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太行英雄名常在 陵高史诗永垂青

马栓贵
2015-08-12
来源:晋城党史网


铆是铆来钉是钉,

好人才能落个好名声。

英雄落的是大拇指,

汉奸赚的是唾沫沫星。

                   —————陵高民歌


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于1944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在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

《新华日报•太行版》1944年12月3日第4版刊登了《英雄题名录》,报道了大会消息:


截至二十七日止,经审查合格的英雄中,计劳动英雄一百九十二名,杀敌英雄部队的五十九名,民兵的六十五名,总计三百一十六人,全部名单发表如下:

……

民兵杀敌英雄:

……

八分区:王虎堆、杀敌能手:赵连宝、刘福五(列席)。


在八分区选出的三名参会者中,除列席者刘福五外,杀敌英雄王虎堆,杀敌能手赵连宝,都是陵高县人。

王虎堆,是陵高七区的。

发现王虎堆,是源于杜毓云专员亲自撰写的碑文《晋豫人民复活记》,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生产自救春耕互助运动中,抗日民主、友爱互助成了是非善恶的标准。家庭和睦了,懒汉改造了,而且涌现出一批新的群众领袖。修武鲍鸾英、博爱王玉恩、晋东卢有仁、陵川梁辘轳、陵高王虎堆等,有的是劳动英雄,有的是杀敌能手……


因为“劳动英雄”、“杀敌能手”这些字眼儿,于是,遍找太行区群英会的资料,终于在洋洋济济的太行群英中找到了这位杀敌英雄。

《新华日报•太行版,大会增刊》1944年12月7日第2版上刊登了一篇《座谈会上流传的英雄与英雄事绩》,其中一段是:


新民兵王虎堆


在民兵杀敌英雄中,有个王虎堆,他是八分区陵高县的。人虽然今年“七七”才参加民兵,但他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战斗了。有一次敌人十来个便衣出来活动,被他领着民兵打回去了。还有一次,敌人一千多人从他村附近路过,他在唐王岭上用榆木炮,两炮打死了八个敌人,还有三个受了伤。另外两次战斗,一次是打梧桐,一次是他带了十四个人到南沟去夺回了敌人抢去的十二石四斗谷子。他在村上担任民兵小队长,现在他村的民兵锻练得很能打仗了。

这次他来参加边区的群英大会,非常高兴。他说:“我来主要是来学习本事。回去以后,要把所学到的本事,传给本村和别村的民兵。”


用榆木炮“两炮打死了八个敌人,还有三个受了伤”,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技能。民兵自制的榆木炮,发火装置、瞄准系统都不是那么标准,击火率、瞄准率都不是那么高,但虎堆却凭自己的技术,让这个土家伙发生了如此的威力。还有,“十四个人”夺回了“十二石四斗谷子”。粮食抢到敌人手里了,押送和保护粮食的是荷枪实弹的日伪军,但虎堆却仅凭十四个民兵就从虎口里夺了回来,这是有多大的勇敢、无畏和机智?

文中提到的“唐王岭”,实际就是万章村的“汤王岭”,位于万章村西南,是一个高岭,上建汤王庙。为防止峰头日伪在此设立据点占领制高点,村上老百姓主动将其拆毁。从此,汤王岭成为万章民兵和区干队、独立营站岗放哨、放烟火、报消息以及阻击日伪扫荡、进攻的要地。现在,万章村的烈士纪念亭就设在这里。在这个碑文中,就记有王虎堆的名子。王虎堆,万章人也。


致于赵连宝,熟悉他,知道他的事的人就多了。

连宝是附城当地人,家境贫穷,兄弟五人,他是老大,长得肩平腰直,脚大腿粗,光头大脸,浓眉虎眼,机智灵活,勇猛过人。附城还未解放前,从黎城派来的八路军地下干部贾爱魁就常住他家。附城解放后,他家干脆成了八路军干部的公开活动地点。连保受贾爱魁的影响,很早就产生了革命思想,所以附城一开始组建民兵时,他最早加入,担负侦察工作。  

1944年初春的一天,陵高县送来紧急消息:陵川出来一队日伪军,来附城骚扰,已快到小会岭,务紧急通知并组织干部群众转移。十字街三棚楼上的附城民兵队部,连宝迅速安派人分头去报消息,转移群众,他却把榆木炮抱来,迅速装上火药与铁砂籽。这时敌人从北来,街上的人都往东南面跑,唯有连保一个人扛着炮迎着敌人往北头急走。这时,日伪队已从官道上到了坟坡,要不了一袋烟功夫就会冲进附城。连宝快速地选择地形,支起了他的榆木炮。日伪军正争着抢着进附城淘第一桶金,突然一炮打来,“轰隆”一声巨响,已有几个日伪军飞到了空中,队伍立即卧倒在地。当他们看清是前面不远处有人打炮,便弹弹身上的土,叽叽哇哇向上冲,连保“轰”的一声又是一炮,躲闪中早有人中弹倒地。两炮过后,连保扛上炮就往街里跑,并吆喝着:日本来啦!快跑!快跑!他这两炮阻击,既给群众报了警,又赢得了群众撤退时间,满心想大捞一把的敌人进村扑了个空。不过两个小时,连保组织民兵队配合从大槲树过来的八路军鸣枪放炮,象赶羊一样把这伙日伪兵又赶了回去。这是赵连保的第一功。

那年秋天,赵连保肩背一支长枪,正在庄里路上巡逻。走到老苏坡时,警惕的他突然发现盖城村的河沟里潜伏着一队日本兵,看样子象是去偷袭盖城,而当时盖城村正住着八专署的干训班和其它机关。由于隔了好几块地,又有残留在地里的玉茭杆,盖城方面很难发现。连保灵机一动,端起枪照着敌人背后连发三枪。一是向盖城报警,二是引诱了敌人的注意力。果然,盖城村住的八路军和民兵听到枪响,发现有日军来,便吹号迅速集中,在村西庙前与敌人开了火。这时敌人怕后边也有八路军要受夹攻,便很快逃窜了。连保的三枪,避免了八路机关遭袭,使盖城村老百姓也避免了一次战祸。这是赵连保的第二功。

赵连保的英勇行动,受到陵高县政府的表扬,还被推选为“杀敌能手”参加了太行区第一届“杀敌英雄会”,会上受到边区领导的接见,除了奖给赵连保本人老蓝布衣服一套外,还奖给了附城村民兵小钢炮一门。参会回来,连保报到陵高县政府。县政府举行仪式欢迎杀敌英雄、杀敌能手归来,八音会和欢送的人群把他送到附城东街口,附城村又组织群众夹道欢迎。赵连保穿着边区奖给他的老蓝布衣服,民兵抬着边区奖给附城的闪光发亮的小钢炮,威风抖抖地开回附城。

时光过去了60多年,是烈士的,已镌刻在烈士纪念碑上,纪录在烈士名录中,而这些当年的杀敌英雄、杀敌能手则被永远地记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档案里,也永远记在陵高后代的心中。

   

相反,那些当过侦辑队、突击队、皇协军的,那些顽固与人民为敌以至手上沾满人民鲜血的村长、保长,那些甘心作汉奸走狗的,有的已死在了我军或日伪军自已的枪下,有的被人民政府审判枪决,还有的则成为一段不忍忆起的历史,背了一辈子的包袱。这恐怕是他们一辈子最糟糕的事,也是最值得忏悔的事。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