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时,我参加了学校的宣传队,宣传队长叫魏国太,是学校颇有文艺造诣的老师,他有着高高的个子,是长江支队的后代。
魏老师的父亲魏洛旺早年在村里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区里的民兵队长,后来南下福建,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在八闽大地上,创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有一年,身为县处级干部的父亲回乡探亲,曾一度想把他和奶奶接往福建,但他和母亲故土难舍。
为了发挥他多才多艺的长处,村党支部安排他在村里当了教员。他文化程度较高,拉得一手好二胡,很多流行的文革歌曲,在他的指间孕育着飞流直下的激情,让人听了十分惬意。
那是刚刚进入70年代,我正好十五岁,在村里的七年制学校读初中。那时在农村,文化生活相当匮乏,听说哪里有电影,情愿翻山越岭,在夜晚打着手电筒,与小伙伴们不惜赶十几里路也要去看。学校为了配合形势,成立了宣传队,魏老师成为宣传队的主要领导。
样板戏是70年代留在人们心中最深刻的烙印。那时候,样板戏是一种强制流行的趋势,人们的娱乐生活里,没有更多的选择范围,看样板戏,听样板戏,唱样板戏,是为数不多的消遣娱乐中,更能体现一个人要求进步的选择。魏老师的第一个杰作,就是组织学校的学生排练样板戏《沙家浜》中的第四场“智斗”。
“智斗”这场戏,展示了阿庆嫂的风采,她不但具有一个地下工作者所应有的机智和敏锐的斗争经验,同时也具有开茶馆的老板娘所应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处事作风。村上的老百姓也很喜欢看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智斗”。
在挑选演员时,很多学生都想参加,但主要人物仅仅三、四个人,很快就确定了戏中的人物,只剩下扮演刁德一的演员不好选,因为他是沙家浜的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多年留洋日本学习,举手投足,不乏文化气息;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城府极深,寡言内敛,多疑谨慎。是一个阴险狡诈,又颇具男人魅力的反面人物。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农村娃中选拔这样一位演员,的确很难。根据剧情要求,我和几个同学试过以后,魏老师居然指定让我来扮演。
或许是长得清瘦的缘故,那是二年前,在邻村读完小时,学校组织文艺汇演,当时的班主任任玉林老师,才华横溢,编排了一个《不忘阶级苦》的情景剧,我扮演地主的管家,每一唱段中都要出现情景,相当于哑剧,仅用表情和动作完成。记得在唱到第三段时,“不忘那一年,北风刺骨凉,地主闯进我的家,狗腿子一大帮,说我们欠他的债,又说欠他的粮,强盗狠心,强盗狠心抢走了我的娘, 可怜我这孤儿,漂流四方”。我扮演的管家,在歌声开始时,在几个狗腿子的簇拥下随着地主出场,来到穷人的家里,管家示意叫穷人过来看帐本,一五一十把算盘划拉得叭叭作响,用手指比画着一共欠了东家多少钱,多少粮,穷人不相信欲申辩,地主一摆头,狗腿子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抢走了姑娘的娘,然后退场。当时,那个节目演得非常逼真,村里的群众看了很受教育,我看见一些老太太,竟然悄悄地在用袖口擦眼泪。
这次,又是演反面人物,心里虽然不是滋味,但碍于老师的面子,只好勉强接受。魏老师好象看出我的心思,找我谈话说:你是革命的后代,要有政治觉悟,在宣传队就要服从分配,你还是好好演出吧。
扮演胡传魁的演员是我的同学,他和我是邻居,住在村东头一个叫东圪洞的地方,年龄和我一样大,但块头略比我壮实,符合草包型人物特征,化妆起来,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演阿庆嫂的姑娘也是同班,她是村中久负盛名的掌鞋人魏师傅的宝贝女儿,她不但长得好看,说起话来声音也特别甜美,尤其是笑的时候,那张白里透红的脸上,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让班上的男同学十分着迷。那气质,明显有种城市人与农村人的不同。遇到出村演出时,她总是穿上她嫂子结婚时的那条“毛毕叽”裤,走起路来显得轻盈飘逸,在村人眼里,她就是典型的“城市人”。因此,我们背后也都叫她“城市人”。演沙老太太的同学,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容貌俊秀者之一,她家姐妹五个,个个生得俊俏,她体态丰满,笑起来声音像铜玲一般,很远都能听到。
学校宣传队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排练了一个多月,尤其是在唱腔上完全按照京剧唱腔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渐渐进入了角色,唱词也背的滚瓜烂熟。
首场演出,是在村里的舞台上进行,那天晚上,台下早已聚满了人群,我的父母亲也早早来到舞台下,看我的演出。
当我唱到:“这个女人……不寻常”时,听到舞台下有人说,这小子,唱得还真有那么一股味……。我尽量把刁德一那种不阴不阳的奸猾性格演绎出来,为了配合剧情,不会抽烟的我居然在台上一连冒了三支香烟。乡亲们个个裂着嘴乐呵呵地笑着,欣喜地看着我们幼气十足的表演,台下不时地响起阵阵喝彩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第一次登台,就获得了成功。
以后,宣传队的《智斗》作为学校的主打压台节目,多次在邻村演出。
初中毕业后,我上了太原电校,以后成为国家电网的一名基层干部。当年的“胡传魁”接了在晋城矿务局工作的父亲的班,父子一同调往黄河之滨的兰州红会矿。“阿庆嫂”在县剧团找到了心仪的对象,随丈夫进了城,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沙老太太”也按照农村的习俗,如愿招到了一个在国营煤矿上班的工人作为上门女婿。
岁月退去了我曾经的年少和幼气,昔日的初中同窗,如今已是儿孙满堂,成为爷爷奶奶之辈,展望那些青春故事,如云如风,历历在目。人生,何尝不是一个若大的舞台,随着岁月的更迭,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幻,总有演不完的角色……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