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烈士之烈,不仅是说他为革命为人民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更在于他平生就是一位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
在清徐县南营留村醋乡街9号大院大门旁,悬挂着太原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牌匾“李祥故居”,这是南营留村的光荣,也是清徐的骄傲。
李祥是当时的化名,李祥原名王钟麟。他原本是迎宪村人,生父王某去世后,与母到南营留随继父生活。高小毕业后,于1936年到交城县当店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祥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号召下毅然弃商从戎,在孝义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孝义一区牺盟会秘书。在平遥、介休、孝义三县这些日伪军频繁袭扰的交错区——东盘粮、大孝堡、桥头、大堡等村庄,建立起敌后小“根据地”。他经常深入敌占区,发动群众锄奸杀敌、捐钱献粮参军参战。深入敌据点周围以及孝义县城,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揭露敌人罪行唤起群众觉醒。敌人张榜重赏逮捕他,机智勇敢的他在群众掩护下多次脱离险境。
1940年,一次在东盘粮村遇敌,他跑到学校门口躲藏,学生故意给敌军错指方向,使敌人背道而追。在梧桐村道口,与日伪迎面相遇,他急中生智,混入送葬的人群,身穿孝服手提哭丧杖,佯装孝子化险为夷。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就是共产党人的护身符。李祥在知识分子爱国人士中广交朋友,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孝义的两年多时间里,经他动员投身抗日工作的青年达数十人之多。东盘粮爱国民主人士马鸿勋,不但捐献粮款支援抗日,并将六个子女全部送往抗日队伍,其中包括他的女儿马俊芝,后与李祥结为夫妻。
1941年,李祥赴兴县晋绥抗战学院学习半年后,回到汾阳县七区任区长。他狠抓瓦解伪军工作,发动伪军的父母说服其儿子,发动伪军的妻子说服丈夫改正立功,仅1941年夏季,就有伪军小队长郭守信等20余人携械向抗日政府投诚。为贯彻上级“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李祥被调到离岚县担任武委会主任,兼离(石)岚(县)公路武工队副队长。离岚公路,地处抗日根据地,是晋绥八分区与陕甘宁边区的重要通道,沿途有日伪据点十几处。李祥到任后,日夜出没于敌据点附近,建立了秘密民兵组织,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开展地雷战麻雀战。同时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发动群众对方山城、大武镇、殷家坪、南村、峪口镇等敌据点,以断粮断水等围困方法,发动日本反战同盟军的德田等人向日军喊话。经一年多工作,把离岚公路沿线的敌据点全部挤掉。
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李祥由离岚调回清源县,出任武委会主任兼武工队队长。回到本县人亲地熟,如鱼得水。他带领武工队经常活动于汾河两岸,搞得日伪军整天心神不宁,小股敌人不敢出城。李祥不断到县域周围的陈家庄罗家庄等村活动,有时摸到城南的南营村,在阎军眼皮底下张贴标语散发传单。
1945年12月29日夜,李祥带领小分队由清源县城完成任务后,回到驻地二区北程村已凌晨两点,人困马乏之际,被尾追的敌人包围。突围时,李祥为掩护战友下级安全转移,自己断后掩护的过程中不幸中弹,为人民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时年仅二十四岁。
李祥烈士牺牲后,其妻马俊芝闻讯悲痛欲绝。他们在革命斗争炽烈的考验中建立的真挚爱情,是极其高尚的忠贞不渝的。
马俊芝即是在李祥的影响下投身革命事业的。之后,马俊芝化悲痛为力量,更坚定了投笔从戎的革命理想。她随军南下,转战大西南。解放后,她锻炼成长为领导干部,曾任西南医学院党委书记,主持数千人大学的工作。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