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情

李进顺
2017-03-18
来源:晋城党史网

一一回眸知青生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初、高中毕业的绝大多数青年人,但凡都经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也正因为这个年代,才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无比激动人心的回忆!


那是1977年的6月。面临高中毕业的我和同学们,参加了福安一中高二年段组织的上山下乡动员大会。年段长陈德诚老师慷慨激昂地进行着动员:同学们,你们即将走出校门,走向三大革命的大课堂!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滚一身泥巴,炼就一颗红心;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你们在那里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拜贫下中农为师……的话语,至今还在耳边回荡,令人难以忘怀!动员会后,我思衬着:就在福安上山下乡吧,农活儿都熟悉,该多好呀!但我的想法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要我回祖籍山西老家。可我不愿意,死活也不想回山西老家。因为我在福安土生土长,早已把自己融为了当地人的行列。况且山西对我来说是那么遥远且又陌生,从来就没有去过的地方!因为上山下乡不回山西的缘故,还和父母生气了近一个月。没办法!我只好向学校报名到山西上山下乡。7月1日,我欢送走了同学们。不几日,我也要蹬程到山西晋城县了!临走的前一天,十几名同学专程从农村赶回来送我。我们一见面即高兴又叹气,同学们都劝我别回!第二天在福安汽车站上汽车时,都流下了惜别的泪花。再见了,同学们!再见了,福安!这是生我养我的故土,今朝一别,何时再能重返啊?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了多半天,才到达福州。下车后,我到火车站买上了到晋城的火车代用票,在福州宿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踏上了北去的列车。经过三天两夜的行程,终于到了晋城。下了火车,我傻眼了!这是什么地方?放眼望去黄黄一片。啊!这就是地理课上讲得黄土高原吧!没办法,坐上2路公共汽车到县城。找到县知青办,接待我的是知青办副主任李元芳,她热情地给我办了到南村公社知青点的手续(后来没去知青点,回到辘轳井大队插队)。


回到大队,大队书记李德全把我安排在大队部住下。第二天我到第三生产小队报到。南方的农活,我们在读书支农时都已学会。可北方的农活我不会呀!生产队长和农民们就手把手地教我:间谷苗、搂玉茭、掐顶芯;怎样沤制肥料等等。最有趣的是割麦。镰刀和南方的不一样,也不知怎样使用。怎么办?这时,其他农民见我那窘样,就过来教我怎样使用。可麦地望去乱糟糟的,怎样下手割?在福建,麦都是一垄一垄地生长着,而这里麦怎么都乱七八糟地长着?农民们看我又好笑又说我是书呆子。队长及时制止了他们,说:他刚从福建回到这里,还不适应我们这里的农活,我们大家要体谅他!大家多关心关心他吧!我才从窘迫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并且也慢慢地学会了农活。


在插队的日子里,最令我头疼的是烧煤火。我是单独插队知青,做饭都是自己做。劳动回来,肚子饥咕咕地叫。煤火看得着的挺旺,可一火柱捅下去就"活蹋蹋"(晋城方言,意思为火里的煤蹋下去了)地灭了。气得我火冒三丈!只好又忍着饥饿,找来些引火用的玉米棒重新烧火。弄得满大队部烟熏火缭的,起初人们不知道,还以为是大队部失火了。唉,难哪!等煤火着旺起来,做好饭吃了,就又要上工了!中午也没得休息,真累呀!好多次都把我急哭了,想到在父母身边衣食无忧的日子,恨不得立马跑回福建去!这样的日子一复一日。大约经历了两三个月吧,我才摸索出烧煤火的决窍,终于闯出了生活上这段难关!


时光荏苒,转眼间 在农村已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不但学会了农活;而且还学会了碾米;学会了做面食;学会了烧煤火等。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纪念!在知青岁月的三年里,我最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贫下中农的优秀品德:宽以待人、为人诚实。知道了生活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这三年的知青生活的历炼,也让我和农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至今,我还与他们保持着联系。三年的知青生活,把我们锻炼成钢,百折不回头!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