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943年是民国32年,在新庄村历史上是个不平常的一年,前二年闹旱灾、蝗灾,当年春天到玉米秀穗就没下过一场透雨,几年粮食收成不好,偏偏陵川住了国民党的新五军孙殿英部、四十军庞炳勋部、二十七军刘进部。这么多部队进驻,国民党的村副和闾长家家挨着是按人头征粮,富户地多往外出租收粮多,穷户地少或租地耕种给地主交租,佃农交了租后本来就不够吃,可国民党按人头收粮,就显示了其维护少数人的地主阶级利益的不合理性,广大穷人家只得靠吃糠菜、树皮、草根、草籽充饥,还有的捋上又涩又苦的荆籽和挖上一种叫“观音土”的土来压饥。国民党的地方政权后来征不到粮,国民党的军队就纵兵抢粮,使本不富裕的陵川雪上加霜。。1943年4月30日,日本鬼子第五次进攻陵川,新五军孙殿英部、四十军庞炳勋部被打败后投敌当了皇协军。二十七军刘进部被打败后,部分残兵随刘进逃过黄河,部分散、残兵投日寇当了伪军,大部分散、残兵到处进行抢劫、搜刮、奸淫妇女,把村民仅有的一点口粮、衣物抢劫一空。越是深山区情况越严重。村民饿的骨瘦如柴,卖儿卖女,逃荒要饭,饿殍遍野,造成了历史上的人祸灾荒。据陵川县志记载:“东部山区夺火一带数万群众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饿死的死人有的用缸扣和席子裹着埋了,一些家死几个就没人管,暴尸在荒野、路边、自家院里和炕上。东瑶泉、东王庄鸡犬绝迹,有人吃人的事”。新庄村就和东瑶泉、东王庄村有交界是近邻,村上人也是吃糠菜裹腹,也饿死了好几个人,野狼围着村吃“肉”,难怪我奶奶说起民国32年还心有余悸,真是后怕了。日寇占领了陵川县城后,6月附城也被日伪军第三区汉奸区长郭成印维持。郭成印也是穷凶极恶,到处为日军抢粮派款、抓夫拉丁,残忍的捕杀抗日的干部和群众。人们日夜盼着共产党、八路军早日回来解救他们出水火。至当年8月,本来旱的没下场透雨的新庄村和陵川好些地方一样,遭到了秋涝,一个月连绵的秋雨,玉米、谷子东倒西歪,有的干脆铺倒在地。天放晴后,村上急急忙忙收了秋,粮食收成不好,正在人们不知怎样交租和预防敌人抢粮时,11月初的一天傍晚,从村南来了许多部队,后来才知道是附城的路宪文带领的独立大队和由八路军129师新1旅2团团长吴思信、政委任小凤和参谋长原刚率领的3个连,要打附城的日伪军。新庄村人受够了国民党的横征暴敛、散兵袭扰和日伪军的欺凌霸道,早就对他们恨之入骨,看着来了这么多的八路军高兴的不得了。路宪文和我本家爷爷崔实保是亲戚,叫本家奶奶路印枝为姐姐。以前,路宪文在附城当牺盟会协助员时,常来新庄村装着走亲戚,实际发展了新庄村委银肉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并担任了村的牺盟会主席。路宪文对新庄村不陌生,让村上各户给部队战士做吃的和做些干粮,当天黑夜要去附城打日伪军。虽然年景收成不好,但因还没有完交租,多数人家还有些粮食,各家就忙着坐锅做饭和蒸干粮,争着抢着往家拉八路军战士。路宪文说打下附城后部队还要回来,并且不走了,今天吃了谁家的饭先记着,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白吃群众的饭,这是纪律。饭后稍事休息,部队就出发了,村上的人还做了担架随军支前。
经过激烈的战斗,八路军和独立大队将盘据附城的郭成印日伪军打垮并赶出了附城,在那里召开大会宣布建立陵高县政府,路宪文并担任了县长。由于附城是晋、陵的交通要道,当时敌强我弱,会后路宪文和八路军三个连撤回。因新庄村小,路宪文领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和县独立大队驻到新庄村,八路军三个连驻到了新庄村北1公里处的大槲树村。
二、寻址新庄村
1943年8月我刘伯承、邓小平部歼灭了平汉路西庞炳勋、孙殿英的日伪军7000人,解放了太南、豫北40多万人口后,晋冀豫边区政府在夺火建立了八地委、专署和八军分区,来领导当地的抗日斗争和拯救陵川、豫北一带受尽苦难的群众。八地委、专署决定成立的陵高县县委、政府一开始寻址新庄村,就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首先是新庄村地处交通要道,村南1公里的“古柏树饭店”是从河南上山最后一个驿站,也是从山西下河南的第一个驿站。村东西两边几十里内没有大路,不是悬崖峭壁,就是崎岖羊肠小路。村北距附城镇及晋陵公路仅6公里,南背靠着夺火的八地委、专署和八军分区仅15公里。进可指附城及高平富庶的米粮川为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及县委、政府机关和部队解决给养。占领附城并可切断陵川、晋城敌伪的交通线进而威胁高平。退可和住夺火的八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在大山深沟歼敌或躲避。二是县长兼独立营营长路宪文和新庄村我本家爷爷崔实保是亲戚。崔实保原是国民党陵川县政府司法科的录士,日伪占领陵川后隐居村里,其儿子崔家骏11岁就加入了八路军总部直属的太行山剧团(后成为《雷锋的故事》的全国著名作家)是革命军属,他的家景比较富裕,能够临时为县委、县政府机关提供经费和粮食(土改时被定为开明绅士成份)。三是路宪文是附城河东村人,对新庄村和往北的大槲树、城东、盖城村并不陌生,曾在这一带组织过党组织和抗日的牺盟会,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威信。
寻址新庄村,避开对敌前沿坐实自己后方,进可打击敌人,退又有后路,新庄村侃比陵高县政府时期的小“延安”。
三、机构设置及住处
陵高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才来新庄村时只有二十几个人,1944年1月任命李步云为陵高县委书记,候景域(城东村人)任组织部部长,张力任宣传部部长;陵高县独立营正式成立,由县长路宪文兼营长,宋之春任政委,在老二团抽部分骨干组成,辖两连约200余人;成立了秘书室,秘书王汉富;武委会主任苏枫,和抽调的老二团参谋长原刚和周刚组成,原刚负责村民兵组建和训练,周刚负责情报工作;民政科科长是宫善继,新庄村崔实保任了副科长;其余还有:财政科、司法科、公安局、公安队(负责看押犯人)、建设科、财粮科、教育科等职能部门。那时,陵高县委、县政府驻新庄村之初,县委住村东头崔学贵院,书记张步云住崔学贵南屋;县长路宪文和爱人李希住崔克信家东屋,在崔克信西院的西屋办公;县委和县政府秘书室住在崔铁锁家;武委会设在崔老肥家南屋,苏枫主任和周刚住西楼,参谋长原刚住在我家,他介绍了我本家爷爷崔克信到县武委会工作;公安局住崔成保院,张华局长就住在他家;司法科和公安队住村西庙上,科长陈季夫就是在那里审案;村东奶奶庙是关押恶霸、汉奸、敌特犯人的看守所,判死刑的重犯关在崔永胜家的那个院。随陵高县活动的“冀南银行陵高县支行”,在崔天瑞家,楼下住宿,楼上办公。
四、除奸反霸
回到新庄村的当天黑夜路宪文得知:“村地下共产党员牺盟会主席委银肉,在‘十二月事变’中被‘日本鬼子杀害’,随同被杀害的还有村情报交通员王四肉和来新庄村接头,并取情报的本村八路军交通员委银聚,及妻子苏黑女和儿子委福顺等5人。大槲树村当天黑夜也有宋四狗、宋海全等8人被杀害”。路宪文听后感到很蹊跷,那时日本鬼子还没有占领过陵川的地方,怎么会来新庄村和大槲树村杀人?随即将新庄村到处宣传过“日本鬼子杀了人”的人传来审问。经审问,来人战战兢兢,说出了个惊天的秘密,新庄村和大槲树村的人都是被本村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为了掩盖罪行才到处宣传说是“日本鬼子杀了人,日本鬼子骑的马有一展手高。”路宪文因此事想到,陵高县政府刚成立,不把在村上的国民党反动派、村恶霸、投敌汉奸以法惩办,群众无粮无食,就不能团结群众抗日。第二天,他就在新庄村的“古柏树饭店”召开了城东编村8个村的会议,做出了如下决定:1、成立陵高政府“除奸队”自己暂任队长,抽独立营3名人员负责查杀人案件;2、在附城四周村庄贴告示:凡在日伪、国民党政府任职的工作人员,一律向我陵高政府登记后可继续任职,立功者既往不咎,继续为日伪效劳和提供情报者,坚决镇压。3、各村要减租减息,扶助群众开荒种地,开展各项恢复群众生活之自救。4、各村执行合理负担,八路军征粮派款一律按土地的多少收缴,违反者严惩不贷。
告示贴出后,新庄村人任过国民党党部书记、城东编村村长的崔小春和任过日伪编村村长、村副、闾长的其它村人,有的公开、有的秘密登记在册,使有些维持村的村副表面维持日本,暗里给陵高县政府提供粮食和情报,彻底催毁了敌人的统治基础,壮大了抗日力量;减租减息,合理负担,这两项政策最受群众欢迎,打破了历史以来租税过高,而各种滩派不按土地的多少收缴,而按人头收,使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八路军收缴征粮派款一律按土地的多少收缴,合理负担是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显示了共产党是代表穷人的政党。当然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为了减轻新庄村的负担,陵高政府工作人员将每天1斤口粮减半接济缺粮户,自己是糠菜拌粮。为了减轻群众负担,工作人员在新庄村北叫“近水”的坡上开荒种粮、菜。组织新庄村人利用秋、冬季上山割荆条、编箩头、烧木炭帮助群众度难关;路宪文爱人李希发展新庄村的崔金堆、王疙瘩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并具体指导新庄村建立了陵高县第一个以崔金堆为主席的农民协会,以我大妈韩腊弟为主席的妇救会,以崔银堆为部长的武委会,把群众发动起来,建立自己的基层组织,来建设巩固的根据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新庄村崔实保在陵川县知识分子中有一定影响,又是八路军军属,陵高县进驻新庄村之初,各方面都非常困难,他父亲在村开着染房做棉布生意,家庭经济较好,他带头执行“合理负担”,超规定提供经费和粮食,就任命他为民政科科长;通过对崔实保任用的宣传,把附城邻近籍人在国民党陵川县政府中担任过教育局长的常景晟、民政局长韩维屏、财政局长王旭初等争取过来成立了咨议室。以此来稳定局势,分化敌人,扩大抗日力量;依靠各村基层组织政权发动群众开展反奸反霸的清算运动,从新庄村开始往北,一个村一个村地发动,开控诉会、声讨会,打击镇压残杀共产党、八路军、抗日干部和群众的汉奸、恶霸。侦破和镇压了新庄村、大槲树村残杀我抗日干部、群众的杀人犯。把镇压了的杀人犯的财产和撂荒的地,没收后分给贫苦农民,伸张了正义。
那时人们欢欣鼓舞,衷心拥护陵高抗日民主政府。为保卫胜利果实,我村男青年积极参军参战,当时村不足百户,就有崔丑孩、崔成锁、崔有保、崔富锁、崔家勇、崔克勇(崔四保)、崔克让(崔秋瑞)、崔克恒(崔喜喜)、崔月喜、崔锁保、崔元保、崔胖肉等12人参加了八路军、解放军。
五、安全保卫
陵高县政府没有县城,活动的区域范围是陵川、晋城和高平3县的交界地方。刚成立时敌强我弱,陵高县政府驻新庄村是高度机密的事,为了保卫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1、在新庄村北的近邻大槲树村驻了3个连的八路军部队,形成拱卫态势。2、县独立大队抽了一个班轮流配合村民兵巡逻和安保。3、政府工作人员一律穿便衣。工作和住宿分散在村东、西、南三面的村边群众家,有敌情便于紧急转移。4、外村有战斗任务时,新庄村民兵不参加,专管本村的巡逻和安保。5、县政府主要领导黑夜睡觉,要求一柱香时间换一个睡觉的地方,防止敌人偷袭。后来随着敌我形势发展,新庄村至附城一带根据地的巩固,加之新庄村小,而陵高县委、县政府及机关的逐步健全,人员增加,为了迷惑敌人,掩盖真实驻地,陵高县政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县委、政府的一些机构分散住到大槲树、城东、下东河、岭东、附城、玉泉等村。用成语“狡兔三窟”来形容当时情形一点不为过。
陵高县政府的成立和在新庄村至附城一带基层组织建立,使陵川、晋城和高平的敌人十分恐慌,想趁它立足未稳就把它消灭。一天,一名日伪敌特化妆成要饭的到新庄村侦察,他鬼鬼祟祟的行为引起了民兵的怀疑,但经过审问和搜查,没有发现任何证据,只好将他放了。他走后不久,陵川的日伪军占领了附城。第二天,天不明在峰西村岭上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原来是敌人偷袭驻新庄村陵高政府,被我情报部门侦知,老二团住大槲树的三个连和新庄村周边村的民兵在峰西村岭阻击敌人,经过激烈的战斗和大槲树村的群众在灰圪堆、东西下河的山头上烧起了许多火堆,并摇旗呐喊助威,路宪文又带着独立营绕到敌人后面袭击,敌人偷袭不成只好溃退。城东、盖城、附城的民兵又在路上截击,使敌人仓慌逃回陵川县城。
1943年12月31日,是农历腊月初五,是“五豆节”,那天新庄村站岗民兵发现西北上的万章村、东王庄村山头上有三堆民兵联防报警紧急信号,就赶快组织陵高政府非战斗工作人员,同民兵押解的“犯人”一起撤离掩避到村东3公里的“老崖弯”。“老崖弯”是一个沟底,地形复杂,悬崖峭壁,七弯八岔,沟两岸石壁上分布有深浅不一的溶洞。当年阎锡山倒蒋,村民就曾在这里七天七夜 “躲老兵”的抢劫,因河里有水,山上有柴,短期生存不难。特别是往南走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名叫“石缸石盆”的天险。我爷爷就往那里给他们送过饭菜和在那里给他们做过饭。躲到天快黑才解除了警报回到村上,后来才知道是在峰头据点的日伪军奉命偷袭新庄村陵高政府驻地,路过万章村张圪景“民兵房”时被民兵房发现打了起来,当场有5名民兵牺牲。
1944年4月2日天还没亮,新庄村站岗民兵又发现东北上的岭东村山头上有三堆民兵联防报警紧急信号,就立即通知转移,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解除了警报,人们才从“老崖弯”回到村上。这次是陵川城里1000多名日伪军奉命偷袭新庄村陵高政府驻地,路过玉泉村时被站岗的民兵发现,立即报告了当时住在这里工作的县长路宪文和武委会主任苏枫,路宪文感到情况十分严重,因为地委书记江明在岭东村检查工作,当天黑夜地委书记江明、陵高县委书记李步云都在那村住宿,离这里只有2公里多路,他赶快命令点燃报警的紧急信号火堆,并组织独立营抵抗,边打边往岭东撤退,我八路军2团有一个排在南村开荒种地,听到枪声也投入了战斗。他们保护着领导撤退到大槲树村北的灰圪堆山上后,路宪文组织指挥阻击,让地委书记江明、陵高县委书记李步云等,赶快撤退到新庄村。因岭东村向新庄进攻交通不便,只有崎岖小路,偷袭又不成,敌人就用炮轰击新庄,一炮弹打在东庙上司法科看守所的门前岸上,将岸上一棵老黄栌树连根劈掉半个。当夜敌人住附城,又遭到路宪文带的独立营和八路军住地部队袭扰,天明慌忙逃回县城。
1944年4月的一天,陵高县县长路宪文和三团的三个连在高平丹水一带打击敌人,陵川日伪军1000余人在团长曹明英率领下,突袭并占领附城企图经东王庄村去端陵高县政府老窝新庄和大槲树村,路宪文得到消息后,连夜和三团长率部队经窑岭、川里,天明赶到东王庄村前北山头上,埋伏阻截敌人。敌人兵多势重炮火猛烈,进攻与反进攻,冲锋与反冲锋,一个山头拉锯式的反复易手6次。战至下午敌人终因前进不能,疲惫不堪被我军一个反冲锋败下阵来,敌人不得不搀着几十个伤兵,撂下十几具尸体逃到峰头据点。我军也牺牲了一个连长和十几个战士。
偷袭不成,日本鬼子改由飞机轰炸。飞机从岭东方向飞来,一颗炸弹落在西庙司法科住地院内,一颗落在村东奶奶庙关押恶霸、汉奸、敌特犯人的看守所上,一颗落在村南高脊岭的山坡上。三颗炸弹,炸伤村民崔海保和炸毁了东庙看守所住地东屋的3间房屋。
陵高县委、县政府成立后,经发动群众和打击日伪军,在附城一带站稳了脚跟,根据地的巩固,向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心脏。不足一年就将战场引向高平境内。曾经配合日伪军,疯狂向我抗日根据地进攻的国民党晋东南特别党部书记兼行政委员会主任姬镇魁部的“西区政府”及武装被击溃,残部公开投降了日寇。附城一带根据地巩固后,在夺火驻扎的八地委、八专署和军分区,迁到了盖城和城东村,在台南村的八路军第二野战医院也迁到了大槲树村。陵高县委、县政府机关也从新庄、附城一带迁到了高平县的秦庄村一带。不过县委、县政府的司发科、看守所、冀南银行陵高县支行、路宪文爱人李希没有离开过新庄村,他们说:“新庄村是我们的老根据地。”
六、后语
1945年4月10日,陵川、陵高县的武装配合太行四分区、八分区的主力部队解放了陵川后,又参加了解放高平的战斗。11月下旬,晋东南地区大部分解放,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根据这一变化,撤销了中共太行八地委所辖的陵高县委、县政府,将原陵高县所属陵川部分划归回陵川县。
陵高县从建立到撤销仅仅存在了两年多,它没有一座县城,没有一部详细记载的史书,但是给陵高县政府做过饭当过“火头军”的我爷爷崔增洛,从小时候就给我讲陵高县政府在新庄村打日本鬼子的事;和原在陵高县政府武委会工作的本家爷爷崔克信聊陵高县政府;1974年冬,我母亲韩娇女患病到太原诊治时,我们以“家乡房东”住在了原陵高县政府老红军、武委会参谋长、时任太原市总工会后勤部部长原刚的家里。三个多月的诊治闲暇里,他给我们讲了许多陵高县政府住新庄村时打鬼子、建政权的战斗经历。那时期新庄村男青年积极参军参战;民兵站岗、巡逻、放哨;成立儿童团查路条,为陵高县政府独立营提供敌特情报;妇女做军鞋、洗衣服、拆洗被褥和帮助护理伤病员。那些事时时萦绕在我的头脑中,家乡情结、是我想写此文记住新庄村那段历史的初衷;虽陵高县政府在新庄村驻扎时间不长,但我想让新庄村人知道陵高县政府在村上做过的事和新庄村为保卫陵高县政府做的贡献是我写此文的动力;我查阅了《晋城革命老区志》、《中共陵川组织史资料》、《陵川县志》、《陵川文史资料》、参阅了原陵高县政府武委会工作过的本村本家爷爷崔克信回忆编著的《回首我走过的路》一书后,虽对陵高县政府经历还是知之皮毛,但回忆新庄村的经历,愿能如大海一滴水映出陵高县政府在新庄村的历史光辉。
新庄村往北1公里的近邻大槲树村和在往北的城东、盖城、附城五个村,当时连着的一道岭被陵高县政府工作人员誉为“红岭”,新庄村被誉为“红色堡垒村”。这五个连着的村都被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确定为“革命老区重点村”。文化大革命前,附城、东下河、西下河、城东等村的故事、节目,在春节后还常来新庄、大槲树村慰问演出。
请记住陵高县在新庄村那段历史。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