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陵川县七旬党员秦同和扶贫助学传奇故事
在2009年陵川县老党员秦同和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对青少年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他在县、市两级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一万余元,用了半年时间精心制作100块“祖国在我心中”系列图片版面,在全县广大农村、社区、企业、学校进行巡回展出。近半个月来,为喜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投资5万元制作300多幅红色图片版面在县委大门口展出,像一块磁铁,强烈地吸引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除在本县展出外,还远到晋城市泽州、高平、沁水等县市巡回展出,受教育人数达9万人次,因此,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退休教师。
秦同和今年73岁,退休15年来,他先后在任陵川县老干部种养协会会员,县关工委副秘书长,他退休回到老家梁泉村,面对故乡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心中非常焦急,他从自己并不太多的退休金中挤出一少部分钱给予资助,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法,不是根本之计。有限的退休金无论如何难以帮助更多的孩子,难以做更多的事情。每每深夜不能入寐,他便苦思冥想,力图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机会终于来了,2002年村委将1000亩荒山承包给他,使用权70年。从此,他身背干粮和水壶,带领全家老少,肩扛镢头,树苗,挖石刨坑,垦荒植树,人瘦了,脸黑了,发白了,山绿了,他就是百姓誉为“太行山上老园丁”的秦同和。为他感动,因为他坚持十几年绿化荒山种植药材,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助学的新路子,他无怨无改悔。秦老贷款和亲朋好友借款,总共投资42万元,除全家上阵外,还出资雇人的办法,合计松柏250万株,毛白杨3.73万株,还有核桃、苹果、柿子等树,三年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5万平方公里。之后又在树林里间作药材、连翘、黄芩、柴胡、桔梗等药材。他把1000亩药材有了可观的收入无偿奉献给全县558名特困生,点燃了心中的希望,用爱心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多数人不理解,家人更想不通,秦老果断地告诉大家说:“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种植药材的目的,从来就不是想发财,想的就是在有生之年,能为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多做些好事,来圆他们继续上学的梦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值得一提的是他自费为当地30多所中学赠订《中国火炬》、《关心下一代》等刊物250余份。
秦同志为了有固定的教育基地,在县城东仕图社区两委的积极支持下,占用了女儿6间房庭院(女儿在外创业),他买来建材,石料,水泥等原料,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把家庭教育基地建设好。山西省关工委主任武正国挥笔泼墨为教育基地作了“种植根为本、育人德是魂”的题词,道出了秦同和举办“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深远意义。
踏遍青山人未老。而今秦同和虽年届古稀,可他依然孜孜不倦,闪光的足迹满太行,扶贫助学是他的全部生活。秦同和13年来获得了“三满意”:党和政府满意,学生家长满意,未成年人满意,他被评为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中国好人榜“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央视2013年度三农人物评选中进入全国25强。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