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武装部:从革命烽火到和平建设的红色传承

刘哲凝
2025-10-10
来源:晋城党史网

111.jpg


人民武装部作为我国重要的军事组织,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的完整发展历程,其职能随时代需求不断演变,始终在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1928年5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首个工农兵政府防务处,标志着人民武装部的雏形诞生。在黄洋界保卫战中,武装部领导的赤卫队、儿童团配合主力作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1933年中革军委设立总动员武装部,主要负责扩红工作,通过群众组织动员了大量兵员补充红军。这一时期武装部名称多变,但始终是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保卫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各根据地武装部组织形式不一,北岳区于1942年率先统一名称为“人民武装部”。武装部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冀中军分区的武工队被称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同时组织民兵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等多种形式的游击战,有效牵制了日军主力。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武装部称谓渐趋统一,由地方党委委员兼任部长。其主要任务是动员青年参军和发动群众支前,东北、晋冀鲁豫、山东等解放区共输送数百万兵员。淮海战役中,武装部组织543万民工保障前线物资供应,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后勤保障奇迹。同时,武装部还承担维护解放区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


1950年6月正式定名为人民武装部,纳入军队序列。在和平建设时期,武装部主要职能转向民兵和预备役建设、兵员征集、国防教育等。新时代以来,武装部加强应急分队建设,在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连接军队与地方的桥梁。


纵观人民武装部的发展历程,其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从战时武装组织逐步转型为综合国防动员机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功能持续拓展,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实现强军目标的新征程中,人民武装部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总编 | 崔利民

责编 | 韩玉芳

一核 | 李天伟

二核 | 侯沙河

邮箱 | jcszgdsxh@163.com

电话 | 0356-696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