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太原为何三次缓攻?揭秘历史背后的故事

贾立进
2024-03-29
来源:晋城党史网

1948年,“九月会议”决定,把太原作为战略决战的重点战场。太原解放战役是战略决战中华北地区最后一场城市攻坚战,其中发生的三次缓攻,也使之成为解放战争中围困时间最长的城市攻坚战。


贾01.jpg


解放军部队向太原前线开进


第一次缓攻:1948年7月16日,晋中战役甫一结束,华北一兵团旋即包围了太原。这时,徐向前收到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7月16日从西柏坡发来一封电报,要求“如有可能,争取10天内夺取太原”。当时,阎军主力已被歼灭,驻守太原的仅剩五个师和一个总队,因而我军一鼓作气乘胜进军,的确存在速战速决的可能。然而此时,徐向前的华北军区一兵团一年多来已经先后经历运城、临汾和晋中战役,亟需修整。而且,徐向前的兵团是攻打临汾时,由太行、太岳军区地方部队升级而来,缺乏城市攻坚的重火力,城市攻坚经验不足。在当时这种攻守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深谙敌情的徐向前断然不会轻易冒险。经过深思熟虑,7月21日,徐向前向中央报告了6条意见,从双方兵力对比、阎锡山城防工事、兵员补充调整、攻城武器装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当时我军主力8纵5个团,每团只有800人,其中步枪兵只有百余人,15 纵129 团三个连,每个连只有6名步枪兵,全兵团1000人以上的团只有两个,干部伤亡亦甚大,必须补充休整方能战斗。7月23日,中央军委回电,同意了徐向前关于暂停攻打太原的请示。


第二次缓攻:还在“四大要塞”激战正酣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大决战阶段。辽沈战役在11月2日胜利结束,淮海战役11 月 6 日展开。11月8日, 徐向前决定向中央军委提议增加两个纵队兵力至太原前线,以便迅速解决战斗,早日打下太原。考虑到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正在休整,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计划在此期间,以华北地区现有部队夺取太原,歼灭阎锡山集团,为平津战役创造条件。11月9日,毛泽东同志函告周恩来,拟调杨罗耿兵团,准备于12月1日参加太原作战,争取12月25日前攻克太原。11月15日,东北野战军向中央军委建议“除暂不攻归绥外,亦可暂不攻太原”。11月16日,毛泽东同志起草致电徐向前、周士弟称:“估计太原攻克过早,有使傅作义感到孤立,自动放弃平、津、张、唐南撤,或分别向西、向南撤退,增加尔后歼灭的困难,请你们考虑再打一两个星期,将外围要点攻占若干,待明年1月上旬东北我军入关攻击平津时你们再攻太原。”根据当时情况,攻克“四大要塞”后,一方面徐向前兵团伤亡减员严重,建制不完整,弹药不足;另一方面司令员徐向前身体极度透支,很难继续支撑下去,中央军委曾考虑让徐向前回到石家庄治病休息。中央军委同时考虑到,傅作义海路南逃的可能,还曾计划调徐向前一部去山东阻截。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太原解放战役进入第二次缓攻,1948年12月1日转入政治攻势,围困瓦解。


第三次缓攻:1949年1月21 日,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总统决定派代表团与中共开展和谈。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安排,3月28日,彭德怀副总司令来到太原,协同指挥总攻太原作战。彭德怀告诉大家,毛泽东同志对攻打太原十分重视,他讲,打太原不要急,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能15天打下来就不错了。3月30日,《太原前线总前委攻并作战方案》决定,攻击时间4月15日开始,争取半个月攻下太原城,但仍做一个月准备,3月31日下达预备令,4月13日下达战斗命令。4月1日,国民党和谈代表抵达北平,4月13日到4月15日,国共双方举行实质性会谈,争取和平解放太原也是会谈的议题。4月11日18时,中央军委电令:“攻击太原时间推迟至22日。”这是第三次缓攻。


太原解放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围城时间最长、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大城市攻坚战。这场战役的胜利,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人民长达38年的反动统治,标志着山西全境解放,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进程。太原解放战役最大的意义在于“山西全境解放,华北臻于巩固”,太原雄厚的工业基础为解放西北、西南提供了装备支援。从此,古城太原开辟了光明的前景,开启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作者:贾立进,系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


总编 | 崔利民

责编 | 侯沙河

图片 | 来源资料

邮箱 | jcszgdsxh@163.com

电话 | 0356-696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