太岳解放区辖18个县(市),分3个专区,共有人口221.9万人。

7月,太岳区党委、行署决定,将豫北中学和太岳民政干部学校合并,在阳城县王曲村组建太岳师范学校。学校由师范班、中学班、师训部三部分组成,1950年2月和山西师范(临汾)合并。

9月2日至19日,太岳区党委在阳城召开区分委书记以上会议,区委书记顾大川作了《关于整党问题的报告》和《关于土改和今后工作的报告》,分别部署了全区的农村整党和结束土地改革的工作。

10月5日,太岳军区部队组建的第八纵队和第十五纵队由徐向前指挥参加了太原战役。

10月10日,太岳行署发出布告,明确指出:全区土地改革业已完成,束缚生产发展的封建半封建剥削制度已经消灭,故此项工作应即宣布停止。

12月29日至1949年1月2日,太岳区首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太岳区学生联合会,主席李秀林。


1949年


1月2日至4日,太岳区青年代表会议在阳城召开,传达贯彻中央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制定本区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计划,选出郭钦安为书记、蒋毅为副书记的太岳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

1月,太岳区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在阳城召开,出席代表49人。大会总结10年来的全区妇女工作,确定了全区妇女工作任务,选出黄维等11人为委员,康克清等5人为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黄维等15人为出席华北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1月,太岳区党委宣传部制定出在职干部教育的总方针,要求一切有阅读能力的党员干部,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时事政策为辅,文化水平低的干部,必须学习文化。

3月,太岳区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抽调1700余名干部南下,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接管福建。

4月,根据中央和华北局指示,太岳区抽调400余名干部,组成1个专区、6个县、36个区的党政军民四套班子奔赴湖南新区开展工作。

4月,太岳区职工总会在阳城举行有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学徒、职员代表等39人参加的太岳区职工代表大会,改选了太岳区职工总会的领导机构,选出王萍等7人为执委,并选出宋志先等12人为出席华北职工代表会议的代表。

4月,太岳区党委、行署、军区将复建中的阳城县烈士陵园更名为“太岳烈士陵园”。

8月1日,太岳建制奉命撤销,23日,太岳区各直属机关干部与阳城万余名群众话别联欢,组织部长郭钦安、军区司令员曹普、行署秘书长卫逢棋分别作临别讲话。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