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时,风流志士,奋战沙场,浴血洗礼。硝烟散去,风云渐行渐远,英名百世励后人。抗战时期,作为晋豫区与太岳区的心腹地区和两区首脑机关常驻地,阳城县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涌现出一大批抗战英烈、抗日志士。
1942年初,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审时度势,指示中共晋豫区党委及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进抵阳城,建立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重组中共阳城县委,建立各级抗日政权和地方抗日武装,在阳城南部山区率先开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给阳城解放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阳城县委派出得力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和恢复重建。1942年2月,在大宁村建立了五区分委,县委、县政府任命李登赢为五区区长。
白龙山地势险要,视野开阔,山下几十里一览无余,山势自然形成一个大屏障,中间有一山壑,两边山势较低。据说是很久之前白龙山失火,难以扑灭,有位仙人一锹打下,山体形成一壑,阻断山火,此壑俗称大壑。大壑是当时通往阳北抗日政府的秘密通道。日军在白龙山顶峰修建了三层结构瞭望炮楼,以便控制山下几十个村庄的动向,并由一个小队防守,配备了重机枪、掷弹筒等较远射程武器,封锁了主要交通要道及重要关隘,控制了白龙山一带山峰隘口。阳北地区大多数村庄被敌占领,对阳城县委和抗日政府开辟阳北地区全面抗战工作构成严重威胁。
为尽快开辟阳北抗日根据地,确保晋豫区党委中条山通往太岳山区地下交通线畅通,阳城县委、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依照区党委指示,决定设立阳北抗日行政办事处,作为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派出机构,由县委委员兼县委民运工作队队长程廷章担任办事处主任,同阳北抗日工作队队长李景波共同打开阳北抗日工作的局面。由于阳北地区基层党组织基础较好,五区区长李登赢协调程廷章、李景波一道开展阳北抗日工作局面。
1942年5月初,程廷章、李景波、李登赢等三人持手枪乔装打扮成老百姓,从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坪泉村出发,绕过县城敌人封锁区,到达演礼坪上和地下交通员贾联英取得联系,贾联英一路护送他们经过白龙山脚下的东四侯、郑阳庄、大壑等地。在日军的眼皮底下,潜入阳城北部敌占区。他们很快同负责阳北地区工作的徐毅同志取得联系并展开工作,在堡垒村积极筹建区、村抗日政权,在敌占区秘密开展工作。为了组织敌后军民进行反“扫荡”斗争,程廷章和李景波、李登赢乔装打扮,经常出入庙会,侦察敌情动态;有时又扮作挑夫货郎,走乡串户,联络地下共产党员,组织群众反“扫荡”。
白龙山日伪据点是阳北地区的最大威胁,因而也是程廷章等侦察活动的重点区域,为此,他常和李景波一起活动在白龙山一带,组织民兵进行反“扫荡”。
5月25日,程廷章等三人到南宜固及白龙山大壑一带布置反“扫荡”斗争。午后时分,他们从南宜固爬上大壑岭后,恰遇日本鬼子和伪军的大扫荡人马疯狂向大壑扑来。三位同志见势不妙,想折身返回,但为时已晚,南宜固方向传来的密集枪声越来越近,他们已经前后受敌,被敌人团团包围。子弹在白龙山坡发出刺耳的呼啸,打得山坡上的青草、树叶满山飞舞,漫山遍野的山花也被弹片打得散落在山坡上。三位同志依托有利地形,边战边撤。不远处有个小村庄,位于黄龙山背后一个小山坳,仅有十几户人家,这里风光旖旎,春季山桃花漫山遍野,杨树庄静卧在花的怀抱;夏日清风徐徐,山水戚戚,绿荫环抱,俨然世外桃源;秋阳下,出门便是药材、野果,采一株药材,摘一枚野果,收获着大自然的恩赐;冬日,静卧的村庄凭着天时地利躲过凛冽的北方呼啸,享受冬日暖阳的陪伴。就是这方净土也未躲过日军的炮火,日伪军炮火密集,程廷章等三人被鬼子的炮火一步一步逼至杨树庄并围困在一个山沟里。
日军小队长看到程廷章等只有三人,便命令伪军“抓活的”。于是日伪军绕着山梁包剿程廷章等三人。程廷章等在山沟里奋勇抵抗。鬼子从这道山梁上扑过来,程廷章等人又滚爬到另一个山沟里。子弹像雨点一样向他们铺天盖地袭来。三人且战且退,日伪军紧追不舍,致使三人皆中弹负伤。负伤后,他们忍着伤痛迂回到杨树庄隐蔽起来。此时,引领日军进行扫荡的国民党特务、汉奸孟光恒暗中窥到程廷章等人转移杨树庄后,随即带日本鬼子将杨树庄包围起来,程廷章等在村内浴血抵抗,准备冲出村子潜入山林中藏身。然而,日本鬼子的机枪早把小小的村子前后全部封锁。因此,当他们三人冲到距杨树庄北边一公里处的鳖汪时被日本鬼子的机枪猛射而壮烈殉难。
1942年5月25日,黄龙山本该是草木青青,山花烂漫。然而,日本鬼子五月大扫荡的铁蹄却使山坡上的青草枯黄,山花凋落,山河呜咽,草木含悲。程廷章、李登赢、李景波等烈士的鲜血更是将白龙山枯萎的青草和散落的山花染得殷红殷红……
程廷章等牺牲后,县委、县政府以及根据地人民群众无不为之悲痛,杨树庄百姓更是悲痛不已。大扫荡过后,百姓秘密将烈士的遗体收殓安葬。
1958年清明节前,大壑村接上级指示,把三位烈士遗骸迁葬太岳烈士陵园。
三烈士生平,略记于下,以致怀念。
程廷章,阳北抗日办事处主任,从小就敏而好学,长于总结,讲起统一战线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有理有据,令人神往。他生活朴素,衣着很不讲究,穿着活像个伙夫头,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他一到人们中间,就带来无限欢乐。谁有什么疑难、不愉快,一遇到他就烟消云散了,因此他在工作队威信很高。牺牲时年仅30岁。
李登赢,山西洪洞县人,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凭借着在地方工作中的英勇睿智,卓越才干,1942年被委派出任阳城县第五区区长,牺牲时年仅23岁。
李景波,山西榆次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42年初出任阳北抗日办事处抗日工作队队长,牺牲时年仅19岁。
诚可悲矣。今人乐享太平清明,莫敢忘怀先烈短暂光辉之一生也。
鏖战阳北血染殇,
英雄赤胆保家乡。
青山有幸埋忠骨,
烈士长眠杨树庄。
总编 | 崔利民
责编 | 韩玉芳
一核 | 李天伟
二核 | 侯沙河
邮箱 | jcszgdsxh@163.com
电话 | 0356-696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