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土岭

尚建朝
2025-08-25
来源:晋城党史网

土岭村位于泽州县西南部山区,距离晋城市区大约40公里,毗邻阳城,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风貌。土岭村在晋城市名气不小,因为她曾经在《毛泽东选集》第2卷中被提及两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革命老区村。


行走在这个有着童年甜蜜记忆的小山村里,依稀熟悉的老院、老屋、石碾、石磨还在。山谷的熏风刮过来,痒痒的,甜甜的,像婴儿呼出的气息。此时此刻,你不由得会想起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我们在“土岭事件纪念馆”参观学习时,讲解员用标准的普通话,为我们复盘了85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事件。


烽火狼烟枪炮密,黄花碧血英魂香。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阎锡山发动了针对中国共产党的反革命事件——十二月事变。遵照党的指示,我晋、沁、阳三县转移出来的党、政、军、群、牺盟会干部,和以“黄河剧团”为名的中共沁阳中心县委总计800余人,来到了泽州县南岭镇(原李寨乡)土岭村进行休整改编。当时正值新年之际,为了让同志们过好新年,办事处派了一名同志到犁川镇采购食物,这个安全意识不高的人,把土岭村驻军的消息无意中泄露了出去。


1940年1月3日,武城村的国民党党员张恒功将土岭村的情况,向国民党晋城县党部和国民党47军告密。47军以两个团的兵力伙同地方反动武装,伪装成牺盟会决死队,兵分两路,合击土岭。一路从东沟、周村,经李寨、坚水奇袭土岭;一路从城内出发,经冶底、武城迂回到土岭。由于唐支队的警戒方向主要是阳城的国民党83师,所以由晋城而来的两路兵力都未被察觉。4日拂晓,土岭村东北方向枪炮声骤起,晋、阳、沁三县党、政、军干部仓促应战,奋力突围。三县办事处主任宋乃德等人,顺村南向沁河岸边突围脱险。三区牺盟会秘书苗蓬突围时腹部受伤,后被抬到高会村牺牲。


敌人重点攻击的目标是村东一个高台院。此院没有院墙,是一座土木结构的楼房,牺盟会晋城特派员丁文法等十多位领导干部就住在这里。敌人用机枪封锁了出路,命令士兵向楼房攻击。丁文法用“十字连”手枪带领大家奋力抵抗,在他的掩护下,晋城县工会干部李爱民等突出重围。


一直坚持到早饭后约9点钟,丁文法、常居易(牺盟会晋城县分会组织部长)、小徐身负重伤壮烈牺牲。国民党军丧心病狂地放火烧楼,将烈士们的尸骨烧得全身焦煳,难以辨认。沁阳中心县委书记刘刚、副书记王毅之等共80余人被俘,在押送回城途中,又有部分同志突围脱险……


土岭事件的发生,再次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抗日,真反共”的反动本质;同时,也再一次锤炼了我们党的革命队伍,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意志和斗争精神,为晋城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赫赫丰功照千秋,熊熊炬火传百代。


为纪念土岭事件,晋城人民在土岭村奎星山上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亭,以资铭记,永久缅怀。纪念亭黄顶碧瓦,檐角飞虹,斗拱彩绘,础柱鲜红,雕栏洁净。纪念亭四围翠柏森森,垂柳依依,头枕远山,俯瞰沁河,秀美如画。纪念亭的正中央,立着一通两米多高的石碑,碑正面是山西省前省委书记李立功的题款:“土岭事件纪念馆”,字迹飘逸庄肃;碑背面是土岭事件的详细叙述,文末表明值此50周年之际,为了弘扬先烈精神,寄托哀思,经中共晋城市委批准,晋城市郊区委员会、郊区人民政府特建立碑亭,以志纪念。落款日期:一九九〇年一月。


2005年,为了更好地纪念这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经泽州县委、县政府批准,在土岭村后的奎星山上,修建起了占地180平方米的土岭事件纪念馆,馆内共展出珍贵历史照片80余幅,真实地再现了土岭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土岭村的大街小巷乘着“村村通”春风,十几年前就已经全部硬化了。那座著名的楼房就伫立在村子中央,虽然经过了翻修,但依然保持着原先的本色。从前面看是两层楼,条石基础,青砖挂面,印着“土岭事件,常居易旧居”“土岭事件,通讯员小徐办公室”的红底黑字牌子钉在底层墙上。从后面看,是一层平房,这是因为房子是根据地形就势布局的,外墙上用黄泥抹了面,门边钉着一块黄底牌匾,上书“土岭事件旧址”六个大字;稍下一点是一块红底牌子,上书“土岭事件,丁文法牺牲旧址”;房门口小路边立着一通青石碑,碑上分三行书写着“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字);土岭事变旧址(红字);晋城市人民政府立于二〇一三年一月(黑字)”。


早在2006年4月,土岭事件旧址就被晋城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前来接受红色洗礼和革命教育,为提振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土岭村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业,并积极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举办红色主题活动,为农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模式。经了解,在红色旅游经济的带动下,2016年至今,土岭村共接待游客超过了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接近20万元。


青山绿水唱和谐,我辈缅怀复登临。


山因水而雄,水因山而媚。沁河仿佛女士们用的资生堂和香奈儿,始终都能把浑厚雄奇的太行山脉,打扮得淡妆浓抹总相宜。土岭村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一块宝地,她紧挨着沁河,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是不少驴友和摄影爱好者的首选驿站。


伫立馆前远眺四方,层峦叠嶂,群峰涛起,山色如黛,云雾缭绕;俯瞰沁河,清流舞练,鹳鹭颉颃,村庄点缀,牛羊牧歌。沁河水奔流到奎星山下,忽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将一座酷似鲸鱼的小山搂进了她那温柔的怀抱。因视角各异,鲸鱼山又恰如宝塔,忽如鸡冠,坐跨汤汤盘龙,携手威威黛虎,恍似王母瑶池的天然大盆景,跌落在了人间。


移步换景,思接千载。鲜花伴着季节来到这里献祭,河流挽着沙滩不舍昼夜弹琴;村庄古意盎然,淳朴庄重,梯田层叠错落,别有风味;白云掠峰照水,松涛磅礴奏乐,悠悠古钟,蝶舞鹰飞,泥燕啁啾,狐兔奔突,好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真实所在。所以,“鲸鱼湾”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沁河第一湾”。


山依水逞景,水托山传神。土岭村的奎星山顶,是欣赏沁河第一湾最好的地方。俯仰之间,物候百变,可看群峰猛浪狂奔,霜天红叶尽染;可观云霞蒸腾变幻,层峦叠嶂青翠;可想碧水环绕东流,万类生活自由……由此便自然会心生物我两忘之感,平添一种“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出尘与洒脱相交杂的大俗大雅之灵气。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历史的烟云虽然早已经随风飘散,但是,我们这些后辈们却不应该忘记那些远去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碧血黄花、烽火边城、雪山草地、南湖红船以及那一串串伟岸的、英雄的、熟悉的姓名。


润泽土岭,翠色如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到这里来缅怀先烈,或者是满足深度乡村游的舒心体验。随着党的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全面脱贫攻坚任务的完美收官,乡村振兴的举措强力推进,雄辩的事实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这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文明和谐、繁荣富强。


总编 | 崔利民

责编 | 韩玉芳

一核 | 李天伟

二核 | 侯沙河

邮箱 | jcszgdsxh@163.com

电话 | 0356-696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