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陵川县礼义镇椅掌村,是赫赫有名的“八路村”。该村早年有了共产党,成立了牺盟会,在白色恐怖下,创建了八路军区干队,活跃在陵川、高平、长治、壶关一带,神出鬼没,出奇制胜,屡屡得手,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
椅掌村在当时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威名,还得从村里一些抗日的神奇人物说起,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苏虎成。苏虎成又名苏世麒。1913年3月17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父亲苏聚财,母亲闫富女,膝下四男二女,虎成排行老大。这样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既没有按父母的意愿“聚财”,也没能“富女”,到落下一屁股债。虎成从小性情刚烈又有主见,不相信求神拜佛能够救苦救难,他知道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穷苦老百姓。
1937年初春,苏虎成在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刘永年(原晋东南地委副书记刘文山)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他抗日救亡的信念。而后就配合山西牺盟会派出的政协助员,利用元宵节、庙会、学校和各种集会,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抗日救亡和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革命主张。“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共产党培育的一粒红色种子的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并在青年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牺盟会会员,成立了村牺盟会。经过革命斗争的严峻考验,进而发展了共产党员,创建了椅掌村党支部。
1943年5月,日寇占领陵川,9月,山西省日伪剿共军第二师开驻陵川协助守备。敌人连日向全县乡村进行扫荡,群众房屋被烧,牲口财物被抢,田里庄稼被毁,百姓惨遭杀害,顽伪发动气焰嚣张,斗争形式更加严峻。就是在这种及其特殊而又复杂的环境中,苏虎成影响教育了本村十几名热血青年创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武装——区干队(有人叫敌后武工队)。他作为共产党的区委书记兼任区干队长,带领区干队经常活动在陵川、高平、壶关、长治一带,袭击日本鬼子,惩处汉奸走狗,铲除顽固势力,壮大抗日武装。他们神出鬼没,机智勇敢,凭借胆识与智慧和日本鬼子巧妙周旋,屡屡取胜。他们的战斗行动出其不意,令敌人防不胜防,今天拔掉一个“钉子”,明天除掉一个汉奸,后天又袭击了日寇车队,端掉了野川底炮楼……日本鬼子对苏虎成恨之入骨,四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多次出动大队人马捉拿,但都因有广大人民群众铸就的铜墙铁壁保护,而无功而返。苏虎成名声大震。当时的日伪军谁都知道,椅掌村是个招惹不起的“八路村,一听说苏虎成的名字就令他们心惊肉跳,失魂落魄。
还有李景祥、牛健富。他俩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里。李景祥(生于1920),1938年在本村参加牺盟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山西新编第一旅轮训队学习,结业后,留校任青年干事。1942年到抗日军政大学太行附属中学学习,后到长治二区区干队任一班班长。牛健富(生于1924),14岁就参加牺盟会活动,站岗放哨,为抗日组织传递情报。1943年夏天,为了驱逐日寇,保卫家乡,他带领本村申银山、张东苟、苏遂保、宋明法、吕元保、张黑元、张保同、郑五喜、李福庆等十几名青年结伴到陵高县二区区署所在地的魏家岭村,报名参加了二区区干队,担任班长。8月,陵高县二区区干队奉命调往长治县二区区干队。这样,李景祥、牛健富、宋贵芳等十多名椅掌村的热血青年,正好汇聚到了一起,大家情绪高涨,决心为抗日救亡战争大干一番。
1943年10月,区干队的战士们,在礼义镇马家庄突袭了日伪军一小股部队,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三支。1944年春节,配合主力部队,打掉了野川底日伪军南北两座炮楼,营救了日伪军在高平申家沟掳去的抗日军民;1944年3月,区干队又在高平府底村,活捉了罪大恶极的国民党壶关县公安局局长黄孝则;同年冬天,区干队顶风冒雪,日夜兼程奔赴赴高平建宁村,活捉了国民党高平县大队长米某某,为老百姓除了一害。1945年春,区干队配合主力部队,参加围困陵川县城战斗,历时一个多月……
李景祥足智多谋,屡立杀敌战功,被誉为“杀敌英雄”。 牛健富战功不菲,后担任长治县独立团三连党支部书记兼一排排长。
宋贵芳、宋明法、申银山……
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杀敌的英勇事迹,在当时到处传颂,老百姓听了拍手称快,敌人听了闻风丧胆。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让我们永远、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英雄事迹吧!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