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魏财旺

魏晋福
2017-07-13
来源:晋城党史网

父亲魏财旺,出生于1923年,中共党员。系晋城县鲁村乡河底村人。从小因家庭贫寒,没有上过一天学堂。常年在外给地主老财放牛、放羊,以求谋生。1943年因天旱无雨,地里颗粒无收,他逃荒到了河南新乡,参加了革命。1944年返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发动群众,带领穷苦人闹翻身。组织民兵自卫队,进行抗日游击。父亲担任民兵队长,自带村里一个民兵班,跟随老七团到河南去支前。他在支前出发、统一整编时,担任民兵支前第六连连长,参加攻打博爱县、大辛庄剿匪,为老百姓除害。解放大辛庄时缴获了16支步枪,父亲立了一大功。老七团奖给了父亲一支手枪。自参加老七团以来,先后攻打了焦作城、温县城、沁阳城、济源、孟县等地方。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到此结束。然而,蒋介石又挑起内战。父亲又奉命带民兵到了晋南支前,紧跟中国人民解放军先解放了乡宁、襄陵等县城。随后又攻打运城。一天晚上,横水镇家家户户都熄灯入睡了,怀疑保长和特务有勾结,父亲亲自带着两个排來到横水镇,把保长的院子包围起来,翻墙进去将保长捉住,当天夜里进行突击审讯,保长招供,蒋阎的军统特务住在野地里一个石窑洞里。父亲叫保长带路,连夜把这个石窑洞团团包围起来。突然洞里向外开枪,父亲急忙躲身,子弹擦皮而过,差一点打到父亲的腿上。特务不投降,双方对打了12小时后,才把这股军统特务全部擒获,最大的头目是个旅长。剿匪结束后,上级授予父亲"太行民兵英雄"的光荣称号。


晋南战役结束后,父亲调到高都第九区武委会工作。他听党话,跟党走,一切服从分配。1949年3月IO日,党中央决定,从太行太岳老区抽调一批干部南下,父亲在县城召开的动员会上,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头报名南下。当时,组织上考虑他家庭有实际困难,决定留下他在地方工作。但是,父亲认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所以,他找到领导,坚决表明态度南下,得到了领导的批准。


动员会结束后,县委统一放了三天假,让大家都回去看看父亲和老婆,孩子。三天后,南下干部在武安县进行了集训。从太行,太岳抽调南下的4516名干部,组成长江支队。原晋城县南下干部共180名,编为"长江支队第六大队第一中队"。郭林,常子善为队长。父亲他们跟随解放军,边走边打。由于路途遥远,环境恶劣,有部分同志在途中产生了动摇。郭林,常子善等主要领导就耐心地做同志们的思想工作,鼓励大家要振作起来,不能当逃兵。行军中各自背负自已的行李,有条件时坐段火车,无条件时全靠徒步行走。从1949年3月9日开始出发,历经140天,于9月份才到达福建。除留省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外,其余成员分赴在6个地区51个县进行接管工作。


第六大队接管了福安地区,一中队接管了福安县,父亲在福安县穆阳镇第一区任武装部部长。


当时福建省刚解放,距台湾很近,环境比较复杂。因为国民党潜伏下来的特务,随时随地进行破坏活动,杀人放火,制造社会不稳定的事端。父亲搞武装工作,既要开展斗地主富农,又要抓保卫工作。他刚到福安县,紧紧依靠群众力量,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征粮、征款、支前、剿匪、反霸、土改、镇反等各项工作,他用枪杆子保卫政权,为福安县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5年转业到苏洋糖厂任厂长。文革前调福安县手工业管理局任局长。不久,调福安县二轻局任局长、工业局局长。文革后期,调宁德地区任轻工局副局长,1984年光荣离休,享受正处级待遇。2012年元月逝世,享年89岁。

(责任编辑:韩玉芳)




下一篇: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