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宁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高平建北村)
陵高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高平侯庄村)
一、开辟建宁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3年夏,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国的抗日战争不断取得新胜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度过了严重困难,进入再发展时期。此时,高平县的抗日形势同全国一样,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但由于日军长期盘踞在高平县城,又在城外的马村、河西、寺庄、大山、五龙庙、米山等主要交通要道及地段设立据点,修筑碉堡,对抗日根据地严密封锁,频繁扫荡,致使处于境内东北方向的三甲、团池、陈区、建宁一带的抗日工作,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同时,姬镇魁国民党政府也经常深入到这些地区进行频繁活动,扩大反共势力。另外,从高平周边地区的抗日形势看,位于陵川县关岭山以西、长子县东南、长治县南一带,即高平、陵川、长子、长治四县的交叉地区,仍被日军占领和控制。
为了迅速开辟高平县辖的陈区、建宁、三甲、团池一带,陵川县辖的杨村一带,长子县辖的色头一带,长治县辖的荫城、八义一带的抗日工作,1943年7月,中共太岳区党委决定设置建宁县,成立中共建宁县委和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中共太岳二地委和二专署。任命原任中共长子县委书记的宋川为中共建宁县委书记,原任浮山县县长的李建标为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县委下设宣传部和组织部,李捷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未任命,联冰任游击大队队长,郭守信任县政府财粮科长。建宁县的管辖范围有高平县的四区(三甲、团池一带)、五区(陈区、建宁一带),陵川县的二区(杨村一带),长子县的六区(色头一带),长治县的三区(荫城一带)、四区(八义一带),共六个区。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薄一波亲自向宋川下达命令,并指示八路军太岳军区20团随中共建宁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道深入敌占区开辟工作。
建宁县委、县政府建立后,立即投入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当时在当地有一支反动武装叫“拨浪队”,是1939年2月由长治、长子、屯留、高平等县特工队、公安部队和杂牌部队组合的一支武装,编为国民党军第55团,白天四处清乡,夜里到处征粮,抓捕抗日干部,欺压乡民百姓,群众每当提起这支反动武装时,仅举一手掌来回“拨浪”以示55。县委、县政府根据对敌斗争的实际情况,决定先在原长子县的色头一带建立抗日堡垒户,掌握敌情,择机铲除色头、青岗、范家山、琚村、东西南沟一带的日伪势力和趁机发国难财的地方顽固势力“拨浪队”,迅速打开局面,然后将抗日工作推向纵深。经过秘密活动和艰苦工作,在当地抗日干部宋继只、朱有胜、平发胜等人的配合下,摸清了敌情。1943年农历五月初五,县委、县政府和八路军20团指战员夜袭盘踞在慈林山一带的日伪势力,并乘胜打掉色头一带的恶势力“拨浪队”,建立色头区抗日民主政权。任命李捷兼任中共色头区区委书记,宋继只任区委副书记,岳一峰任区长,郭守迷任区武委会主任。
为分化瓦解敌人,建宁县长李建标和八路军任营长带领随从人员,于一天深夜,突然闯入日伪大山办事处,活捉伪办事处主任赵立生。李建标对他进行耐心教育,并提出三条要求:一是中国人不能死心塌地的给日本人干事,当汉奸没有好下场;二是从今以后要身在敌方心在我,日军有什么情况和行动要及时向我们报告;三是要保护我抗日人员的安全,如果发生什么意外,拿你是问。赵表示今后一定要悔过自新,李建标与任营长遂即将赵放回。
建宁县委、县政府其他人员还同五区干部一道,采取各种方法,做了日伪编村人员的思想工作,使许多日伪人员名为日本人办事,实际上暗地里为共产党出力。有的主动给抗日军、政人员送粮食,送情报,有的动员本村青年参加抗日活动,为八路军安排住宿,保证安全。
县、区两级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不仅熟悉了各个村的地理条件,而且还掌握了敌我双方的情况。逐步建立色头、东南沟、陈区、土提、浩庄、石村、许家、黄叶河、郝庄、西坡、任家庄、赵家庄、青岗、范家山、关头、窑沟等抗日游击村政权。这些游击村的抗日干部坚强能干,群众基础好,消息灵通,比较安全,县、区干部能来、能走、能住,为在艰难环境中开辟建宁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作出了贡献。
建宁建县的几个月中,正是百年罕见的大灾荒年。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及时召开区级干部会议,认真研究,采取措施,想方设法救灾度荒,团结一致进行抗日,并动员每闾先向富裕户借粮食两担,由区村政府救济给揭不开锅的断粮户,暂解燃眉之急。同时发动群众广开门路,搞生产自救。这一决策深受贫苦农民的热烈拥护。
由于建宁县属高平、长子、长治、陵川四县交叉地区,抗日斗争形势异常严酷,开展工作十分困难,县委和县政府无固定的办公地址,在长子县色头一带活动较多,曾短期在高平县建北村昌茂恒办公,工作人员在建北村忠义恒居住,县委未普遍建立起区委。县政府建立的六个区也是引用各县的旧区划,六个区长分别是:高平县的四区为吴巨源,五区为王根枝;陵川县的二区为孔范秀;长子县的六区为岳一峰;长治县的三区为鲍学敏,四区为李正忠。1943年10月,根据抗战形势发展需要,太岳区决定将建宁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撤销。宋川暂回高平县委工作,后到太岳区委党校参加整风学习;李建标调任高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原属建宁县区域的高平四区、五区又归属新建立的陵高县管辖。
建宁县虽仅存短短三个月时间,但在高平的抗战史上却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
二、陵高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943年10月,为了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在高平白晋路以东地区建立高(平)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并由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和戎伍胜联名签发委任书,任命原陵川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路宪文为高(平)东县县长。11月,位于陵川县境内刚成立不久的中共太行第八地委、第八专署和第八军分区,根据抗战形势需要和边区政府新的决定,宣布在高平东部、陵川西部及晋城东北部一带建立陵高县抗日民主政府,路宪文为陵高县县长。陵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八路军太行第八军分区新一旅二团团长吴恩信、政委任小风带领的三个连队配合下,于同月下旬夜袭陵川第三区伪公所日伪警备队,在附城正式宣告成立。中共陵高县委在宣布成立时,暂未配备县委领导。
1944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太行区党委的指示,太行第八地委从冀西根据地调来一批干部充实到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各区政府,任命在太行分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的李步云为陵高县委书记,张力任宣传部长,李一民任县委秘书。同时陵高县独立营和武委会成立。独立营辖两个连,约200余人,由新一旅二团抽调部分战士作为骨干。独立营营长由县长路宪文兼任,宋之春任政委,熊小春任副政委,苏枫任县武委会主任。同年2月,为加强对陵高公路以北地区的抗日工作,太行第八地委又决定在陵高公路以北地区设立陵高路北办事处工作委员会和临时军事指挥部。此前,太行第八地委、第八军分区于1943年秋就组成以武人文为政委的武装工作队,进入这一地区活动。陵高路北办事处成立后,武人文任办事处工委书记兼主任,太行第八军分区参谋长熊新乐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太行第八专署副专员张大英兼任办事处副主任,段集锐任工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
陵高县政府下辖秘书科、财政科、司法科、公安局、民政科、教育科和承审处等机构。张华任公安局长,崔实保任民政科长,李文明任教育科长。陵高县委、县政府机关先
后驻陵川县附城、大槲村、城东村和高平县侯庄村。全县下辖七个行政区,并成立了区级党、政和武装组织,其中一区、二区、七区三个区在陵川县境内。一区区委书记为石川,区长为毕启明;二区区委书记为石小平,区长为孔范秀;七区区委书记为吴克,区长为刘克勤。三区、四区、五区在高平县境内。三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陵川县境内的的平川、礼义和高平县境内的拥万、北诗、石末、牛庄等地,王再林、华青先后任陵高三区区委书记兼区干队政委,巩岐山任区长兼区干队队长,赵丙让、田加林先后任副队长,郭其昌任区武委会主任,郜连枝、赵新芳先后任区农会主席,马彪任区委委员兼便衣队队长,廖厚福任区干队副队长,区机关驻侯庄村。三区直属陵高县委和县政府领导,是陵高县抗日斗争的一个重点区;四区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三甲、团池、永禄等地一带,区委书记为申萱,区长为王培东,区机关驻三甲村;五区的活动范围主要在米山、云泉、陈区、建宁一带地区,王培贞任区委书记兼区长,程秀任副区长,区机关驻陈区村,四区、五区均归陵高县路北办事处领导。六区在晋城境内,活动范围主要包括北义城、鲁村、府城、高都等地。1944年5月,陵高县路北办事处撤销,四区划归高平县,五区划归长治县。1945年4月陵高县所辖六区划归晋东县。
陵高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犹如一把尖刀插入了日伪心脏。尤其是地处高平边境的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附城镇,是陵川、高平、晋城三县之间军需民食供给的商贸重镇,是日伪建立殖民统治和八路军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必争的一个军事战略要地。陵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刚成立不久,日伪就派出剿共部队、保安队、还乡团对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和“扫荡”,妄图卷土重来,建立据点,长期驻守。为此,新成立的陵高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和陵高县独立营带领全县军民紧密配合太行第八军分区部队,迅速展开保卫抗日政权的抗日武装斗争。日伪军队先后三次对陵高县抗日民主政府进行包围,但在太行第八军分区新一旅二团和陵高独立营的坚决反击下,均以失败告终,彻底粉碎和打破了日伪妄图重新建立附城据点的企图,使陵高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迅速站稳脚跟,打开了在陵高地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局面。
陵高县地处陵川、晋城、高平三面受敌的腹部地区,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带领广大抗日军民,积极开展反“抢粮”、反“维持”、反“清乡”、反“蚕食”、反“扫荡”斗争。组织民兵破公路、割电线,将陵长、陵高、陵晋三条公路干线拆断,使各地日伪军处于孤立活动境地。全县的党员、干部和民兵一面生产,一面作战,各个山头上都树起情报杆,每个村都有人站岗放哨,经常派人深入敌伪据点侦察了解敌情,建立精干的情报通信网络,以杆线传递信号,村与村之间建立联防,相互联络,互通情报,一处发现敌人,迅速联合打击。实行空室清野,要求“粮要藏好,人要跑净”,使敌人来了找不到井,喝不上水,找不到人,抢不到粮食和财物。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负责组织和掩护群众转移,组织民兵配合部队到敌后袭击敌人。有的村还在村边、路口、街头、井旁、院中、门前布下地雷阵,使敌人抬脚动手遭雷炸,处处行动不便,寸步难行,被死死困在县城和各据点内。
陵高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大力开展统战工作,明确宣布抗日民主政府对伪区公所及各编村伪公所工作人员实行宽大政策,号召在伪区、村公所工作的人员,限期向抗日县政府进行登记,协助抗日政府工作,凡立功赎罪,一律从宽处理,既往不咎。对拒不执行抗日政府号召,继续为日伪效劳、死心踏地充当卖国贼的汉奸,则实行坚决镇压。为争取和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还成立了县政府咨议室,特别聘请了一批在原国民党政府工作的人员和一批开明士绅、开明知识分子参加咨议室的工作,担任县政府咨议员,经常召开咨议会议,听取统战对象的意见。在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大多数伪工作人员、敌占区编村的村长、村副、闾长、农会干事及外逃的敌伪人员等积极向抗日政府进行登记,表示要继续为抗日政府工作。晋城县伪公安局长及职员10多人,受抗日民主政府教育,携械向陵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投诚,从而增强了抗日力量,使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
陵高县军民在同日伪军坚决斗争的同时,采取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策略,多次对国民党姬镇魁反共武装进行奔袭、围剿,实施严厉打击,迫使姬镇魁的统治区域日渐缩小,国民党高平县党部、县政府、三青团高平办事处,仅退缩在董寨、孝义、郭村、仙井、井则沟等一带。其政工团、服务队等武装组织不敢公开集中活动,只得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在白晋路以东地区的日伪据点附近活动。1944年6月12日,陵高县独立营一部,在储成章连长指挥下,同陵高三区区干队30余人,在三区民兵配合下,奔袭驻龙泉村的姬镇魁政工团,生浮政工二团29人,其余溃散。
陵高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抗日斗争中还十分注重政权建设、党的建设及根据地的大生产等项工作,使抗日根据地建设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陵川解放、高平解放及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决定对太岳、太行两区的行政区划作适当调整,陵高县在胜利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奉命撤销,县委书记李步云调任高平县委书记,县长路宪文南下调任河南沁阳县委书记。原陵高县所属高平部分和陵川部分分别重新划归高平县和陵川县,长治县所辖高平部分也归回高平县,高平县所辖士敏县部分也划归士敏县,高平恢复了原县建制。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