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支队纪念园——记阳城干部南下福建

孙根聚
2016-07-24
来源:晋城党史网

阳城县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蓬勃发展,不久前在阳城人民夹道十里欢送太岳南下干部的出发地,也是2009年5月习近平同志到阳城视察时登临远眺的地方,又新建了一个长江支队纪念园,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小朋友纷纷成群结队,旅游参观,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我情不自禁地,给朋友们讲讲我所听说的长江支队阳城干部南下福建的故事。

首先从长江支队说起。什么叫长江支队?长江支队是一支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的形势下组建的队伍,是由中共华北局的太行、太岳区(山西、河北、河南省)和华东共4500多名南下干部组建的一支特殊的队伍。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他们南下称作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经历8省65县,千里转战,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948年下半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召。因形势发展,急需从老解放区选调大批优秀干部随军南下,迅速接管新解放区。阳城县是太岳区党委所在地,是抗日老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成批地抽调干部、民兵、民工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仅在干部输送方面,先后有6批700多名优秀干部调往外地,支援全国革命。1949年2月,阳城县委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了动员大会,号召干部自愿报名南下,经过审查最后选定了既是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干部,又是经过反霸斗争、土地改革等运动,思想觉悟高,作风纪律硬,对党忠诚,肯干实干,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的170多名优秀干部参加了南下的“长江支队”。由时任中共阳城县委书记郭珍、县长王世清等主要领导以及刚刚升任地委组织部长的李敏唐带队,渡黄河、跨长江,一直向福建挺进。

1949年3月10日县委召开欢送大会,3月11日上午冒着凛凛寒风,纷纷大雪,踏步上了行军南下的征途。徒步数天到达河北武安,同太行太岳两区四千多人会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整风一个月后,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浩浩荡荡出发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头十天,尽管不是烈日当头,就是遇大雨倾盆,跋山涉水,坎坎坷坷,但是他们每日还要行军50到90华里,有的累病了,喝口水歇歇再走,有的脚上打了泡,忍着痛一瘸一跛跟着行。

接下来的十天进入五月,越走天越热,越走越饥渴,时晴时雨,十分艰苦。一次该食宿了,因地方不安全,行军紧急,走了两天两夜没吃饭。虽然行军忍饥受饿,爬山越岭,又困又累,但是他们仍是欢欢喜喜,高高兴兴,一路上唱歌编快板赞扬行军中的好人好事,他们自编自演的第一个快板是:武安出发到北城,老贾(贾鹤龄)淋的像泥人,老汉行军不怕苦,胜过英雄老黄忠。我们大家学习他,你追我赶向前冲,发扬红军长征志,誓为解放立新功。

与国民党反动派搏了几个回合,冒着枪林弹雨到达南京后,5月14日敌机轰炸了他们的宿营地,一名同志头部受伤,三名解放军战士光荣牺牲。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他们擦干眼泪,鼓足勇气,继续向福建挺进。从南京起程,不是爬高山峻岭,就是穿深山密林,炎炎夏日,汗流浃背,战士们个个还十分精神,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又经过80多天的艰苦奋斗,于8月15日到达福建建瓯镇,福建省委在这里召开大会欢迎,并宣布阳城南下干部任务是接管长乐县。因为当时叶飞司令员正在指挥部队解放福州,16日刚解放的地方需要尽快接管巩固,带队的原阳城县委书记郭珍和县长王世清等主要领导,立即宣布了新成立的长乐县县委县政府和农工青妇以及区公所任命主要领导人,成立了县游击大队,后又有20多人抽派到其它县区任主要领导,立即奔赴任务地开展工作。

长乐县地处闽江口南岸,东临大海,面对马祖台湾,素称鱼米之乡。当时这里反动基础很强大,土匪海盗活动猖獗,封建宗派械斗频繁。南下的勇士们,不怕情况复杂,敢于担当,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人地两生等重重困难,深入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与当地干部密切配合,打开了工作新局面。白天下乡借粮,侦察匪情,晚上集中打游击。几个月时间抓获土匪近百人,安定了社会秩序。征借粮食800余万斤,保证了福州军粮供给任务。受到上级领导机关通报表扬。

在以后的岁月里,经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以福建为家,建设福建,为福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60多年过去了,这支干部队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告别家乡和父老乡亲,解放福建,扎根福建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故事人人赞扬,国家多次拍电影,编写大型历史歌舞剧,热情歌颂革命先辈长江支队的英雄事迹和解放南方建设南方立下的丰功伟绩。

东坡头森林公园长江支队纪念园的建成,不仅再现了真实历史,也承接了时代精神,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党员干部、青少年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同志们到这里走走看看,听听想想,会使你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同心共筑中国梦决心更大,志气更高,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