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索泉岭

卢剑锋     
2016-04-04
来源:晋城党史网










近年来,阳城县委县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打造“悠然阳城”为目标,以“就业增收、富民强县”为重点,持续实施“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面旅游”的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路子。索泉岭村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有机融合,就是阳城县“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工作的缩影。

索泉岭村位于阳城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山岭上,是阳城西南通往垣曲、河南的交通要道,南通横河大峡谷,东通析城山,西通云蒙山、历山,原始森林茂盛,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全村在册147户,327口人,耕种着439亩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铁矿、铝钒土矿,还有煤炭资源等。


阳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创建

抗日战争时期,索泉岭东进析城,直达太行山脚下,西出云蒙,穿入中条腹地,是控制阳城西南部地区的军事要塞,也是东连县城坪头八路军兵站,西接云蒙山脚次滩十八兵站的唯一通道,为保证这一地区的控制权,1938年3月下旬,中共阳城县四区工委书记杨惠文根据中共阳城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指示,在索泉岭村秘密培养发展了李春元、裴鸿泰、李姣俊、赵克祥等13名党员,并以此建立起了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李春元任支部书记,赵克祥任组织委员,裴鸿泰任宣传委员。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全县各区工委根据县工委建党的指示,考察、培养、发展了一大批思想进步、积极抗日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较快的石臼、大宁、东冶等农村相继建立起党支部,在1938年5月县工委改称县委后,又建立了梁城、白桑、岩山、涝泉、西交、下寺坪等党支部,壮大了革命力量。

“十二月事变”后,索泉岭党支部为保存党的力量,建立了以茶水站和煎饼铺为名的党的秘密联络站,并以送煤炭、拾粪、做生意作掩护,为我党我军传递情报,护送干部。朱德、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也深深留在这里。

鉴于索泉岭村特殊的地理优势与深厚的党和群众基础,这里便成为我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战略基地之一。抗战时期,索泉岭西庄曾是八路军兵工厂开办地,是中共晋豫三地委的成立地。地委领导阳城(南)、阳北、王屋等县党的组织,开展抗战和减租减息斗争,当地民众在党支部带领下,积极寻找、提供兵工厂制造武器的原料,并为八路军做军鞋、军衣等,有力地支援了晋豫边区的抗日斗争。1942年2月间,八路军南进支队两路人马进军阳城时,会师于索泉岭。随后,我17团主力部队机关也屯兵这里,征战阳城西南地区和沁水大片地区,横扫土匪,分散击敌,开辟出一大片抗日根据地。

1943年春,中共太岳区委在索泉岭佛堂沟举办了妇女培训班,培养妇女干部,建立了妇女抗日团体。阳城(南)县各级妇女抗日救国会随之逐步建立起来。晋豫联办(后改为太岳第四专属)还在此建立了临时粮站,派员收集、管理从各县征集的粮食。同年10月,日军大扫荡时,党支部和粮站干部发动群众快收快藏,使这里两个粮站存放的几十万公斤军用粮食未被日伪抢去一粒。

解放战争期间,索泉岭成为我军征战沙场迎来送往的主要驿站,也是阳城野战民兵出征垣曲乃至晋南的主要通道之一。索泉岭党支部战争年代充分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阳城县基层党组织发展历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015年,阳城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强思想建党,重温早期创建党组织的历史,牢记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激发党员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走群众路线,促进廉洁乡村制度乡村建设,投资修复了阳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在原址上建立了阳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小尖山游客如织

小尖山又名千峰顶,位于索泉岭村西侧,是阳城古八景“盘亭列嶂”中千峰列嶂的最高峰,海拔1695米,素以“险、峻、奇、灵”著称。同治版《阳城县志》记述小尖山:“孤峰耸秀,峭拔凌空。其巅仅容数弓,依崖甃石,建有玉皇金阙,旁有僧楼。俯视盘亭诸嶂,如海中岛屿,半隐烟波;如天外浮屠,高撑云汉。环视村墟,皆落釜底。岩腰峰峰罗列,如儿孙然,故曰千峰顶。”小尖山型如其名,似一柄利剑直刺天宇,像一把尖锥直插云霄。它万壑缭绕,形如凤翥,千岩迭翠,势若龙盘;山势挺拔,孤峰突起,群峰伏拜,大有唯我独尊之势。它地势险要,扼中条之要隘,控晋豫之孔道。依濩泽、俯中原、独领千峰;望析城、揽历山、襟带盘亭。

小尖山西南部峭壁如削,北为陡坡,仅东部山脊上有一条鸟道蜿蜒而上,可通山顶。从东向西而上,依次建有佛光殿、灵官殿、千佛禅院、小南顶等宗教建筑群。主体建筑座西朝东,为砖石土木结构,整石根基,青砖垒墙,坡瓦琉璃,青砖墁院,条石蹬梯。山顶主庙为一进三院,由东往西随山就势,节节登高,错落有致,上下俨然,气势峻拔。

小尖山峰顶面积仅百余平米,依山甃石,建有祖师阁、千佛阁、玉皇殿、财神殿、龙王殿等殿宇。整个山顶寺院,从山下各个方向望去,都像一把太师椅端置在悬崖之上,煞是威风神奇。

小尖山寺庙原为道观。山门石柱上刻有“道本真通,总摄灵源归静穆;魔凭武伏,还将生气寓威严”的楹联。大约在乾隆年间佛教入住该寺后,才逐渐修起了千佛阁等佛教建筑。千佛阁位于祖师殿后,是小尖山建筑的制高点。游人曾吟下“选胜曾登千佛阁,探险曾上九仙台”和“阁高入云霄,游人登太空,千佛迎面笑,尽在不言中”的诗句来赞美千佛阁。

佛教入住后,小尖山形成了道祖、佛祖同尊共奉,佛道两教和谐共处的宗教格局。山顶寺院南侧岩下是小南顶,阔不盈二分,自成一院。亦座西朝东,由北向南依次为娘娘殿、观音殿、药王殿。娘娘殿又叫高禖殿,供奉着高禖简狄,求子和求姻缘都十分灵验。观音殿供奉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端庄娴雅、秀美妩媚、慈眉善目,深受百姓敬仰。药王殿供奉着药王孙思邈,是祈求取灵丹妙药、祛病消灾、延年益寿的神祇。小南顶往下百米余就是谷子洞,相传此洞为鬼谷子出道前修炼之地。他出道前在此潜心苦修,研习兵法战策、纵横之术,出道后在云蒙山开山授徒,教出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纵横天下的高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小尖山是佛道名山,参禅悟道、祈福求安的圣地。山上有接腰洞、祈福步道、佛光殿、灵官殿、祖师阁、玉皇殿、千佛阁、财神殿、龙王殿、关帝殿、凌云梯、娘娘殿、观音殿、药王殿、谷子洞等十多处景点。小尖山历史上饱经战火、匪患、天灾、人祸,却屡败屡兴,香火鼎盛,绵延至今,有求必应。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三”、“六月六”、“九月九”、“腊月十八”等祈福正日,山上山下格外红火热闹。寺庙内钟鼓悠扬,香火缭绕;大殿里木鱼笃笃,梵呗滔滔。附近晋、豫、陕三省的善男信女蜂拥而至,络绎不绝,人山人海,钟鼓齐鸣、香火缭绕,个个虔诚礼拜、人人各遂所愿。

小尖山是文化名山,历来为文人骚客所膜拜。古今文人墨客,每当春秋佳日,常常聚会于此。把酒临风,俯眺千峰,啸傲风月,悠然自得。或挥毫泼墨,或诗酒酬唱,或畅谈古今,留下丰富的瑰丽诗章。千峰顶至今珍藏着数十块古今名人大家的墨宝石刻,吟咏小尖山的数百首诗词至今久诵不衰。

小尖山是休闲圣地,登高揽胜、养心怡情的绝佳去处。春天,万物萌发,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登山祈福;夏季,林木浓郁,凉风习习,蝉鸣声声,登高纳凉;秋来,满山红叶色彩斑斓,野菊飘香,茱萸红满山坡,登高赏菊插茱萸,祛灾祁寿;冬临,群峰草木蓄势待春,山舞银蛇,雪花漫天飞舞,登山观景咏雪诗。四季奇景各异,惟那穿插庙宇殿堂的山岚氤氲常有,给小尖山平添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2013年阳城县加大了小尖山的开发力度,改革了管理体制,年底,阳泰集团析城山旅游有限公司接管小尖山景区以来,以建设高标准旅游景区为目标,逐步规范了景区管理,逐年加大投资力度。拓宽、维修了登山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增设五处休闲平台,添置了石桌、石凳;对多处景点古建进行了重建、新建、整修,并对多处建筑进行了油漆彩绘;新建了可同时停泊小轿车320辆、中巴车30辆,面积达11000平米的停车场;新增了12辆景区景观通勤车。如今的小尖山景区妆扮得更加靓丽,而且免收景区门票,更方便了香客信众安全登山祈福、揽胜、休闲。

在阳城这片总面积达19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像索泉岭这样的村还有很多,比如坪泉、上河、中寺、西交等等,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在阳城县委县政府推进的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将会更加光彩夺目,吸引游客的眼球,也定能实现阳城经济转型,支撑阳城的发展。阳城县委书记王晋峰经常教育党员干部,阳城要依托县城和三大景区,立足全县90%的地域是农村,90%的人口是农民,有1200平方公里的生态植被良好的实际,要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强化美丽乡村连片建设规划,围绕旅游抓农业,围绕农民抓旅游,实现“乡村治,百姓安”。“悠然阳城”的梦想必将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