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开国中将张祖谅的西峪岁月情

贾世庭
2022-08-20
来源:晋城党史网

张祖谅 ,河南省商城县白塔集乡大塘湾村人,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特务连战士,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特务连班长、排长,二一七团经理处给养科长,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政治部干事,二七九团四连政治指导员,军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参加长征。参加了七亘村、神头岭战斗和百团大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9年进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南京军区参谋长。


《不落的将星》是老战友们怀念张祖谅将军的专集,《父辈旗帜》是将军后代的回忆汇集,《战将》一书详实的记忆了在西峪反“扫荡”的前后经过,从中了解到张祖谅将军在西峪生活和战斗的足迹,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将军风范耐人寻味,永留史册。周希汉将军的警卫员吴安良在专集《深刻的印象 难忘的教诲》一文中写到:“他听说苏精诚主任负伤后仍在村子里,为了不使苏主任落入敌人手里,率领一小部队冲进村去抢出了苏主任,当他听说还有战友未冲出,再次冲进的时侯,侦察科长劝阻说:“太危险了,我们去,你别去了”。张祖谅说:“能看着他们落入敌人手里吗?谁不是娘给的命,就我的命是好的,走,跟我冲!”后往返多次,终于接应出所有被困人员。张祖谅首长就是这样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已,所以同志们特别尊敬他。也就是这次在离韩壁村不远的小村庄,他率部掩护陈赓和王新亭等旅领导和机关突围外,抢救出的政治部主任苏精诚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同月,张祖谅被任命为386旅政治部主任。


张祖谅和周希汉两位都是开国中将,都是在沁水西峪结婚的,张祖谅驻西峪时间最长。在2017年8月11日的《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获悉:《父辈旗帜》这本书,是陈赓、周希汉、吕正操、张祖谅等将军后人合著的一本“红二代”心中父辈的影像辅录,我如获至宝快速网购,随之周希汉之子周太安先生又馈赠一套《我们的父亲母亲》。张祖谅将军之子张晓蒲、张小沪、张小宁、之女张丽京撰写了《红军父亲的遗嘱》和《不能忘却的记忆》,他(她)们的母亲在怀念张祖谅将军的专集里写了《漫漫岁月不了情》,至此,政治部主任张祖谅和妻子王华在西峪的故事便更为清晰,一目了然而传为佳话。


张祖谅妻子王华和周希汉妻子周璇原都在太岳行署农会工作,不仅如此,政委王新亭妻子田维新也在岳南区工作,曾在十里下泊寺负责抗日干部培训工作。386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王中青又是王华和田维新二人中学时的老师。革命队伍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她们同样在根据地伴随将军抗日救国,浴血奋战。


王华经王中青老师介绍和30出头的张祖谅相识恋爱,是经组织批准才结婚的。1942年5月30日,旅里开政工会议,张祖谅派警卫员下午把王华从太岳行署驻地安泽杜村小李庄接来,天下着小雨,王华的衣服被淋湿了,当时没有替换衣服,警卫架起一堆柴火,王华坐在火旁边烤衣服边取暖。当张祖谅和周希汉参谋长一起来看望时,周希汉开着玩笑随口调侃说:“带被子没有?”王华老实回答没有带,周说没带被子晚上盖什么睡觉?王华红了脸,不爱开玩笑的她起身就走,警卫员骑着马追了回来。同志们私下议论,晚上闹洞房也就不能再落没趣。后来在西峪村碾房院婚礼现场,大家在热烈的气氛中,欢迎王华同志唱了一首根据地流行的《红樱枪》歌曲:

红樱枪,红樱枪,

枪樱红似火,枪头放银光,

拿起那红樱枪,赶走那小东洋,

小东洋是个横行霸道的恶魔王,

它有一个大梦想,

想要把中国来灭亡,

想要把中国来灭亡。

老乡,老乡,你愿意作猪羊?

不愿意,不愿意!

拿起那红樱枪,

赶走那小东洋。

山沟里,山坡上,

游击战儿干一场,

打东洋,保家乡,

不让鬼子再猖狂……


婚礼结束后,正好与旅部开政工会议的同志们吃了一顿带肉的晚餐,在当村店里院的石楼窑入了洞房,房东大娘送来了自家的红枣表示祝贺道喜。


张祖谅是个严格要求自已的人。部队因女同志少,干部结婚少,为注意影响,他给王华做工作,部队要转移,女同志不方便。新婚三天,王华调离丈夫身边,一别近半年。组织上又考虑到张祖谅体弱多病,为照顾他的生活又调王华回旅政治部宣传科当文化教员,从此俩人才又生活和战斗在一起。一次,王华到离旅部三里地的满沟村老寨上去给炮兵连的战士们上文化课,主要讲阶级压迫和推翻剥削阶级等,当讲到资本家剥削工人说了一个成语叫“囤积居奇”,有位战士让她把这个词具体讲一讲,当时王华一下讲不清楚,多亏指导员王良骏为她解了围。她从炮兵连回来后很不高兴,张祖谅得知情况后对她说:“什么都得锻炼,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要认真备课,给同志们讲清楚。我们八路军就是要官兵共学,官教兵,兵教官,孔夫子还‘不耻下问’呢!什么是‘囤积居奇’呢?比如说,山西省有的地主不是还存有光绪年间的粮食吗,他们就是想在缺粮时高价出售牟取暴利。”他让王华把教案让科里的一位叫刘鼎铭的大学生帮忙看看,通过请教,王华进步很大。在举行婚礼之前,他俩已经结婚成亲。王华也时常由行署翻山到旅部西峪小住,这时期,129师师长刘伯承下达“反扫荡”指令,张祖谅主任和周希汉参谋长作好充分准备,沉着应战。


1942年5月14日早上,直属大队一炊事员出村外大河挑水,忽然发现河边沙滩上有高跟皮靴的脚印,快速返回向旅部报告,周张二首长感觉事态不妙,并得知敌人以7000余兵力分5路同时出动,向我旅部东西峪合围,妄图消灭我386旅领导机关及主力。两位首长当即决定,迅速分散转移群众和粮食,部队当夜零时出发,向西峪村西北方向安台山突围。他们亲率旅直和一个团以及岳南地委、专署机关等同时行动。但日军行动迅速,其北路已赶到安台山脚下,挡住我军去路,其一部正向山顶猛扑,其它各路敌军急速四面合围而来。张祖谅明白,不控制山顶,我军将处于十分被动境地,便亲自率领772团1营和3营向山顶猛冲,占领了山头,接应旅机关和大部队上了山顶,但日军也迅速向山顶逼近。张祖谅当机立断,对周希汉说:“这儿不能久待,你带1营、3营和旅直机关先冲下山去,我率2营在这里掩护。”随即在张祖谅率部掩护下,吸引日军,周希汉率部冲下山去。估摸周希汉冲出包围圈,张祖谅才下令突围。紧要关头,张祖谅夫人王华也正好气喘嘘嘘的爬上了山顶,她害伤寒发高烧,面黄饥瘦,头发脱得不留几根,走路非常吃力确实困难。但军情紧迫,对于个人和妻子的安危,张祖谅靠前指挥,难以顾及,只吩咐警卫员带她到山林里躲避,立即投入战斗,指挥突围。从上午打到黄昏,他左冲右突,几进几退,终于利用夜色掩护冲出日军合围。而后,他又指挥部队对正在东西峪“清剿”的日军杀了个“回马枪”,敌猝不及防,遭受重挫,仓皇撤退。分头寻找王华时,发现山中树枝上有撕挂着她身上的碎布条,生怕她有意外发生。紧张的一天一夜后,隐避在山中的王华才被找了回来。此后,张祖谅和周希汉又几次分头袭击日军,迫其回窜,突破了“铁桶”合围,取得了太岳区主阵地东西峪“反扫荡”的胜利。


旅部驻扎西峪时,也正是根据地物质生活极度困乏时,386旅旅直机关每人每天吃粮标准已降到16两称制的10两,可张祖谅主任又带头再降2两,一天的定量只够做两顿加野菜的稀饭。他要求部队挖野菜到荒远的山沟,把近处坡地野菜留给老百姓。当张祖谅了解到党中央也十分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主张,拿出全旅2/3或1/2的经费上送党中央。129师政委邓小平视察中条返回旅部西峪村,在此召开了党政军高级干部的党小组重要会议,会上邓政委肯定和表扬了张祖谅“由于陈赓和王新亭调出,旅领导只有周希汉和张祖谅俩人,开辟岳南根据地和打浮山战役等表现很好,很有成绩。你们几个中,个别同志生活上不注意影响,群众反映很大,这方面,你们要向张祖谅同志学习,……尤其是386旅的政治工作,很有起色。”邓政委还特意提到王华的事说:“在作战指挥紧要关头,是指挥部队打仗呢?还是照顾爱人?祖谅同志选择了前者,这和有的同志叫战士用担架抬本来没有大病的爱人要强得多。”


在“精兵简政”中,张祖谅从386旅宣传队中抽调出10多名队员组建和充实了地方武装工作队,发挥他们写标语、发传单、搞宣传的优势,不仅加强了武工队政治攻势的力量,同时也给宣传队的青年一个接受锻炼和培养提高的好机会。太岳纵队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充分肯定了张祖谅主任的做法和经验,并希望其他旅和分区参照执行。邓小平政委看了呈报材科后称赞,这报告很有份量。


王近山旅长和周希汉参谋长同时调赴延安离开西峪时,张祖谅主任随后升为3分区副政委接着又升为2分区司令员,他才陆续从西峪转迁杏林楼底一带。他虽然体弱多病,但他觉着在还年轻的激情岁月要为国家为民族尽力奋斗。他打上党,克运城,攻临汾,屡建战功;夺晋中,战太原,平川西,势如破竹。


抗美援朝爆发后,张祖谅将军由于胃病复发和其它工作任务的繁重,未能领兵出征。由于诸多原因,180师在朝鲜严重受挫,损失数千人,遭受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大失利。消息传来,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张祖谅将军满腔怒火胸中烧,他义愤填膺,决定当面向领导提出重返60军,1952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任命他为志愿军第60军军长,临危受命之时,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亲自接见了张祖谅,领袖的教诲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鞭策。赴朝后,他亲自部署3500余人的大部队,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19个小时没有暴露目标,攻击发起后,3500多将士犹如神兵天降,勇猛穿插,势不可挡,经1小时10分钟拼杀,将几处高地一线守军全部歼灭。180师全体将士憋着一口气,终于在这次夏季反攻金城的战役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一雪前耻,重振军威,60军战绩得到中朝司令部的高度赞扬。


张祖谅将军从在太岳区西峪村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的。一生以“拼命三郎”式夜以继日艰苦紧张的工作节奏,最终积劳成疾,由慢性胃病转化为胃癌晚期,于1961年5月13日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50岁。他英年早逝,给人留下无尽的怀念。他文武双全、品德高尚、信念坚定,他过人的胆略,非凡的才能,犹如长夜晴空那明亮的星辰,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责任编辑: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