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盲人曲艺队的领路人——侯安凤

郭学波
2015-08-26
来源:晋城党史网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创建于1946年5月,成立之初,全队24人,全部为残疾人,房无一间,钱无分文,只能靠给人家说书、挑水、打扫卫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抵店费,饭钱寄人篱下,很多盲人陆续退出。最后,队长侯松锁等少数几个盲人留下来。1968年,年仅12岁的侯安凤被她的舅舅老队长侯松锁叫到盲人曲艺队,她是当时队里唯一的一个健全人,既当炊事员又当管理员,既当小演员又当领路人,大事小事都得她出头露面。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侯安凤带领盲人宣传队拄着拐杖,手拉手,心连心爬山越岭走遍了全县371个行政村,走遍了全县1751公里的土地,60多年来,总共演出10万多场次,演出节目42000余个,观众达2000万人次,总共行程达30万公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奔波,为实现中国梦,追梦是他们奋斗的战歌。

陵川县盲人曲艺队,在一代又一代的积极努力下,经过60多年的壮大发展,先后培养出500多名残疾青少年。10次受到国家级表彰,受省级表彰13次,市级表彰20次,县级表彰表扬信1850余份; 1998年至今连续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1997年获得残疾人群体最高荣誉,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残疾之家”的光荣称号。

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的演奏曲先后被第五、六、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组委会授予金、银、铜奖;2008年代表山西省参加了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2013年我县盲人曲艺队的钢板鼓书《退钱》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同年12月以侯安凤为原型的拍摄的《侯安凤姨姨》荣获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并在共产党员网进行了展播。

1992年老队长侯松锁退休,侯安凤接任队长,挑起了这特殊的重担。上任之后,她首先想到是的“如何让每一个残疾人都感受到党的温暖”,在她的带领下,全队上下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创办了全县首家福利企业——陵川县福利综合加工厂,开办了盲人按摩诊所,开设了盲童、盲文学习班,先后培养出一技之长的残疾人140余名,帮助70余名盲童完成义务教育,12名孩子考入省盲人中级卫校就读,26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迈上了一条“以残养残,以残助残”的崭新就业之路。在创业的同时,为了让队员们有一个像样的家,经过侯安凤的多方努力,于1995年,拆除了93年搬迁以来一直居住的7间旧堂房第六次动工,新盖了两层美观大方的新式楼房,2000年又翻修房屋28间。至此,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经过五次搬迁,7次修建,总建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300多万元。

侯安凤的爱人在晋城工作多次为她联系好工作,她舍不得盲人曲艺队这个家,离不开盲童孩子们,一次次被拒绝。在盲人曲艺队这个大家,队里人就是她的亲人。在这个家,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柴米油盐,侯安凤不仅考虑得周全,而且料理得有头有尾。不管如何劳累,侯安凤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早晚她忙得团团转,每天早上,她都起得很早,她要让孩子们吃上可口的饭菜,每天晚上她睡得很晚,她要在寒冬来临让每个孩子都穿上棉衣。但是,她也有一个温馨的小家,由于盲人曲艺队这个大家离不开她,所以,她与爱人,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她对这个小家充满着愧疚。

就在2010年8月,她经历了一场生死离别的沉重打击,一向支持她工作的爱人,因患重病离她而去。爱人去世后,她的精神一下子跌到了最低谷,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当她擦干眼泪,把心里的苦和痛深深地埋在心底,坚强地跨出门槛的那一刻,孩子们一下子扑了过去,因为他们的“侯安凤妈妈”又回到了他们的身边,又回到了这个“家”。

爱心妈妈侯安凤感恩不忘共产党:“党给了我们温暖的家,我们要为党办实事!”盲人曲艺队从成立之初。就把自已的职责定位为“党的传话人”,她用自已的心歌唱,用自已的情诉说,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心是拆不散的家,家,是开不败的花;心,连起你我他; 家,把无限真爱传达。这个家没有痛苦,因为党,给了他们无限温暖,让他们永远向着欢乐前进;这个家没有黑暗,因为党,给了他们无穷力量,让他们永远向着更加灿烂的光明——出发!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