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进 山西那一抹红

2023-06-25
来源: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从“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全省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有3399处,相关联其它遗址383处,共3782处。


八路军.jpg


毛泽东主席一生两次踏上山西大地。1948年3月23日至4月12日,毛泽东主席第二次踏上山西,从黄河岸畔到五台山下,行程21天,留下了走向胜利的光辉足迹和8处路居地。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彭真、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大元帅,九位大将,42位上将,103位中将,838位少将,共1002位将帅都曾经在山西征战或踏足,留下了光辉的历程和足迹。这些红色记忆深深融入山西人民的血液,成为一种挥不去、化不开的浓厚情感。应该说,这是山西为什么这样红的独特优势。


红色山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终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山西是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最早的省份之一,山西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省份之一,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之一。 1921年5月,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立,1924年夏,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山西成为我们党在北方比较早的建立党团组织的地方。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三晋大地,山西处于国民党反动派和阎锡山当局的血腥镇压之下。共产党领导骨干30多人被通缉,531名党团员被捕,50多名领导人被杀害。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山西党组织和党的活动完全处于秘密状态。省级领导机关先后8次遭到大破坏,11次大改组,12次更名。省委主要领导人王瀛、邓国栋、汪铭、刘天章、阴凯卿、王伯唐等英勇就义。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壮烈牺牲。但活着的共产党员没有躺平,他们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十年期间,党领导的革命火种始终在山西熊熊燃烧!从来没有熄灭!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诗篇。


1931年5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在隰县辛庄成立,1931年7月初,平定起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成立,山西成为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几个发动起义建立红军的地方,是党在北方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最早的省份之一。


山西地处黄河晋陕大峡谷东岸,是拱卫陕甘宁边区和延安的战略屏障。     


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主席第一次踏上山西土地。红军东征在山西,转战75天、53个县,期间8000山西子弟参加红军,建立了山西第一个县级红色苏维埃政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山西成为燃烧抗日烽火的星火燎原地。 1936年9月,抗战统一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9月,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成立于山西,山西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早实践地。


1937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八路军总部先后移驻于山西;青年抗战决死纵队、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等先后成立,山西成为全国抗战中心。   


1937年9月,根据毛主席“经营山西”的重要指示,朱德、周恩来等来到太原与阎锡山谈判,促成八路军三大主力顺利北上山西,八路军三次分兵。由此山西成为实现八路军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战略展开和战略前进阵地。


1937年9月,以丁玲为团长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山西,一批宣传抗战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聚集山西,《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沁园春•雪》《黄河吟》《出太行》《过太行山抒怀》《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吕梁英雄传》等一大批抗战文化经典、红色文化瑰宝诞生在山西抗战前线,山西成为催发抗战文化的红色沃土。       


抗战时期,根据毛主席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指示,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山西,八路军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大根据地腹心在山西,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百团大战、七亘村、响堂铺、韩略村等主要战役战斗相继展开,山西成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主战场。


抗战时期,山西地处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大根据地的核心区,是情报工作中转站和根据地、隐蔽战场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交通连接地。


抗战时期,山西15万优秀儿女加入中国共产党,70万英雄儿女参加八路军,山西成为八路军发展壮大的重要兵源基地。


1945年9月,上党战役打响,山西是人民解放战争拉开序幕的地方。


1947年,刘邓大军兵出太行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南渡黄河出击豫西,几十万民兵民工随征转战,山西成为解放战争大决战的出发地和战略支撑的保障基地。


1947年4月,中央后委在山西临县成立,统筹中央后方各项工作,承担着“中央参谋部”和“后勤保障部”的任务。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中央后委承担着前委机关及中央纵队几乎所有的补给物资、弹药兵员的供应;由中央工委和各解放区筹措的供应中央的物资、经费以及兵员,都由后委运送到中央。后委还为其他解放区保障军需供给和人员补充,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这一时期的山西成为中央前委、工委和全国各解放区的红色枢纽、后方基地。 1947年5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外事组在山西临县三交镇正式成立,是当时中共中央八大机关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前主管外交工作的领导机构,是新中国外交部的前身。山西成为新中国外交的诞生地、始发地。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率中央前委机关东渡黄河,第二次踏上山西土地。4月1日在晋绥干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4月2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著名谈话。山西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工作总路线总政策的策源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成熟的标志地。


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进行的太原解放战役,为华北最后一战,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惨烈、伤亡最大、过程最为复杂的城市攻坚战,由此成为华北解放的城市攻坚地。


1949年5月山西全境解放,中国近代最早兵工厂、民国时期三大巨头之一的太原兵工厂,由太原军管会接管,由此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武器装备制造供应地。


1948年,晋绥、太行、太岳共派出2600余名干部赴东北解放区;至1949年下半年,山西成建制抽调近3万名干部南下西进到福建、湖南、四川、西康、宁甘青等。太行太岳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配备3个地委、24个县委、75个区委班子,南下福建东南沿海。晋中区党委组建南下工作团,配备6个地委、36个县委、200个区委班子,南下湖南等地。晋绥区党委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南下工作团”南下西康,编为5个梯队和3个警卫团。1949年夏,晋绥区党委从晋南抽调赴西北干部,配备1个区党委、3个地委、10个县委、50个区委班子。以此山西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北上南下西进”的干部输出基地。


山西红色文化遗址数量多,分布广,山西红色文化遗存3400余处,是全国最多的省份之一。山西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部省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已公布省级红色文化遗址19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5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2767件/套。山西省烈士纪念设施10160处,县级以下烈士陵园及烈士集中安葬地241处,零散烈士墓8361座,其他零散烈士纪念设施1530处。已公布山西省第一批廉政教育基地中有红色纪念馆、红色遗存18处。已发布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山西21处,国家公布认定山西9个29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些红色文化遗址构成了我们山西百年党史的空间和时间,而这个时空概念恰恰是我们百年党史的两个重要维度。不仅是物理时空和刻度,更是筑起精神层面的主体坐标系。这些红色文化遗址的“一砖一石”,凝结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山西特有的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对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和太行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具有独特的作用。以此山西成为红色资源富集地,红色精神学习研究宣传践行新高地。


从巍巍太行到莽莽吕梁,从汾水之滨到漳河岸畔,山西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红色的基因,山西的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先烈的热血,山西的每一座山脊都见证着英雄的足迹,在这一方热血沃土上,山西人民演绎了一曲曲“在太行山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赞歌!吕梁英雄烈,太行热血红。山西是光荣的山西,山西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山西的红色基因是真理之甘、信仰之光熔铸的光荣底色,是烽火淬炼形成的太行精神,是革命英烈用鲜血铸就的不朽丰碑!红色是山西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最鲜亮的底色。以高君宇、贺昌、刘天章、张友清、李林、“一湖两山”英雄群体为代表的英雄烈士,以王贵英、申纪兰、李双良、亢龙田、“刘胡兰小组”为代表的劳动模范,在百年风雨中,成为山西的红色标识和山西人民的骄傲。可以说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到表里山河的血脉。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伟大业绩、铸就的伟大精神,在山西得到了充分体现、生动演绎、精彩阐释,实现了山西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历史巨变!


表里山河多壮志,三晋文脉永流传。新时代新征程,山西这片希望的田野,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新使命新作为,3481万三晋儿女,奋斗于此、期冀于此、也必将收获于此。


(作者:贾立进,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