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陵川县郝经研究会会长秦鸿昌老人不幸去世。人们怀着痛惜和崇敬的心情,为秦老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祭奠。
一座简单的灵棚,没有豪华的装饰,没有丰盛的供品。灵棚里悬挂着的数幅挽联和几十首挽诗,倒显得特别抢眼,吸引着诸多人们驻足观看。挽联曰:鸿篇记先贤念君竟亦成先贤;昌文传后世做人当以泽后世。挽诗曰:鸿儒立太行,昌言文忠公。沥尽毕生血,丰碑耀苍穹。又挽诗曰:学海弄潮儿,科改立头功。文坛常青树,史界不老松。《郝经》标千古,鸿志昌万朋。人去浩气在,口碑颂秦翁。等等等等。这些离退休老干部、老年大学、陵川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陵川报社、佛教协会等广大文化界人士,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推心置腹地撰写了挽联、挽诗,以祭奠这位为郝经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贤。(部分挽联、挽诗被《陵川新闻》转载)。
秦鸿昌,男,汉族,今年85岁,离休干部。他一生曾当过教师,做过县文化馆工作;在县广播站先后担任技术员、副站长、主持研究有线广播无人值守工程,获山西省技术进步奖,取得无线电工程师职称。离休后数十年潜心研究郝经,曾任陵川县政协常委、晋城市政协委员、陵川县郝经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郝经传》第一、第二版和《乡音集》(尚未出版)。秦老的《郝经传》是我国郝经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他的成就是陵川县乃至全国郝经研究的一座高峰,他的名字已经和郝经紧紧融在了一起。大家以文对文,用挽联、挽诗缅怀他、祭奠他。我认为,用这种形式祭奠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开了陵川县节约祭奠、文明祭奠、高雅祭奠的先河,也是对陵川祭奠文化的一种提升和创新。(供稿:郑振虎)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