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一盏明灯

张沁霞
2018-03-30
来源:晋城党史网

尘封的记忆被一把叫做照片的钥匙打开————这是我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看到这张照片,记忆的闸门犹如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 

 

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已二十多年,因为怕触及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怕泪眼滂沱,久未动笔。如今回忆起来,件件往事涌上心头。她给予我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受益终生。


记忆中的冬天比现在冷,狂风时常呼啸,大雪经常纷飞。刚进农历十月一,大人小孩就穿上棉衣棉裤,抵御严寒的侵袭。家里也不暖和,早晨醒来,我一直想钻在被窝里享受棉被带来的“柔情”,生怕一露出头,就被寒气吞没。然而多少个这样的早晨,当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怯生生地瞅妈妈时,屋里已不见她的身影,却是炕边煤火上的锅里已煮着捏好的疙瘩,还有红薯,和着疙瘩汤在旺火支撑下的锅里上下翻滚着。等我穿衣起床到院里搜寻,有时看到的是父母亲推着石碾碾米的场景;有时看到的是母亲在扫院子或挑水的场景;有时看到的是在地里收拾玉米秆呵着如雾一样的寒气归家的妈妈……

 

一年四季不变的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变化的是春夏秋冬的背景。


母亲教给我勤劳,这是母爱!


母亲上学少,文化不高,但她那仿佛与生俱来的大智慧,让我受益匪浅。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妈妈总是宠着我。那时物质匮乏,她却时常变着法子让我多吃点,对我偏爱有加。尽管如此宠溺我,但她对我的读书却丝毫不含糊。记得刚入小学不久的我偶尔偷懒,装病逃避上学,妈妈像学过心理学的,“哄”我上学。我死乞白赖地拖着,妈妈见“哄”的不行,就采用激将法或夸奖我,甚至与老师沟通到家叫我上学,检查我的家庭作业。我只好乖乖上学。她常说:“娇吃娇穿,不能娇的不念书。不读书就是睁眼瞎,一辈子走不出去。有知识、有文化,就有内囊。”几次三番之后,我再也没有逃过学。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还逐渐喜欢上了读书,旧式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小说”、《故事会》、《少年文艺》等杂志都成了我爱不释手的囊中之物。平时与同村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无论走到谁家里,只要有可读之物,哪怕是一张旧报纸,我都会饶有兴趣一字不落地读完。这个好习惯陪伴我至今。


是书,给了我知识,让我安身立命。更是母亲,让我明白书能给我插上腾飞的羽翼,翱翔于蔚蓝的天空。


母亲引导我走上读书的道路,这是母爱!

 

家里人口多,劳力少,日子过得艰难,但从来没有困住过母亲,哪怕一点点。尽管如此,每每晚饭后,我还常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她轻声哼唱《红灯记》,歌声婉转悠扬,百听不厌。最是想念偶尔歇一下的母亲,为我洗洗脸上的污垢,为我打打身上的浮灰,为我补补衣服上的口子。现在想来,对着我们这几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妈妈脸上没有露出过哪怕一点点不耐烦,更没有让我们看到她疲惫的样子。


母亲教会我坚强和快乐地生活。这,就是母爱!

  

姥爷和亲姥姥去世早,妈妈和与她相依为命的姥姥特别亲。春种秋收,冬天做好棉衣棉裤,节日里送去自己的一份孝“心”。爷爷奶奶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要向母亲唠唠。远处的亲戚更是愿意吃一口母亲做的饭菜。她与左邻右舍相处也十分和睦。每次回家,邻居们热情的招呼诠释着母亲的好人缘。

 

身教重于言教,母亲的一言一行就是范本。

 

母亲教给我的孝顺与善良,更是母爱!


成长的道路上正是因为有了母爱这盏明灯,我才会走得更踏实、更稳健。———— 后记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