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纯与抗日话剧《保卫卢沟桥》

周兴祥 乔扎根
2022-07-07
来源:晋城党史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结成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者。在人民军队浴血抗战的同时,一大批左翼文学斗士,以诗词、歌曲、小说等多种形式,也投入了抗日的熊熊烈火中。而本文的主人翁就是阳城籍人民剧作家张季纯 。


1937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和对华北的逼近,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抗战救亡呼吁声日益高涨,张季纯创作了抗日救亡戏剧《塞北的风》《血洒卢沟桥》。7月15日在上海卡尔登戏院中国剧作家协会成立,立即决定号召全国同胞抗战救亡,张季纯(时年30岁)发起成立并加入中国剧作家协会。根据中共中央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精神,中共上海地下党夏衍提出:扩大中国戏剧家协会,以适应团体抗日的形式需用,中国剧作家协会号召中国作家和艺术家们有笔的用笔,有嘴的用嘴,嘴和笔来不及用的时候,便誓将血肉相搏于战场,以揭露日寇侵略罪行,鼓励国人英勇抗日。适应团体抗日形势需求,并决定集体创作和导演《保卫卢沟桥》,宣传抗战救亡。这是一出直接反映“七•七事变”的大型话剧,表彰中国英勇抗战的卢沟桥军民,第一部反映中国抗日的话剧。表彰中华民族与日本军队相搏的血肉场面。主创张季纯,同时还有执笔的有崔嵬、马彦祥、王震之、张季纯、阿英、于伶、宋之的、姚时晓、舒非(袁文殊)等17人,冼星海、周巍崎等谱曲,夏衍、郑伯奇、张庚、孙师毅整理。


7月的上海,酷暑难耐,张季纯等人夜以继日写剧本,挥汗如雨搞创作,洗星海、周巍崎三番五次试曲谱,夏衍等废寝忘食搞修定。凭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和艺术良知,大敌当前,来不及慢慢雕琢,“赶时间”成为剧本创作的核心任务:第三天下午四点之前完成了初稿,仅用了十多天时间就排练完毕。


《保卫卢沟桥》创作集合了上海演剧界各路精英,张季纯为主创的每一幕、每一句都扣人心弦,鼓舞斗志;冼星海牵头的作曲更是气势恢宏,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夏衍等人的修定可以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可以说在《保卫卢沟桥》编创期间,已经为演出的轰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排练工作开始后,张季纯又担任导演,在排练中不停地同演员讲剧情,练插曲,布置灯光,忙的废寝忘食,昏天黑地。当时上海各剧团各电影公司近百名主要演员任演剧务工作,金山、赵丹、张季纯、周玉施、王人美、崔嵬、英苗、顾而己等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明星人员都参加了“保卫卢沟桥”的排练和演出。周璇虽然在戏里扮演一个群众角色,但没有戏的时候,她依然坐在热气熏人的又挤又少的后台,有时伴唱,有时高呼口号。


1937年8月7日。正式公演前的《申报》,连续多日刊登《保卫卢沟桥》演出广告,在广告中介绍《保卫卢沟桥》,由中国剧作者协会领导创作。中国剧作者协会,上海剧团联谊社,卡尔登大戏院主办,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后援,召集全沪剧人总动员演出。“是抗战第一声的悲壮事实”、“使你精神奋发”、“使你热血沸腾、“使你敌忾同仇”、“使你决心抗战”。


《保卫卢沟桥》在上海蓬莱大戏院首演,立刻轰动全国,观众十分踊跃。每次演出,戏院内外都响彻震天的保卫卢沟桥的口号。尽管天气炎热,场内座无虚席,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演出场面、一首首激昂的救亡歌曲,气势蓬勃激荡人心,震撼了上海滩。


大幕一拉开,民众也把戏剧当作自己的代言人,观众和剧中人物一起来到卢沟桥畔,台上台下同仇敌忾、心心相连。台上喊“保卫华北,收复失地,把敌人赶出去”。台下也跟着喊,台上在战斗,台下也在战斗。抗战戏剧顺应时代的需求,肩负起了将民族精神与抗战情绪黏合起来的历史重任。整个演出以磅礴的气势和抗战的激情轰动上海,每天日夜两场,场场客满,戏院门口人山人海,剧中发出了“保卫祖国,一切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起来!”的吼声,激发了全场观众的情绪,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联合演出日夜进行,有时还加演临时场次来满足群众要求,原定演出6场,应观众要求多加演了8场,14场全部坐满。为欢迎郭沫若由日本回到上海以及慰问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七君子”出狱还加演了专场。演出时,郭沫若同“七君子”和观众一起在台下振臂高呼,喊出了“枪口一致对外”、“反对投降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卢沟桥”、“日本侵略者滚出去”等口号,把民众抗日的热情推向高潮。由于作者和演员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激情,迅速在舞台上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批判了国民党当局的妥协退让,歌颂了人民群众、士兵和下级军官的抗日精神,演出在广大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演到第七天,8月13日晚上当演到第三幕时,炮弹声传来,日军以10个师团28万的军队进攻上海,“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整个戏院人员沸腾,舞台被迫停止了演出,演员和成千上万的观众涌出戏院大门,汇入抗日游行的滚滚人流当中。当时上海“申报”发表评论,说《保卫卢沟桥》是一颗掷向民众深处的爆裂弹,猛烈的激动每个观众的神经,沸腾他们的热血。《保卫卢沟桥》是上海戏剧工作者团结抗战的先声,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反应第一个宣传鼓动的抗日话剧剧本,从此中国戏剧战线拉开了抗日大幕。


《保卫卢沟桥》上海影剧界100多名人参加演出,如此前所未有的行为,显示出中国影剧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炽热的爱国热情,上海著名影星金山、赵丹等参加演出,近百人的演出团队当中,不少明星只能客串跑龙套的角色。《保卫卢沟桥》剧本采取带有连续性可能合、可能分,又可以独立的三幕剧形式。剧作气势滂沱、慷慨激昂,表现了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空前的速度,空前的创作班底,空前的演员阵容。


观众对郭沫若的观看报以热烈的掌声。郭沫若看了《保卫卢沟桥》,难抑激动,不仅为《保卫卢沟桥》题写剧报头,而且挥笔题词“卢沟桥已经失掉了,我们要依然保卫卢沟桥,卢沟桥它是不应失掉,在我们的精神中的卢沟桥,那永远是我们的墓表。”


张季纯等编导的话剧《保卫卢沟桥》汇集了作家集体编剧、导演共同编导,演员同台演出,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剧本编写、配乐、排练、上演全部工作,在上海引起强烈额反响,充分体现了戏剧工作者的战斗精神,是上海戏剧工作者的战斗精神,是上海戏剧工作者团结抗日的心声,也是中国戏剧阵线的战斗宣言。


80多年过去了,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到来之际,重温这段历史,意义深远。愿每一位党员同志都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愿每一位艺术家都能够以这段历史为榜样,投身火热的新时代生活中,去创作出大量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实现阳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责任编辑: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