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春,一支由太行太岳根据地人民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响应毛主席、党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一路挥师南下。在这支特殊的队伍中,有我的父亲、伯父和舅舅。他们听从党的召唤,到即将解放的新区接收政权。父亲他们被编入长江支队二大队三中队,当年3月从沁源县出发,8月抵达福建省邵武县。
1950年底,组织上为解决南下干部和家属两地分居的后顾之忧。便派专人回乡接家属。我的母亲和伯母、舅妈三人,就懵懵懂懂地加入了南下干部家属南下行列。她们此行也许没有那么悲壮,也许没有敲锣打鼓的欢送,但这是一群足不出户大山里的小媳妇们走向革命道路的起始点。这是一个妈妈的故事,也是一群母亲们的故事……
我的母亲叫李英,1932年11月出生于沁源县郭道村,原名李粉花,李英是她到了福建后父亲给改的。如同父亲原名刘石柱,后改名为刘文焕;舅舅原名李金福,改名李其英;舅妈原名马爱花,也改名马秀英;伯父原名李金锁,改名李正贤;伯母原名田水条,改名田政华。这也许是他们那一代的许多人,表示自己将改头换面走进新时代的决心吧!
母亲是1949年春天,由二姨夫做媒嫁给父亲的,聘礼原定十担小米。其实最后这聘礼并未落实,所以母亲要求父亲供她读书。爷爷是木匠,那个年代手艺人的家境应该说还过得去。父亲在郭道的区公所工作,算是公家人,母亲嫁给父亲也算体面。谁知婚后不到一月,父亲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年轻的母亲并不知道南下是干什么,只知道是跟着共产党走,解放全中国。
我的父亲南下走后,母亲便回到娘家村子的小学安心读书。第二年冬突然有一天,伯父(父亲的表哥李正贤)回乡找到母亲,通知要带她到福建去和父亲团聚。母亲自然是满心欢喜,没做准备,其实也没什么可准备的:一套絮袄絮裤,别说洗漱用具、换洗衣服,就连件内衣裤都没有。身无分文的母亲,为了与远方的丈夫团圆,毅然卖掉了自己的婚被,换来六元钱作为南下之行的盘缠!遥想当年母亲此举,既有壮士一去不回头之气概,又充满爱情的伟大力量,真令我可敬可佩。
后来得知,伯父并非只带她这个弟媳南下,而是代表组织回来接一批南下干部家属的,其中还有我伯母田政华、舅妈马秀英。伯母要侍奉姑奶,照顾年幼的表哥表姐,故不能同行南下。舅妈则带着刚满两岁的大表哥。时值寒冬,舅妈用一块舅舅当初在家时捡 到的一块降落伞布做成被子,用它包裹着我年幼的大表哥。
接到“南下”通知的第三天,母亲她们和从县城来的大批南下干部家属在郭道汇合,坐上马车,冒着刺骨寒风,在崎岖泥泞的土路上前往平遥。途径才子坪村,夜宿松树店村,这些母亲和孩子们就睡在一盘大通炕上,度过初出门忐忑不安的一夜。第二天,翻山越岭,继续赶往平遥。一路上,由于马车载量有限,一些年轻没负担的小媳妇尽量步行。骡马车跑得快,步行的人只能跟在马车后一路小跑。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时而一路小跑,时而和大家互换坐一会儿车,但绝大部分时间是跟着马车小跑,生怕拉下。好不容易呀,终于到了平遥县!她们中间还有被缠过足的女子,可想而知这些年轻媳妇们当时是多么地艰难。
这些一群家属到了平遥后,换成火车去太原。说是火车,并不是我们现代舒适的车厢,而是大家全席地而坐的黑铁皮货车内。尽管如此,交通工具换作机械化,这些山区的女人第一次见到“现代化设备”,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几天的相伴同行,年轻的母亲们相互间也熟悉了许多,彼此间也都相互照应些,心情也就自然舒畅些了。平遥稍作休息后,大家先乘火车前往太谷。听母亲说,在太谷看到人力拉车,也不知道叫啥车,大家就称“王八车”。又从太谷启程直奔省城太原。到了太原,又让这些来自于大山深处的年轻女人们大开眼界。在等待“南下”那几天,她们住旅店、逛太原府……母亲和舅妈去了开化寺,这才想起自己卖了婚被,到了福建怎么办?连忙掏出揣了一路的六块钱,上街扯了几尺花布,准备到福建时做被子。几尺花布,就成了母亲日后的随身行李。母亲时常回忆起一件趣事:在太原一家商场,大家看到了一个会唱会说的木头盒子,便觉好稀奇。一群人围观着这个盒子,左看右看,十分不解其奧秘。有人还跑到后面找盒子里说话的人。直到售货员过来告知她们说,这叫“收音机”。才使这些腼腆的母亲们满头雾水的离开,其实还没搞明白为什么那个盒子会说话,只知道那叫“收音机”。
从太原起程,离开山西直奔南京。母亲记得过长江时人坐船,火车也坐船。大山里走出的母亲们,第一次体验到“漂洋过海”一一晕船的滋味。车到南京并未进城,只是在城边转乘火车。休息时,母亲们到当地老百姓家如厕。一进厕所门看到是马桶,不知怎样使用,一个个捂着嘴笑着往外跑,只好憋着在荒郊野地里解决。从南京乘火车继续南下,到了江西上饶后,改乘大卡车到福建建阳。此时的南方也很寒冷。到建阳的大卡车车厢,是用竹叶子、竹子搭起的“架窝子”来遮挡寒风。
到了建阳县的麻沙镇,这些母亲们就即将奔赴各自夫君工作的所在地。当时福建的剿匪工作还在进行中,麻沙一一地处闽北大山深处,土匪时常出没。为保护好这些南下家属们,组织上派公安武装人员全副武装前来接应。我的母亲和舅妈被接往邵武县。母亲清楚地记得,去邵武共有15名家属。就这样,一路相伴了几十天的母亲们就要彼此分手了,大家依依不舍,互道珍重。
我的母亲和舅妈(带着两岁大表哥)辗转多省各地,行程两千多公里,由伯父率领,终于在1951年元旦前夕,与自己心爱的丈夫团聚,完成了这批长江支队干部家属艰难的南下行程。从此,他们携手并肩、通力合作,开启了长江支队为改造福建、建设八闽的历史新篇章!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