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民 | 对标江浙沪 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2021-06-23
来源:晋城党史网

2021年6月7日—6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晋城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赴江浙沪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受益匪浅。


IMG20210608154648.jpg


苏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全市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8657.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77.6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苏州市常住人口为12748262人。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70.45亿元。


一、信息化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近年来,苏州市主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优化各类服务事项流程,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化、流程节点标准化、办事进程可视化、服务获得便利化、数据共享制度化。


(一)拓展“一网通办”服务功能。针对企业群众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高频事项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办理事项,重构办事流程和业务流程,实现“一事一地一窗”办理,梳理形成一批“全城通办”事项清单。


(二)打造涉企政策“一网清”。建立企业服务总入口,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苏州市企业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云。建立政策发布“一张网”,归集各类惠企政策。实现企业服务“一站式”,集成涉企公共服务及社会机构的专业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优惠政策。形成诉求响应“一个环”,建立诉求受理、解决、反馈、评估机制。


(三)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联动。加强数据资源共享与业务应用协同,加快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实体一体化融合进程。重点推动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围绕企业重点高频办事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互动操作界面,支撑线上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应用系统、各类型自助办事终端,与线下市区两级行政审批“综合窗口”、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业务事项办理流程的一体融合。


二、硬核举措,助力制造企业“换道超车”


苏州市为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出台《关于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的若干措施》,提出10项“硬核”举措,全力打响品牌。


(一)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先城市。苏州力争到2022年建成基础支撑有力、融合应用引领、创新生态活跃的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先城市。到2022年,苏州将建成5G基站3.5万个,实现市域范围5G全覆盖。建设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1万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7万家以上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培育国内领先的本地基础共性平台1至2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信息安全企业5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50家。选树500个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遴选一批示范作用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标杆。


(二)高水平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打造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若干措施”提出10方面工作举措,包括: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工作,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着力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着力提升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工业互联网App发展,加快工业大数据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载体,加强对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金融支持。


(三)拿出真金白银,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发展方面,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能力、做大做强,提高服务覆盖面。对服务企业数超500家、连接设备数超5万台的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苏州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融合,对跨行业服务的优秀平台,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对专注特定行业服务的优秀平台,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对市级垂直行业试点示范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遴选“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的优秀案例,给予最高50万元/个的奖励。


三、苏州市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迪


在苏州市考察学习期间,我们发现,近年来,苏州市通过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智慧城市建设,经济得到持续高速发展,2020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70.45亿元。 全国城市排名第6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他们的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苏州人对于政策的认识,他们的观点是,政策就是资金,就是效益。


(一)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近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山西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名单,晋城市成功挺进首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2019年12月27日,晋城市人民政府印发《晋城市加快5G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鼓励市内龙头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验证环境和测试床,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的5G网络技术试验。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提供注册、备案、解析等基础服务,开展多种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鼓励龙头企业利用本区域内数据中心资源,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满足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多种解决方案;鼓励大型企业实现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现场的应用;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部署应用。截至目前,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改造成效显著,“5G+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项目、富士康(晋城)科技园“工业富联”项目、高平市三甲炼焦有限责任公司“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应用项目、兴高集团“工业4.0”项目、绿洲纺织“工业互联网”项目等已运营。


(二)我市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都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场景应用、创新支撑、典型应用、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存在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平台综合能力不强,标准体系不完善,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都有待提高。具体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4家,实现工业互联网建设改造的企业数量不足3%。


(三)加大“5G+工业互联网”财政支持力度。利用市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加大对5G+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技术创新、示范应用等的政策支持力度,对50户重点招商项目(名单另附),经认定的5G+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应用示范企业、应用示范项目、应用示范基地及优秀解决方案供应商等给予资金支持。


(四)加快引进“5G+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和引进5G、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人才,将相关高端人才列入全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建立5G+工业互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设人才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


(五)大力开展“5G+工业互联网”宣传推广。聚焦“5G+工业互联网”,鼓励开展交流培训、行业会议、学术论坛,行业展会等活动与培训。定期梳理发布“5G+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及需求,遵选优质项目纳入项目库,滚动更新项目库。


(六)鼓励电信运营商与“5G+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发改委、工信局、大数据应用局要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业务创新,鼓励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与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需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苏州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客观的物质发展上,而且主要体现在精神风貌上,从苏州之路到苏州精神,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程。我们学习苏州,不是要学习苏州之路、苏州模式,而是要学习苏州精神的精髓和内涵;我们学习苏州,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寻找契合点和突破口,奏响高质量转型发展最强音。


(责任编辑:党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