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陈赓、薄一波赴延安准备参加党的“七大”,于是太岳军区的主要负责干部又有以下变动:
司 令 员 陈 赓 政 委 薄一波
副司令员 谢富治 副政委 王新亭
参 谋 长 毕占云 政治部主任 王新亭(兼)
供给部长 余缦云 卫生部长 彭之久
武委总会主任 王新亭(兼)
豫西抗日游击二支队:1944年10月,太岳军区组建了豫西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参加开辟豫西解放区的斗争,支队长兼政委为刘聚奎。辖十八团和五十九团。
晋冀鲁豫军区四纵队: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根据晋冀鲁豫军区的决定,将太岳军区的大部分主力部队,组建为四纵队。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陈 赓 政 委 王鹤峰(后谢富治)
副司令员 谢富治(后韩钧) 副政委 杨奇清
参 谋 长 毕占云(后刘忠)
政治部主任 杨奇清(兼)(后刘有光)
副 主 任 刘有光(后吴杰) 供给部长 赵炳润
四纵队下辖三个旅的主要负责人:
十旅旅长 周希汉 政 委 刘忠(后廖冠贤)
副 旅 长 楚大明
十一旅旅长 李成芳 政 委 刘有光(兼)
副 旅 长 刘 丰
十三旅旅长 陈 赓 政 委 雷荣天
副 旅 长 黎锡福
四纵队成为野战部队后,太岳军区的领导干部作了新的调整。调整后的负责人:
司 令 员 王新亭 政 委 聂 真(后王鹤峰)
副司令员 孙定国 副 政 委 裴孟飞
参 谋 长 邓士俊 政治部主任 桂绍彬
副 主 任 高德西 供给部长 冯丕成
副参谋长 余缦云 武委总会主任 曹 普
军区辖十八至二十一军分区和二十四旅。二十四旅的负责人:
旅 长 刘金轩 政 委 李 耀
同年11月,中央军委为加强东北军事力量,实现控制东北,保卫华北、华中的战略计划,令四纵队之十旅、十三旅以及地方部队组织的一个新旅,由陈赓率领待命开赴东北。同时,以十一旅为主组建八纵队,谢富治为司令员,王鹤峰为政委,率部在太岳区坚持斗争。12月,中央军委又电示四纵队仍留在太岳区,不调东北,于是八纵队仍并入四纵队。
1946年4月,全面内战爆发前,四纵队下辖五个旅。纵队的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陈 赓 政 委 谢富治
副司令员 韩 钧 副政委 杨奇清
参 谋 长 刘 忠 政治部主任 刘有光
副 主 任 吴 杰 供给部长 赵炳润
各旅主要负责人:
十旅旅长 周希汉 政 委 廖冠贤
副 旅 长 楚大明 政治部主任 雷起云
十一旅旅长 李成芳 政 委 刘有光(兼)
副 旅 长 蔡爱卿 政治部主任 胡荣贵
十二旅旅长 黄定基 政 委 车敏樵
参 谋 长 张振华 政治部主任 孙灏正
十三旅旅长 陈 康 政 委 雷荣天
副 旅 长 黎锡福
二十四旅旅长 刘金轩 政 委 李 耀
副 旅 长 查玉升 政治部主任 朱佩瑄
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太岳军区的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王新亭 政 委 王鹤峰
副司令员 孙定国 参 谋 长 邓士俊
政治部主任 桂绍彬 副参谋长 余缦云
供给部长 冯丕成
1947年2月,国民党即将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变为向陕北、山东两翼进攻时,四纵队辖三个旅,纵队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陈 赓 政 委 谢富治
副司令员 韩 钧 参 谋 长 刘 忠
政治部主任 刘有光 副主任 高德西
供给部长 赵炳润 供给部政委 杨辉图
各旅主要负责人:
十旅旅长 周希汉 政 委 廖冠贤
参 谋 长 胡绵弟 政治部主任 雷起云
十一旅旅长 李成芳 政 委 胡荣贵
副 旅 长 蔡爱卿 参 谋 长 王砚泉
政治部主任 侯良辅
十三旅旅长 陈 康 政 委 雷荣天
副 旅 长 黎锡福
当时,太岳军区的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王新亭 政 委 王鹤峰
副司令员 孙定国 副 政 委 裴孟飞
参 谋 长 邓士俊 政治部主任 桂绍彬
副 主 任 高德西 副参谋长 余缦云
供给部长 冯丕成 供给部政委 金世柏
军区辖四个军分区三个旅,各旅主要负责人:
二十二旅旅长 查玉升 政 委 朱佩瑄
十二旅(后为二十三旅)旅长 黄定基 政委 车敏樵
二十四旅旅长 刘金轩 政 委 李 耀
晋冀鲁豫军区八纵队:1947年8月,根据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的决定,将太岳区另一部分主力部队组成八纵队。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王新亭 政 委 王新亭(兼)
副 政 委 周仲英 参谋长 张祖谅(后任副司令员)
政治部主任 桂绍彬
八纵队下辖三个旅,各旅的主要负责人:
二十二旅旅长 胡正平 政 委 王焕如
副 旅 长 温先星 参谋长 胡汉标
二十三旅旅长 黄定基 政 委 肖新春
参 谋 长 吴士宏 政治部主任 郑其贵
二十四旅旅长 王墉(后邓士俊) 政 委 王观潮
副 旅 长 常仲连 参谋长 余 凯
政治部主任 曾 柯
八纵队于1948年5月拨归华北军区建制。
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陈赓兵团):1947年7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太岳四纵队、太行九纵队、三十八军组成太岳兵团,总兵力为八万余人。兵团前委书记为陈赓,执行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建立鄂豫陕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于8月渡河,9月开辟豫西。兵团的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陈 赓 政 委 谢富治
四纵队的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陈 赓(兼) 政 委 谢富治(兼)
副司令员 韩 钧 参谋长 王启明
政治部主任 刘有光
四纵队所辖各旅的主要负责人:
十旅旅长 周希汉 政 委 廖冠贤
参 谋 长 胡绵弟 政治部主任 雷起云
十一旅旅长 李成芳 政 委 胡荣贵
参 谋 长 王砚泉 政治部主任 侯良辅
十二旅旅长 刘金轩 政 委 李 耀
副 旅 长 刘 丰 副政委 刘 佩
参 谋 长 薛克忠 政治部主任 刘 佩(兼)
十三旅旅长 陈 康 政 委 雷荣天
副 旅 长 黎锡福 李茂玉
参 谋 长 王长友 政治部主任 南静之
二十二旅旅长 查玉升 政 委 朱佩瑄
参谋长 王传训 政治部主任 南静之
九纵队的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秦基伟 政 委 黄 镇
副司令员 黄新友 参谋长 何正文
政治部主任 谷景生
九纵队所辖各旅的主要负责人:
二十五旅旅长 蔡爱卿 政 委 崔建功
二十六旅旅长 向守芝 政 委 余洪远
二十七旅旅长 崔建功 副政委 李万明 王银山
三十八军的主要负责人:
军 长 孔从周 政 委 汪 锋
副军长 刘威诚 陈先瑞
三十八军所辖各师、旅主要负责人:
十七师师长 张复振 副 师 长 梁历生
五十五师师长 杨 建 政 委 薛 涛
副 师 长 雷展如 独立旅旅长 张才千
政 委 张才千(兼) 副旅长 罗厚福
副 政 委 李人林 参谋长 吴昌炽
政治部主任 李人林(兼)
1947年10月,太岳兵团开辟豫西后,太岳军区的主要负责人:
司令员 刘 忠 政 委 王鹤峰
参谋长 邓士俊 政治部副主任 高德西
军区辖五个军分区。新开辟的豫西地区为第五军分区。
华北野战军十五纵队:1948年8月,根据中共华北局和华北军区的决定,将太岳区的全部正规部队升编为十五纵队。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刘 忠 政 委 袁子钦
副司令员 方升普 参谋长 熊 奎
政治部主任 高德西
十五纵队下辖三个旅,各旅主要负责人:
四十三旅旅长 刘聚奎 政 委 梁文英
四十四旅旅长 涂则生 政 委 李培信(后孔俊彪)
四十五旅旅长 蒲大义 政 委 车敏樵
十五纵队成立后,太岳军区一度取消,成立警备司令部。1949年1月1日,太岳警备司令部又改称太岳军区,主要负责人:
司 令 员 曹 普 政 委 顾大川
副司令员 吕尧卿 参谋长 吕尧卿(兼)
政治部主任 杨玉山
由于太岳军区已无正规部队,故将军分区全部撤销。
四、太岳区下辖行政区划的沿革和党、政、军主要负责人
1、太岳区初创时间的概况
太岳区创建初期有沁县、沁源、安泽、屯留、长子、平遥、介休、灵石、霍县、洪洞、赵城、临汾、浮山等十三县。十二月事变后,太岳区所辖地域缩小到岳北(即临屯公路以北)。1940年太岳区党委和太岳军区成立后,在太岳区的范围内分设三个地委和三个军分区。1941年5月,太岳专署也相应地在岳北设立三个办事处,9月太岳行署成立,将三个办事处按照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统一序列改称七、八、九三个专署。上述三个地区的主要负责人是:
一地委(七专署、一分区)包括沁县、长子、屯留、襄南、漳西五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任志远(后高杨文) 专 员 史怀璧
司 令 员 刘绍棠(后苏鲁)
二地委(八专署、二分区)包括安泽、岳阳、洪洞、赵城、漳源五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史 健 专 员 杨少桥(后纪锦章)
司令员 张汉丞(后李明如)
三地委(九专署、三分区)包括绵上、平遥、介休、灵石、霍县五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王 旭(王新三) 专 员 杨振亚
司 令 员 王清川
另有沁源为直属县。县委书记刘开基,副书记侯振亚,县长张雪纯,游击大队长朱秀芝。
1941年中条山战役后,太岳部队奉命南下,开辟了岳南区。在这个地区设立了四地委(二十三专署,四分区),包括冀氏、浮山、翼城、沁水、端氏(后改称士敏县)、高平六县。(长子县开辟后就划归七专署管辖,临汾、襄陵、曲沃的局面尚未打开。)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韩 柏(焦善民) 专 员 时逸之
司 令 员 马 英(马佩勋)
其后曾一度将岳南沁河以东之士敏、高平等县析出另设五地委(二十四专署,五分区)。
2、晋豫区的概况
晋豫区创立初期,特委下设四个中心县委,一个直属县。
晋城中心县委辖晋城、沁水二县,中心县委书记赖若愚。
翼城中心县委辖翼城、曲沃、绛县三县,中心县委书记吴云甫。
夏县中心县委辖夏县、闻喜、平陆、垣曲、安邑、解县、芮城七县。(永济、虞乡、临晋后来也建立了关系。)中心县委书记温建平。
沁阳中心县委辖沁阳、孟县、济源三县。中心县委书记王新波(后刘刚)、副书记王毅之。
另以阳城为直属县,县委书记胡晓琴。
“十二月事变”后,晋豫区与太南区合并为晋豫太南区党委。下辖七个地委:太南地委(一地委)辖平北、平南、林北、长治(东部)、潞城五县,二地委辖林南、安阳、辉县、获嘉四县,三地委辖修武、陵川、晋城三县,四地委辖济源、孟县、沁阳、阳南四县,五地委辖翼城、垣曲、曲沃、绛县四县,六地委辖夏县、平陆、闻喜、芮城四县,七地委辖晋城、高平、沁水、阳北四县,共计二十八个县委。其中,一地委所辖各县为根据地,其余各地县的党组织完全转入地下,实行“精干隐蔽,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策略,当时这些地委和县委的领导成员,均以社会职业(如经商、教学等)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
中条山战役后,晋豫区党委下辖三个地委(晋豫联防区亦相应设立了三个军分区)和一个秘密地委。即:
一地委(一分区)辖沁阳、济源、孟县、晋沁四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王毅之 副 书 记 席国光
专 员 席松涛 司 令 员 闵学圣
政 委 金世柏
二地位(二分区)辖翼城、垣曲、绛县、曲沃四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杨蔚屏 专 员 刘北斗
司 令 员 黎锡福 政 委 曹 普
三地委(三分区)辖沁(水)南、阳(城)南、阳(城)北、王屋四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李 超 专 员 刘裕民
司 令 员 陈 康 政 委 高德西
四地委(即条西地委)辖夏县、闻喜、平陆、芮城等县。这里的党组织只能进行秘密活动,党领导的部队,最初也不能公开打出八路军的旗号。
地委书记 柴泽民
3、两区合并后太岳区所属地区概况
1942年冬,太岳区与晋豫区合并为太岳区后,于1943年春,重新划分了各地区的属县,主要负责干部的人事亦有变动。当时共分为四个地区,各地区的属县和主要负责人:
一地委(一专署、一分区)包括沁源、绵上、沁县、屯留、襄漳、平遥、介休、灵石、霍县、安泽、赵城十一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顾大川 副 书 记 刘植岩
专 员 周义中 副 专 员 高芸生
司 令 员 李聚奎 副司令员 李成芳
政 委 顾大川(兼)
二地委(二专署、二分区)包括长子、高平、士敏、晋城四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薛 迅 专 员 魏 健
司 令 员 王近山(后刘忠) 副司令员 周希汉
政 委 薛 迅(兼)
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包括冀氏、浮山、临汾、洪洞、青城,襄曲六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刘聚奎(后刘尚之) 副书记 王 旭
专 员 时逸之 司令员 孙定国(后刘金轩)
政 委 刘聚奎(兼) 副司令员 刘金轩
参谋长 高体乾
四地委(四专署、四分区)包括阳城、翼城、沁南、垣曲、绛县、王屋、济源、孟县、沁阳九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李哲人 副书记 王毅之
专 员 郭清文 副专员 刘裕民
司 令 员 唐天际(后陈康) 政 委 李哲人(兼)
五地委,前身为晋豫区条西地委,只能秘密活动。1943年10月成立五分区,司令员为康俊仁。1944年8月,建立五专署包括夏县、闻喜、康杰、安邑、平陆、稷麓、稷山、新绛八县。到1945年春时,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柴泽民 副 书 记 席荆山
专 员 金长庚 副 专 员 张呼晨
司 令 员 孙定国 副司令员 王 墉
政治部主任 王观潮
此时全区增至三十八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太岳区的行政区划又作了新的调整,一、四专区中除沁阳划归太行外,基本未动,撤销了二专区,将所属各县分别划为一、四专区,三专区改为二专区,五专区改为三专区。由于合并和改划了几个县,故这时太岳区的总县数为三十四个。重新划分后的专区各属县和主要负责人:
一地委(一专署、十八军分区)包括沁源、安泽、屯留、沁县、平遥、介休、灵石、霍县、赵城、长子十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刘植岩 副书记 刘开基
专 员 郭述尧 副专员 郭思敬(后严亦峻)
司 令 员 苏 鲁(后刘聚奎) 政 委 刘植岩(兼)
参 谋 长 张希英
二地委(二专署、十九军分区)包括冀氏、洪洞、浮山、绛县、临汾、襄曲、翼城、曲沃、沁南九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刘尚志 副 书 记 吴云甫
专 员 史怀璧 司 令 员 张祖谅(后李成芳)
副司令员 景仙州 政 委 刘尚志(兼)
参 谋 长 王清川
三地委(三专署、二十军分区)包括安邑、夏县、平陆、闻喜、稷山、稷麓、新绛七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柴泽民(后刘植岩) 副书记 李志敏
专 员 金长庚 副专员 张呼晨(后姜时彦)
司 令 员 王 墉 副司令员 李明如
政 委 柴泽民(兼) 参 谋 长 樊执中
四地委(四专署、二十一军分区)包括晋城、高平、士敏、垣曲、济源、王屋、孟县、阳城八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薛 迅(后卫恒、王毅之)
副 书 记 王毅之(后马纪民)
专 员 郭清文(后刘裕民)
副 专 员 刘裕民 司令员 郭庆祥
政 委 薛 迅(兼) 参谋长 常仲连
1947年9月,太岳军区在豫西之新安、渑池地区成立了第五军分区,并相应地建立了五地委和五专署。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刘道安(后杨蔚屏) 专 员 贺崇升
司 令 员 刘兆先 政 委 刘道安(兼)
副 政 委 丁荣昌
前此,太岳部队在晋南先后解放了永虞、永乐、临晋、猗氏、万泉、荣河、绛南等七个县,又有一些县经过合并和撤销。到此时,太岳区管辖的县已达四十八县,处于极盛时期。全区分为五个专区。一专区辖沁源、沁县、安泽、屯留、长子、平遥、介休、灵石、霍县、赵城十县。二专区辖临汾、洪洞、浮山、绛县、襄陵、曲沃、翼城、沁水八县。三专区辖安邑、夏县、闻喜、平陆、稷山、新绛、永虞、永乐、临晋、猗氏、万泉、荣河、绛南、解县、芮城十五县。四专区辖阳城、晋城、高平、垣曲、济源、王屋、孟县七县。五专区辖新安、洛宁、洛北、宜北、陕县、孟津、渑池、偃师八县。
1948年6月,豫西行署成立,太岳区即将五专区划归豫西。同年8月,又将赵城、洪洞、临汾、襄陵、曲沃、闻喜、夏县、解县、安邑、平陆、芮城、永虞、永乐、临晋、猗氏、万泉、荣河、稷山、绛南等十九县划归晋绥边区,将平遥、介休划归晋中区。由于地域偏小,太岳区划为三个专区。
一地委(一专署)包括沁源、安泽、沁县、屯留、长子、霍县、灵石七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刘开基 专 员 郭述尧
副 专 员 严亦峻 梁选贤
二地委(二专署)包括沁水、翼城、浮山、绛县四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刘尚之 专 员 张天乙
三地委(三专署)包括阳城、晋城(一度析出晋城市)、高平、垣曲、济源、孟县六县。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 卫 恒(后王毅之) 地委副书记 王毅之
专 员 刘裕民
1949年8月,太岳区奉命撤销。大部县划归山西省,豫北济源、孟县划归平原省。平原省撤销后划入河南省。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