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南特委的五大历史贡献

靳宏伟
2021-06-09
来源:晋城党史网

中共晋城市委的前身是中共晋东南地委,中共晋东南地委的前身是太南特委。1937年11月,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陆续组建了中共长治特委(先后改称晋豫特委、晋东南特委、太南特委)、晋中特委、晋东特委、冀晋特委、冀豫特委和省委驻沁县办事处,太南特委是冀豫晋省委成立最早的六个特委之一,1938年3月,朱瑞在阳城组建了新的晋豫特委,中共冀豫晋省委决定采取大特委制,将六个特委调整为五个特委:晋东南特委、晋冀特委、晋豫特委、冀豫特委、将省委驻沁县办事处改称太岳特委,1938年9月又将晋东南特委改称太南特委。

建党100周年.jpg

自1938年1月上旬,中共冀豫晋省委在长治城内莲花池组建中共长治特委,任命裴孟飞为书记,1938年2月17日,中共长治特委随同八路军129师“赵涂支队”进住陵川县平城镇三皇阁,至1940年2月的“太南撤军”,两年期间,领导了晋东南和豫北各县可歌可泣的党的工作和抗日对敌斗争。概况起来有五大历史贡献:


一、创建了太南抗日根据地


太南是太行山南部地区的简称,最早仅包括战前晋东南17县范围,日军对晋东南“九路围攻”以后,邯长公路被切断,遂缩小到邯长公路以南地区,1939年4月,日军对晋东南发动第二次“九路围攻”,白晋公路也被切断,晋东南被分割为四块,才形成北至邯长公路,西至白晋公路,南至黄河北岸,东至平汉铁路的状态。《太行山抗日斗争大事年表》记载:“在区域上也是经过几次变化,由晋东南11县缩小为6县,到5月初才形成现在包括豫北、晋东南17县范围”。东阳关失守后的所辖晋东南6县为:长治、潞城、平顺、高平、陵川、壶关;豫北11县为:俢武、博爱、武陟、新乡、辉县、获嘉、汲县、林县、汤阴、淇县、安阳。


早在抗战初期,毛主席高瞻远瞩地看到陵川的战略地位,联名刘少奇给朱德、彭德怀等并各省委《关于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的指示》中“在晋东南……晋城、陵川、修武地区组织一个支队,……统由刘、徐、邓、朱瑞负责。”的指示,中共冀豫晋省委随即对晋东南地区党的工作进行了巡视,在《太南工作巡视总结》说“如果太南是一个抗日根据地,则晋东南,主要是陵川便是最好的后方,而豫北以辉县为中心,以修、博、武、林、安、汤、淇为左右翼,则是最优越的前进阵地了。”


1938年10月,太南特委在《关于太南特委工作历史总检讨》中说“太南区地理位置重要,在保卫武汉及支持华北抗战、粉碎敌人肃清华北企图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有创建根据地的优良条件,一有大量的煤铁,豫北焦作六河沟及晋南之煤、高平等县之铁矿,又有豫北的食粮及棉花。二有人口300万,10万产业工人,将成为抗日的骨干。三、民间武装枪支有3万以上,成为抗日武装。”“各县在特委推动下,建立了抗日政权,统一了政权的领导,进行了群众武装工作”,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太南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二、组建了晋城市党的领导机构


晋城市党的活动源自1925年在太原上学的山耳东人陈立志暑假返乡,受太原执委指示,开展建党活动,将在获泽中学上学的孔祥桢发展为在晋城入党的第一个党员,1926年春,获泽中学成立了党小组,5月,建立获泽中学党支部,1927年1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晋城县地方执行委员会,6月,阎锡山在全省通缉共产党员,执委负责人遭通缉,执委被破坏。1937年5月,山西牺盟总会派共产党员邓辰西,来晋城开展恢复晋城县党组织工作,7月,成立晋城牺盟中心区,由共产党人王耿人任中心区秘书,领导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五个分会。9月,成立了中共晋城中心县工作委员会,刘尚之任中心县工作委员会书记。11月,中共冀豫晋省委决定在长治成立中共长治特委,裴孟飞任中共长治特委书记,同时撤销晋城中心县工作委员会,中心县委书记刘尚之调任中共长治特委组织部长。12月,根据对敌斗争形势,中共长治特委书记裴孟飞派赖若遇到晋城重新组建中共晋城中心县工作委员会,赖若遇任中心县委书记,所辖范围为晋城、阳城、沁水和白晋公路以西地区。12月,中共陵川县工作委员会在陵川平城下川村成立。1938年4月27日,中共长治特委在陵川平城镇东街村重组中共高平县委,姬德明任县委书记。

至此,在中共太南特委的领导下,晋城市所辖五县的党组织全部组建完毕,形成了中共太南特委——晋城中心县工作委员会——各个县委的党的领导机构。关于特委—中心县委—县委的职责权限,中共冀豫晋省委在1938年6月6号专门发出通告:“A、特委计划转达及执行到县,一般中心县委只代理特委领导、监督、检查各县委工作,不另计划各县工作。C、干部调动与处分,县委常委以上、特委会主要干事以上,均提请省委批准;区书以上、县委及重要干事,由特委批准;支书以上,由县委批准小组长由区委批准。”


由此可见,在阳城的晋豫特委(朱瑞建立)成立前,晋城市所辖各县党的各项工作是在中共太南特委的领导下开展的,中共太南特委的历史贡献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是应该被纪念的。


三、完成了129师独立游击支队的整编工作


根据毛主席联名刘少奇给朱德、彭德怀等并各省委《关于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的指示》中“在晋东南……晋城、陵川、修武地区组织一个支队,……统由刘、徐、邓、朱瑞负责。”的指示,八路军129师以129师386旅771团政治处主任赵基梅为司令员、以八路军沁县工作团长涂锡道为政治委员组建的以129师771团2营5连和3营11连及教导团部分干部约200人组建的“八路军129师独立游击支队”简称(赵涂支队、赵支队),挺进位于太行山南部,进驻陵川平城镇,开展以太行山南部的河北、河南、山西接壤地区的抗日,斗争创立太南抗日根据地。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太南特委领导下,逐步开展对豫北和晋东南17县范围内我党领导的各路抗日游击队进行整编:


(1)、将李果谌领导的国民党13军游击队和由共产党员王耿人担任陵川县长的县政府及公安局警察合编为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第一支队;


(2)、将以华北军政干部学校为主体的学生和河北民军的青年学生及进步青年组建为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


1938年12月,太行军区成立,由129师师部兼太行军区司令部,八路军129师独立游击支队由冀豫晋省第五军分区改为第三军分区,仍由独立游击支队司令部兼,赵基梅、涂锡道继续担任司令员、政委的职务,涂锡道兼任太南特委军事部长。太南特委对太南根据地的抗日武装进行整编:

一是将赵涂支队主力和由我党领导的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第一支队三个大队的第一、第三大队合编为第一大队;


二是将以修武县抗日县长程明升的修武县大队与焦作刘聚奎的道清游击支队、新乡李毅之(在陵川崇安寺成立)的平汉游击支队,合编为第二大队。


三是将中共冀鲁豫特委委员、六河沟煤矿工人纪德贵组成的八路军太行游击第四支队(又称矿工支队,其中包括由政治部主任陈冰之带到河北涉县编入由纪德贵领导的八路军太行游击第四支队的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第二大队)合编为第三大队。


1938年12月初,第五军分区改为第三军分区,仍由独立游击支队司令部兼,赵基梅、涂锡道继续担任司令员、政委的职务,纪德贵任副司令,政治部主任陈冰之,参谋长余克勤。一大队长李天德、政治委员刘聚魁;二大队长吴空一、政治委员王昆玉;三大队长罗占成、政治委员谢福林。


在司令部驻地陵川县平城镇召开了隆重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整编大会”(又称军人大会)。整编后的赵涂支队,发展到3000多人,已成一个旅级单位。每个大队1000多人,相当于一个团,每个大队下辖三个营。从此成为野战部队,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7师。


四、培育了以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为代表的抗战文化


抗战初期的太南根据地,尤其是1938年的陵川,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和文化人。太行山剧团的贾宗谊在《剧团成立前后》里说:“到陵川去,我们都是从郑州到的陵川。为什么到陵川,因为陵川有八路军……。”


当时,太南特委在平城举办了华北军政干部学校。中共太南特委书记裴孟飞和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洽谈,北方局军委书记兼第十八集团军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联络处主任朱瑞又专程赴陵面见张荫梧,张荫梧同意将用河北民军的名义将“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改称为“河北民军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并答应出部分经费,在春节前迁至陵川县平城镇玉皇庙,开设的课程在原来政治常识、统一战线、群众工作、游击战争四门课程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中国问题、军事科学、政治经济学、持久战等。招收下级军官和进步学生。其中有河南地下党刘子久下党发动,开封女中教师杜毓云带去的开封高中、男师、女师、女中、北仓女中学生和济汴高中傅大章等同学;有清丰、南乐地下党发动的,由孟福堂带领的张玉洁(后成为张鼎丞夫人)等三十多人;平津流亡学生庄林、杨波、刘祖强等十几人;随河北民军来到陵川的“四存中学”部分学生;随“十三军游击队来的“河南大学怒吼歌咏队”部分学生和直南、豫北、晋东南一带乃至全国的文化人士,如桂涛声、阮章竟、陈沂、马楠等。使偏僻落后的陵川一时风云际会,名人云集。


还创办了中共太南特委机关报《太南日报》,后改为《新华日报》太南版,陈沂将军亲任主编,使抗战文化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


当时,仅文艺团体就有十三军游击队政治部话剧团、陵川县政府抗战剧团、野火剧团、由华干和行营游击队组成的联合剧团,还有陵川民众小学的儿童抗日宣传队等一批文艺团体和文艺战士,其中最著名的是“太行山剧团”,其前身是以陵川儿童抗日宣传队为主体组建的,1938年4月,由华干学生鲁林、高琳、李曼(在太行山上纵情歌唱的自由之神的生活原型)创办的县立民众革命高小儿童抗日宣传队到晋城演出,受到朱瑞的高度赞扬。他当即决定由陵川儿童抗日宣传队和从阳城演出归来的联合抗日流动剧团共同组建太行山剧团,不久,剧团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晋冀豫边区太行山剧团,开赴屯留八路军总部,奔向抗日战场。剧团成立时共有25人,陵川有9人。其中长春电影制片厂苏云,著名导演崔家骏,摄影记者赵贵保都是从太行山剧团成长起来的。


具有特别意义的就是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的诞生,这支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伟大战歌就是在太南根据地陵川首创和首唱的。


五、开展了“红五月”突击建党活动


1938年3月,中共冀豫晋省委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报告中提出“大量发展组织成为我党目前严重的任务”,4月19日,中共太南特委在所在地平城镇召开所辖17县(工)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参加的“活动分子会议”,会议提出太南特委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太南根据地,要求各县委“猛烈地发展党的组织,平均每县100—150人,五月底完成。”并作出“关于开展红五月建党突击周”,六月底,中共太南特委在平城镇召开“第二次活动分子会议”,对“第一次活动分子会议”以来发展党员活动进行了总结。同时还在“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第一支队”中建立了党团,中共太南特委书记裴孟飞任命共产党员王耿人县长任党团书记、共产党员陈冰之任政治部主任、桂涛声为政治代表,牢牢抓住了支队的领导权。“红五月”突击建党活动在冀豫晋省引起很大反响,省委召开“六月会议”,总结和推广了太南特委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经验做法。中共冀豫晋省委组织部长何英才专门程巡视了太南工作,指出是“发展组织的伟大胜利”。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