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8点40分,阳城县蟒河中学党支部的共产党员,早早就来到孔池村毛主席像章陈列馆。陈吉锁、栗海梅夫妇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他们首先参观了该馆第一次公开展出的毛泽东主席传世玉印典藏,接着陈吉锁同志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二大在上海举行。正是在这次大会上,7月23日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才有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章。到今天(2025年7月1日)37599天。这个党章当时为每个党员发了一本,共产党员张人亚也得到一本。
到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特别是上海,被白色恐怖笼罩。反革命大搜捕威胁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只要在一个人身上、或者家里搜出与共产党有关的文件、图书,便会引来杀身之祸。张人亚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工人俱乐部主要领导,自然是国民党搜捕的重点人物。此时的张人亚心急如焚,他担心自己保存的一批党的文件资料和马列著作会被敌人搜去,可是付之一炬又于心不忍。怎么办?思来想去,张人亚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这些宝贵的文件资料送回乡下保藏。
于是,张人亚冒着巨大的风险,把身边最贵重的一批党的资料和书籍悄悄“偷渡”出了上海,其中,就包括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章。张人亚回到老家,他和父亲张爵谦说:爸,我在上海的住所就要搬迁了,这些书籍、文件很宝贵,您一定替我收好,就是丢了性命,也不能丢了这些东西。说完便匆匆离去,返回自己的战斗岗位。张人亚的前妻早年病故,他这来去匆匆也就无人多疑。
张爵谦老人从儿子匆忙紧张的神态中,觉察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更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这些东西,我能藏到哪里呢?要藏多久呢?
儿子走了,父亲却整夜睡不着觉。经过几番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常人想不到的计策。
于是,几天之后,张爵谦家的邻居们听到一个传闻:张家二儿子张静泉(人亚)在外死了。张爵谦为儿子制备了棺木,又在老家东面的长山岗上为儿子和其早逝的儿媳修了一座合葬墓。依照当地习俗,吉时安葬。并且在坟前立碑,上面写着“泉公张墓”,可谁能知道,合葬墓中张人亚的棺材只是一个空棺材,里面存放的正是张人亚千辛万苦从上海带回来的党的珍贵资料,其中就有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
从此,张爵谦老人守着这份秘密,独自默默地等待着寄予厚望的儿子回来开棺取书。可是,这一等就是21年。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老人等不回儿子,又感到自己日子不长了,只好叫来小儿子,公开了这个21年的秘密。让儿子找人帮忙,打开墓穴,撬开棺材,打开那一层又一层的油纸,把那些一件件珍贵的历史资料献给了国家的人。如今那部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党章和那些重要的资料,就存中央档案馆和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
同志们听到这里,有的眼圈湿润了,他们说:“每次到陈老家,都会产生一次感动,这是一次特殊的党课。”
接下来,大家又讨论了一下今年7月份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和“游基地学党史”活动,蟒河中学关工委副主任张小亮说:“我们回去全面布置,搞好全校第四次‘游基地学党史’活动。”还有一位老师说:“就把今天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很受教育。”
当大家在党旗下高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候,都感到今天的纪念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
(作者:陈吉锁,市税务局退休干部,阳城县蟒河镇关工委主任,市县关工委五老党史宣讲员。)
总编 | 崔利民
责编 | 韩玉芳
一核 | 李天伟
二核 | 侯沙河
邮箱 | jcszgdsxh@163.com
电话 | 0356-696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