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抗日烽火燃 民兵英雄张尔聪

张引牛
2025-08-18
来源:晋城党史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抗战老兵事迹,传承红色基因,笔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远在云南昆明的张尔聪的女儿张爱华女士多次交流核实,了解民兵战斗英雄张尔聪的事迹。


图片1.png


张尔聪,阳城县芹池镇油坊头村人,生于1914年,1936年秋,22岁的他胸怀报国志向,由牺盟会员、抗日干部刘作禄介绍加入牺盟会组织,投身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不久,受牺盟会组织指派进入主张公道团,并任分队长。在刘作禄的领导下,张尔聪与反共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38年春,张尔聪在积极参与了在芹池村和羊泉等村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运动,斗争恶霸地主王鸿儒和当地地主富豪的斗争,致使一些地主闻风受惊、畏惧而逃。同时,也引起了以大地主孟光恒为首的反共顽固势力的刻骨仇恨。同年10月下旬,以孟光恒为首的地方反共顽固势力勾结国民党中央军33军团地方工作队,在阳城对抗日政府和牺盟会大打出手,制造了反共、反进步事件。孟光恒纠集数百名地痞恶棍闯入五区刘村区公所,砸抄区公所,围攻抗日干部。张尔聪与他同行的三青团员张作宗闻讯赶到区公所驻地刘村后,凭着机智勇敢,趁乱救出抗日县政府干部和五区牺盟特派员、中共五区分委书记。张春发,却因此受到当地顽固派的追捕。


早在1935年,他就因抗拒参加防共保卫团,反对唱反共歌曲而受过罚,若被反共顽固派抓去定无活命。于是,他连夜离家出走,转移外地,一边当挑脚夫糊口,一边继续从事抗日斗争。


1940年春,日本鬼子盘踞阳城县城,并在各交通要道、关隘和各个山头修筑碉堡炮楼,在各个重镇设立据点。其中,阳城北部地区之刘村为日伪据点,羊泉一带地区的大壑白龙山头、吕家河佛爷山头、竹林山顶、阳沁交界之处的夫妻岭等处,均先后修筑起日本鬼子的碉堡炮楼。


1942年春,八路军太岳支队开辟中条山抗日根据地挺进阳城后,各地普遍建立起民兵武装。张尔聪在羊泉党支部的领导下,发动青年成立起民兵分队,并任分队长,带领民兵不时打击来犯之敌。1942年8月初,羊泉、贾寨、伯附三村的村干部在羊泉召开编村发展生产、组织武装、反奸反特会议。会议期间,民兵侦察员报告说日军要来羊泉一带抢粮,于是立即散会准备组织群众转移,进行空室清野。张尔聪回家正在吃饭之时,日伪军突然闯进村内,其中两个伪军分别拉住张尔聪喝道:“说出粮食藏在什么地方,会给好处的。”张尔英勇搏斗脱险,还顺道救了两个妇女。


1942年9月和11月,日寇集中500余兵力,先后两次对贾寨、羊泉等村进行大扫荡,抢去羊群、牲畜和粮食,百余名无辜群众死在鬼子屠刀之下,大半村子的房屋被毁于一旦。


张尔聪根据阳北县委和县武委会的指示,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联络羊泉、贾寨、油坊头三村的民兵骨干,组建起羊泉村民兵联防队,由他任联防队总指挥。与此同时,三个村又分别组建起骨干民兵队和自卫队。每个村编一个分队,每个分队编若干个班。张尔聪认为,油坊头村地处阳(城)沁(水)交界,距日伪夫妻岭据点仅有10华里,是守卫羊泉行政编村的重要门户,处在防卫第一线,因此决定由张尔聪带领民兵分队严密防守;而羊泉村则为第二线,由刘有恒负责组织防卫;南坡分队为第三防线。张尔聪还作了战略战术上的严密部署:一旦日伪出动犯入油坊头,羊泉分队首先占领老庙岭,从东腰山上往下压;如果油坊头来敌要从松树圪堆进攻,东岭上则作为掩护高地,从圪堆上打援。主要打法采取麻雀战、游击战和隐蔽战。


1943年3月,200余日军从沁水到油坊头村抢粮。鬼子将机枪架在山头上,以重火力作掩护,冲进村里抢劫粮食。张尔聪根据山头发出的敌情信号,迅速布置民兵分散隐蔽,灵活出击,围歼抢粮之敌。同时活捉伪军7人,获得步枪15支、土枪8支、大刀7把,保住了万余斤粮食。这次战斗后,阳北县委、县政府在羊泉村大庙召开大会,表彰这次战斗张尔聪在内的有功人员。1940年3月,民主选举张尔聪为羊泉行政编村武委会主任。


这次夫妻岭据点日伪军在羊泉抢粮遭到联防民兵迎头痛击后,给张尔聪送来一信,要求放回被活捉的七个伪军,张尔聪断然拒绝了。与此同时,他组织联防民兵打退日伪的几次偷袭,日伪暴跳如雷,下令悬赏1500元金票捉拿张尔聪。张尔聪则一面组织联防队加强防守,一面对群众进行转移和空室清野训练;同时,自己依据熟悉的环境神出鬼没,使日伪“捉拿”的阴谋落空。


日本鬼子几次失败之后恼羞成怒,决定对羊泉地区实施偷袭报复。


4月的一个夜晚10时许,驻沁水日军纠集100余日伪军,乘夜出发至油坊头村的星秀岭偷袭。早有防范的张尔聪得到情报后,遂派出一个班占据圪堆山顶制高点用火力压制敌人,他自己则带两个班冲向星秀岭。日伪军看到民兵居高临下,火力又猛,因此只敢躲在几个坟堆前打枪而不敢探出头来。张尔聪和民兵们借助有利地形,对敌予以狠狠打击,使敌死伤过半,仓皇而逃。


此后,驻沁水日军唆使警备队纠集伪军200余人,于7月间再次到油坊头村抢粮。这次抢劫,敌人改变行动路线,由汉奸带路沿一条小道偷摸进村。然而,担负侦察任务的民兵们及时发现了敌人的动向,立即鸣枪敲钟。联防队迅速投入战斗,各个作战小组,按院分片埋伏,敌人毫无防备,丢盔弃甲,伤亡惨重。张尔聪带领一个尖刀班,把一伙伪军追至松树圪堆,会同埋伏在那里的民兵,将敌团团围住,一顿痛打,歼敌12人,缴获枪支、大刀10余件,又一次粉碎了日伪的抢劫活动。群众高兴地说:“这次战斗我们不仅保住了牲畜未被鬼子抢走,而且至少保住了万斤粮食。”


1941年,张尔聪由区委书记林矗和支部书记张友昌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分别在阳北第三区和阳北县政府召开的英模大会上受到表彰和奖励。同年,张尔聪又在太岳行署和太岳军区召开的群英大会上,被唐天际司令员亲自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并奖给他一支“左权式”步枪,还奖有锦旗、奖状和手榴弹、地雷等奖品。


保卫粮库英勇奋战痛歼伪军


羊泉村南沟有个我八路军储存军粮的粮库,因此,是日伪军唾液欲滴袭击的重点目标。1944年3月的一天,驻沁水伪军受日军指使,再次纠集300余兵力,绕过油坊头防线,向南沟扑来,还在老虎山顶架设了机枪,掩护敌人抢劫。


张尔聪火速赶到八路军17团驻南宜村团部求援,团长尤太忠立即派出一个排配合民兵在南岭头上架起了机枪,打得伪军四处乱躲乱跑。张尔聪带领民兵乘势猛冲下去,杀得敌人只顾逃命。这时,张尔聪感到,敌人很可能在逃跑途中乘我军不备而袭击油坊头,于是,他马上带领着30余个民兵急奔油坊头。果然不出所料。另一股伪军约50人已进至油坊头村,一方面接应去羊泉抢粮之敌,另一方面牵制油坊头民兵增援羊泉。而油坊头全村已全部进行了坚壁清野,使敌找不到粮食。伪军们气得放下武器动手放火烧房子。隐蔽埋伏在村里各处的民兵犹如神兵天将,喊杀声震天动地,吓得这伙伪军夺路而逃。此时,张尔聪带领的民兵也迅速赶到,拦住了敌人的去路。只见张尔聪手一挥:“上!”民兵们如同猛虎一般冲杀敌人。张尔聪抡起手中大刀,手起刀落,两个伪军的头颅骨碌碌滚到坡下。张尔聪杀掉了负隅顽抗的伪军大队长。


这次保卫粮库战斗,民兵以只受伤一人的最小代价获得了重大胜利。不仅保卫了粮库,而且歼敌7人,生俘8人,并缴获手枪1支、大刀8把。张尔聪带领的民兵联防队大展威风,使敌军在此后闻风丧胆,再不敢轻易出发羊泉抢劫。


地雷战是我敌后军民开展游击抗敌得心应手的战术。为此,张尔聪发动民兵和群众运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石头资源大造石雷,大摆地雷阵。1944年5月,张尔聪抓住太岳四分区集中培训开展地雷战的学习训练良机,到太岳分区驻地陶河村参加了开展地雷运动战技术的正规学习和训练。回村后,他立即组织民兵和自卫队进行集中传授和训练,并发动全民上阵,大造石雷,并运用石雷战,重创日伪。


这年秋收后,一天,一伙日伪军摸到羊泉村边后,感到村周一片寂静,便认为没有民兵设防,于是,便大摇大摆地进村疯狂抢劫。敌人被门后、畜圈、树上的石雷一颗颗掉下来,使敌死的死、伤的伤。日寇这次扫荡死伤惨重。


1945年春节前夕,为了让群众安全过年,张尔聪在油坊头村召开民兵和自卫队会议,带领20多个民兵昼夜防范,夜袭日伪据点碉堡,保护群众过年。


勇闯虎穴缉拿惩戒日伪汉奸


在严酷的反“扫荡”斗争中,张尔聪深感日伪汉奸是根据地的心腹大患,不除之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会随时受到严重威胁。为此,他在组织民兵联防抗敌的同时,挑选了30余名精干民兵,组成小分队,常常突袭日伪村公所,缉拿惩戒日伪人员。其中上水亭伪村公所伪职人员作恶多端,依仗日寇势力,干尽了坏事,是民兵们缉拿惩戒的重点。在木亭村擒获两名伪人员,押解回阳北三区抗日区公所后,立即对其进行审问。对伪人员下达了惩戒令。此后,张尔聪带领联防民兵愈战愈强,不断地沉重打击来犯的日伪军,使羊泉地区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1945年,他又带领民兵参加了解放阳城的战斗,立下了战功。


奔赴新征戎马解放战争前线


1945年8月,张尔聪在阳城县武委会主任李梦华、军事部长蒲德超和政工部长胡锡江统一率领下,带领羊泉野战民兵排出征河南济源、孟县,配合太岳四分区主力部队,追歼伪军张伯华部,解放济源、孟县。

这次战斗后,各路民兵先后回到大石凹营地休整,召开了总结会议,后奉命返阳。在太岳军区四分区召开了庆功表彰大会,奖励了出征的有功指战员,奖给战斗英雄张尔聪两支步枪。


1946年夏,我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浮山县城中,击溃了黄王诚部,上级将500多名战俘送到阳城五区町店村进行教育改造。张尔聪奉命执行看押和训练战俘的任务。


张尔聪用大量事实,反复向战俘们说明国民党反动派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国民党领导的反动政权是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政权,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政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权;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是残酷压榨人民的反动军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保护人民的子弟兵。经过学习形势、回忆对比、总结表态三个阶段的教育改造,战俘们进步很大,纷纷表示要反戈一击,在解放战争中为人民立功赎罪。于是,这批经过教育改造后的战俘,纷纷加入了人民军队的行列,奔赴解放战争前线。


1947年后,张尔聪又奉命带领野战民兵多次出征,先后参加了解放曲沃、翼城乃至临汾的战斗,成为享誉太岳全区的民兵英雄之一。




【笔者后记】张尔聪2007年12月7日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去世。在举办追悼会后,火化将骨灰盒存放在芒市殡仪馆。2009年清明节,张爱华和母亲捧着爸爸的骨灰盒行程千里,从芒市机场到昆明巫家坝机场,再到郑州机场,然后乘车回到山西阳城县芹池镇油坊头村。阳城县老干局领导、芹池镇党委,油坊头村党支部为老人举办了追悼会,他们对张尔聪的评价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张尔聪矢志不渝,勇赴国难,浴血奋战,保卫家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对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老兵,更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访谈中,民兵英雄张尔聪的事迹在阳城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记,他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


笔者在采写时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特别是阳城县委原副书记李学义为我赠阅人民出版社的《烽火春秋》一书,深层次对张尔聪女儿张爱华采访进行了采写。张尔聪由一名普通的民兵到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和出色的智慧,多次成功狙击敌人,给日伪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贡献着力量。同时,张尔聪在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也让我感受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总编 | 崔利民

责编 | 韩玉芳

一核 | 李天伟

二核 | 侯沙河

邮箱 | jcszgdsxh@163.com

电话 | 0356-6966785   

上一篇:走进土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