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师编辑部

黄根喜
2015-07-14
来源:晋城党史网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于1937年10月初作出决定,成立中共晋冀豫省委,负责领导正太路以南,同蒲路以东,平汉路以西,黄河以北晋冀豫三省交界区党的工作,创立太行抗日根据地。省委书记李菁玉、组织部长李雪峰、宣传部长徐子荣。省委机关代号为129师编辑部。

1937年11月7日,八路军129师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会议,传达毛主席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会议决定派师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组织部长王新亭,宣传部长刘志坚等人率八路军工作团分赴沁县、长治、晋城等地区开展工作。临行前刘伯承师长再三嘱咐:“晋东南是毛泽东主席选定的眼位,我们一定把眼做起来”。此时,中共晋冀豫省委作出决定:在长治成立晋豫特委,裴孟飞为书记,中共晋城中心县委撤消,刘尚之调晋豫特委任组织部长。并派吴殿甲、鲍熙珩到沁水,李敏之到阳城,李希曾到陵川,先后成立县级党组织,负责开展党的工作。

11月8日,太原失守,毛主席指示:“太原失守后,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这一阶段游击战争以八路军为主体,其他将附于八路军,这就是华北总的形势”。面对当时的战局,党中央下令:将八路军115师开往吕梁,120师调晋西北,129师调晋东南,决死一纵队开往中条山,准备坚持长期打游击战!  

12月22日,在刘伯承指挥下,陈赓旅长率386旅主力,在太行山与敌人激战5天,粉碎了敌人的6路围攻,歼敌600余人,这是129师进入太行山第一次取得反围攻的胜利!此时,中共晋豫特委派赖若愚到晋城重新组建中共晋城中心县委(西大阳),书记赖若愚、组织部长徐一贯(后王子如)、宣传部长赵培心,负责领导晋城、沁水和高平公路西地区的抗日工作。

1938年2月8日,朱德总司令赴临汾与阎锡山、卫立煌等人讨论山西局势,决定把第二战区所属军队组成东路军和西路军,朱德任东路军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统一指挥山西南部,河南北部的八路军、决死1、3纵队和国民党第3军、第14军、第17军、第47军及第17师、94师、骑兵第4师和529旅等部队。

同年2月12日,中共晋冀豫省委在辽县西河村召开党的会议,对省委班子进行了调整,由李雪峰任书记、何英才任组织部长、徐子荣任宣传部长、彭涛任民运部长、吴作民任秘书长。会议中心提出组建基干队、县大队及游击小组。八路军总后勤部为了与党中央保持联系,从太行山到延安建立了18个兵站,即:陵川禹居,高平宰李,晋城东沟、周村,阳城崇上、坪头、莲花山、次滩、西哄哄等兵站,直射垣曲总站通往陕北延安党中央。

3月3日,中共冀豫晋省委召开会议,129师刘伯承师长参加了,省委书记李雪峰同大家共同研究如何巩固太行山根据地,如何加强平顺、陵川、黎城、武乡四个中心点的建设等问题全面了讨论。

3月中旬,中共晋豫特委在阳城横河镇成立,聂真为书记,薛迅(女)为组织部长、李哲人为宣传部长,敖纪民为军事部长,唐天际、贾寄尘、温建平为特委委员。主要领导中条山地区的阳城、晋城、沁水、翼城、曲沃、绛县、垣曲、夏县、闻县、安邑、永济、平陆、芮城、沁阳、济源、孟县等17个县的抗日工作。在中共晋豫特委成立后,冀豫晋省委将长治成立的晋豫特委更名为中共太南特委(也称长治特委)。高平,陵川的党组织划归太南特委领导。

3月24日,中共晋豫特委在阳城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指出:各县党组织加快发展共产党员,壮大革命力量,组织游击队,开展除奸工作,建立晋豫边抗日根据地。此时。晋豫抗日游击队(唐支队)在阳城正式成立,李敏之县长兼任司令员(后为唐天际),张月川(县公安局长) 任副司令员,唐天际任党代表,方升兼任参谋长,敖纪民任政治主任,共计500余人,隶属阳城县政府和晋豫特委双重领导。

4月下旬,晋冀豫军区正式成立,倪志亮为司令员,黄镇为政委,下设5个军分区,晋中地区(秦赖支队)为第一军分区;晋冀地区(八路军游击队)为第二军分区;冀豫地区(先遣支队)为第三军分区;榆社、武乡,黎城、襄垣地区(谢家庆、张国传大队)为第四军分区;太南地区(赵涂支队)为第五军分区。

4月28日,日军在太行山发动了第一次“九路围攻”,八路军、决死队历经半个月反日军围攻,17日收复和顺,18日收复武乡,19日收复安泽、壶关、沁源,21日收复沁县,22日收复屯留、长子、高平、榆社、辽县,23日收复晋城、阳城、沁水,25日收复黎城、潞城、襄垣,28日收复长治共18座县城。在这次反“九路围攻”中,我军伤亡2000余人,歼敌4000余人,取得了反围攻的胜利。

5月9日,朱德总司令从垣曲到阳城,晚上住在西池上(今县文化馆)。第二天在二郎庙召开各界人士大会,动员全民抗日。此时,命令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率344旅从正太路南下晋东南,归129师刘伯承指挥。还命令黄镇部长率八路军政治部、民运部20余人进驻长治县,派刘昭、江涛、杨殿奎、王南等人分别赴屯留、长子、壶关、高平、陵川、潞城等县,去主持八路军工作团的工作。

7月初,日军第215师团从陇海路向太行山进犯,朱德总司令命令徐海东率部队在阳城町店阻敌。日军开着四、五十辆汽车向阳城开来,战斗打响后,经过五天五夜激战,击毙日军801人,伤290余人,俘虏4人,缴获重机枪8挺,轻机枪30挺,步枪934支,掷弹筒111门,八二炮15门,六零炮18门,战马130匹,大刀200余把,击毁汽车27辆,还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7月15日,重庆《新华日报》以《町店浴血战》为题向全国报道了町店胜利战果,大大鼓舞了八路军在太行山的抗日决心。

8月19日,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对华北各省委一律改称区党委,县以下区委改称区分委,冀豫晋省委正式改称中国共产党晋冀豫边区委员会,书记仍为李雪峰。

9月12日,晋冀豫边区6个特委全部建立,即:太岳、晋豫、冀西、太南、晋中、冀豫。中共太岳工委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晋冀豫边区党委的指示,改为太岳特委。书记安子文,副书记王一新,秘书长石平,组织部长傅贯一,宣传部长魏哓云。后增设军事部长钟洲,民运部长王旭,特委机关在沁县乌苏村公办。领导沁县、沁源、高平等12个县党的工作。

1939年7月3日,日军第一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指挥第20第109师团部、第10第35第108师团独立第4第9混成旅团,各一部共50000士兵,对晋东南发动了第二次“九路围攻”,7月5日占领了武乡、沁县城,7月8日占领了沁水城,7月14日占领了高平城,7月19日占领了晋城县城。沿路杀害群众5000余人,烧房1200余间,抢走牲口800余头。白晋路被日军打通,山西晋东南被分割为两大段。从此,我党成立了太行、太岳两个战略区。

7月15日,八路军115师344旅驻高闰,朱德总司令前来指导工作,传达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指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

9月份,彭德怀从武乡来在中共晋城中心县委(西大阳),召集344旅旅长兼政委黄克诚,抗大分校负责人何长工和中共晋豫地委书记聂真开会。分析山西的政治形势,研究一旦发生反革命事变的应对措施。此后,中共晋豫地委按照彭老总的指示,在阳城召开党代会,号召全体共产党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斗争,反对投降与反共顽固派斗争到底!

11月16日,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实行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并命令各地国民党军队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12月16日,中共晋城中心县委,牺盟晋城分会在南校场举行万人集会,高悬“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顽固份子”等巨幅标语。国民党47军架起机枪围着会场,县牺盟会秘书樊岗在会上演说,气氛激烈,一触即发。就在这一天,孙楚独6旅与国民军第93、14、47、27、40军各一部分军队摧毁了沁水、阳城、长治、高平、陵川、壶关7个抗日民主政权,袭击了第三、第五抗日专署、牺盟长治中心区和《黄河日报》等机关,劫去公物公款价值数十万元,屠杀共产党员几百人,绑架走一千余人。

12月18日,顽固分子芦有年率保安团与国民党47军、阎军独8旅孙瑞琨等部队勾结,袭击了抗日晋城县政府、牺盟会决死三纵队独立第三营。在突围中教育科长黄祟武、公安局长宋镜溪、指导员张相之、政治指导员张小峰、二区区长宋国英、青救会干部宋致国等16人牺牲,100余名干部被捕。公安局和决三营损失枪400余支,这是我党组织在晋城第四次遭到严重破坏。

12月22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在阳城一方面号召抗日干部与顽固派斗争,一方面给聂荣臻、吕正操、刘伯承发电报,调遣115、129师7个旅,保卫太行山根据地。

12月31日,朱德总司令就山西“十二月事变”发表谈话,要求阎锡山顾全大局,立即制止事态扩大。

1940年1月9日,朱德命令陈赓率386旅进入太岳区。布置在临汾至屯留公路沿线,统一指挥太岳区的八路军和决死纵队,保卫太岳根据地。

1月17日,蒋介石命令太南和太岳地区八路军一律撤至白晋路以东,长邯路以北,随时命令国民党93军、27军向临屯公路推进,配合孙楚独6旅进攻太南和太岳地区。当时,阎锡山命令19军进犯太岳区,企图南北发兵攻夹八路军,摧垮太岳根据地。我八路军严正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

5月5日,八路军129师发动白晋战役,刘伯承、邓小平指挥,2万多民兵民工参战,血战2天3夜,歼敌360余名,缴获步枪400余支、子弹100余万发。炸毁车站3处,火车3列,大小桥梁50余座,焚毁西药库、汽油库各一座。破毁铁路80余里,运回铁轨1000余根。

1941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正式决定:同蒲路以东,白晋路以西为太岳区,白晋路以东,平汉路以西为太行区。同年9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成立,邓小平任书记,兼组织部长,李大章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刘伯承、蔡树藩、李雪峰为成员,领导太行、太岳、冀南、晋豫4个区党委。

10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晋豫区并入太岳区,薄一波书记、聂真副书记、薛迅(女)组织部长、郭钦安副部长、顾大川宣传部长、赵守攻副部长,陈赓为太岳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薄一波。太岳区党政机关迁冀氏县(今安泽)桑曲村和碱土院村办公。下设四个地委,一地委书记王毅之,二地委书记杨蔚屏,三地委书记李超为,四地委书记柴泽民(后卫恒)。同时成立了四个军分区,一军分区司令员李聚奎,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后刘忠),三军分区司令员孙定国,四军分区司令员唐天际。各军分区政委由地委书记兼任。

1943年10月9日,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改为中国共产党太行区委员会,李雪峰为书记,管辖8个地委,一地委书记郭峰,二地委书记曾绍山,三地委书记彭涛,四地委书记王孝德,五地委书记徐子荣,六地委书记卢仁灿,七地委书记高扬,八地委书记江明。同日正式宣布成立太行军区,李达为司令员,李雪峰为政委。管辖8个军分区,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二军分区司令员曾绍山(兼),三军分区司令员陈锡联,四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五军分区司令员韦杰,六军分区司令员宗凤洲,七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八军分区司令员江明(兼)。

1944年3月29日,太岳区第二、四军分区调动部队赶走了在沁水县城的日军,收复回沁水城,使沁水县全境解放了。

1945年4月5日,阳南、阳北地方武装围攻了阳城县城的日军,地下共产党员张健民,李凤峻做通了城内120人警备队的投降工作。此时,日军看势不妙,弃城东逃,阳城县宣布全部解放了。

4月10日太行第四、八军分区的主力部队先收复回陵川附近九个据全,12日陵川县全部解放了。

4月27日,太行老七团、太岳独立团联合作战,赶走盘踞晋城五年之久的日军,收复回晋城县城,28日宣布晋城全境解放了。

6月中旬高平城最后解放。山西南五县先后原貌恢复了,成为抗日根据地。此时,中共沁水县委书记师建昌,县长王达,县武委会主任郝守业;中共阳城县委书记王竞成(女),县长刘裕民,县武委会主任靳玉峰;中共晋城县委书记郑思远,县长杨辛克,县武委会主任蒲志奋;中共陵川县委书记卡李希曾,县长钱初航,县武委会主任苟润堂;中共高平县委书记李步云,县长王利宾,县武委会主任袁国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太行、太岳区人民热烈庆祝!

8月份毛主席、周总理、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和平谈判,蒋介石无一点诚意。

9月2日,新华社发表文章,山西105个县城,已有36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其中晋东南有晋城、阳城、沁水、高平、陵川、壶关、平顺、黎城、沁源、武乡等11个县,成为大后方。

9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签了无条件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告捷!

9月11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3万军队发动了上党战役。太行、太岳组织民兵、民工6万余人参加了大会战!12日收复回屯留县城,歼敌2000余人,阎锡山第6纵队司令徐其昌逃窜长治。19日收复回长子县城,毙伤阎军500余人,俘虏阎军1500余人。当时,在老爷山战斗打响后,阎锡山派援军2万,大部被我军歼灭,阎军副司令员彭毓斌自杀,剩下2000余残兵北逃。盘踞在长治阎锡山第19军军长史泽波,连夜弃城西窜。我太岳纵队追击,在沁水县与阎军打响,阎军万余人被歼。19军军长史泽波被活擒,上党战役在沁水县胜利告捷。放下武器阎锡山的中将李修礼等210名军官,联名发表通电,赞解放区民主自由,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

1946年6月中旬,蒋介石调兵三十万在中原发动内战。当时,中外历史家公认中国内战正式开始了。那时,刘、邓大军已经渡过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即将挺进大别山。

9月22日,陈赓将军遵照毛泽东主席号召:《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在临浮战役中,歼灭胡宗南第一师一旅4500余人,活捉蒋介石号称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26日延安《解放日报》就临浮大捷,发表《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

1949年3月中旬,党中央作出决定,从太行、太岳老区抽调4450个干部,在武安县集训后组成长江支队,随部队南下福建,途中行程140天,才到达福建,进行了接管工作。

6月中旬,全国人民庆祝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解放,庆祝人民解放军向大东南、大西南、大西北全面进军。热烈庆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全面胜利!

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人民站起来了,多么高兴!

总的讲,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建立根据地,太行、太岳两区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广大青年积极参军参战,民兵支前,民工支差,妇女做军鞋,儿童站岗放哨,全民投入八年抗日,三年解放战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靠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取得了胜利!一句话:太行、太岳老区人民用鲜血、汗水铸造出太行精神!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