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足迹,初心之旅:阳城县红色教育基地游记

张引牛
2025-07-07
来源:晋城党史网

夏日的阳光炽烈而明媚,映照着太行山脉的层峦叠嶂。2025年7月,笔者有幸随同芹池镇贾寨村、油坊头村、羊泉村三村党支部,踏上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红色教育之旅。此次党日活动以“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行程贯穿董封乡、河北镇等地的红色教育基地。一路上,全体党员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的歌声穿透车窗,与夏日的蝉鸣交织,为这场庄重的红色之旅拉开了序幕。


6fd5413e7ce7e96286300dce7a5ca0a06501c154_conew1.jpg


岩山村:笔墨间的革命风云


踏入岩山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赵树理笔下那个充满烟火气与斗争精神的年代。这座隐匿于群山之间的村落,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更是《李有才板话》的灵感源泉。


漫步在蜿蜒的石板路上,古朴的村落风貌尽收眼底。那历经一千五百多年岁月沧桑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1938年,赵树理来到这里,贫农尚秋成的一段快板“阳城县,出西门,四十五里岩石村……”深深触动了他。于是,他一边带领穷人与伪村长上官恒元(阎恒元原型)进行斗争,一边将这里的故事化作笔下的文字,成就了不朽之作《李有才板话》。站在老槐树下,微风拂过,仿佛能听到当年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与激昂的斗争口号,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赵树理先生笔下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也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上河村:铭记光辉历史,重温入党誓词


离开岩山村,我们来到了董封乡西部的上河村。这里是70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等人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条区高级军政干部会议(又称上河会议)曾在此召开。


走进上河会议旧址和纪念馆,珍贵的图片和实物依次映入眼帘,仿佛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我们深入了解了上河会议的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以及邓小平指挥反“扫荡”等那段光荣历史。看着展厅中陈列的革命文物,仿佛能看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身影。


在纪念馆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庄严地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空气中回荡,表达了我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那一刻,我们仿佛与革命先辈们心意相通,传承着他们的精神与信仰。


暖辿村:“小延安”里的红色记忆


暖辿村,这座被誉为阳城“小延安”的古老村落,承载着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辉记忆。当年,中共晋豫区党委、八路军豫晋边联防司令部、中共阳南县委、县政府等重要机构曾驻扎于此,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在此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走在星火街,一幅幅墙体彩绘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历史故事,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当年军民团结一心、英勇抗敌的壮丽场景。迈进阳南抗日县政府旧址、邓小平临时住址等革命遗迹,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桌椅,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当年的艰辛与不易。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蕴含着革命先辈们的气息,让我们不禁为他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而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暖辿村民还自发组成了村剧团,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用质朴的表演为观众展现着那段难忘的岁月。看着他们的演出,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革命历史的铭记与传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孤堆底村:汲取榜样力量,传承革命精神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孤堆底村的孙文龙纪念馆。孙文龙同志出生于此,他一心为民、真抓实干、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早已成为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


走进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珍贵照片、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全方位地展现了孙文龙同志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省级机关回到家乡参与农村建设,到历任多个重要职务,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地方发展谋出路,直至1982年因公殉职,每一个故事都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弦。


大家驻足凝视,用心感悟,从孙文龙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尾声:歌声中的传承与前行


       暮色渐浓,车队踏上返程。车厢里,党员们仍沉浸在红色历史的震撼中,不知谁再次起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又一次响起。这一次,歌声里多了几分厚重与深情,仿佛是与历史的对话,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回望一天的行程,从抗战时期的会议旧址到敌后政权的建设实践,从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到人民公仆的艰苦奋斗,红色基地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故事。正如孙文龙纪念馆墙上的标语所言:“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它需要代代传承,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夏日的晚风掠过车窗,带着太行山脉的气息。此次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缅怀,更是一次对初心的叩问、对使命的传承。当车轮碾过归途的尘土,党员们心中已然埋下更坚定的信念:唯有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唯有传承精神,方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属于共产党人的荣光。


总编 | 崔利民

责编 | 韩玉芳

一核 | 李天伟

二核 | 侯沙河

邮箱 | jcszgdsxh@163.com

电话 | 0356-696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