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太岳儿女开辟豫西新区付出的巨大牺牲
豫西,通常是指河南省会郑州以西的广大地区,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洛阳为豫西地区的首府,下辖孟津、新安、洛宁、宜阳、汝阳、陕县、伊川、嵩县、涧西、义马、偃师、灵宝等近40个县市区。豫西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境内山峦起伏,雄关重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致使内战全面爆发。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使战局逐步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1947年6月底,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12万人(亦称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经豫西向豫皖苏进击。7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陈赓、谢富治兵团(亦称太岳兵团),共8万余人。8月下旬,陈谢大军奉命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在豫陕鄂边区实施战略展开。9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亦称陈粟大军),越过陇海铁路,进入豫皖苏平原。至此,三路大军都打到外线,形成“品”字形进攻态势。
解放军三箭齐发经略中原,豫西的战略地位就凸显出来。这既是刘邓大军和陈谢大军的前进基地,又是他们进可攻退可守的可靠保障。因此,经略中原必须同时经略好豫西这块战略要地。
从当时豫西的实际情况看,这里的环境非常复杂。日本人在豫西统治多年,对豫西的摧残非常严重。虽然豫西各县区在抗战时期均建有抗日民主政权及县大队、独立营等地方武装,但整体力量相对薄弱。日本投降后,豫西被国民党抢占。这里设有国民党第19绥靖区豫西分局,国防部豫西公署。同时驻有国民党第八集团军,国民党胡宗南部整编第一师,国民党27师,65师,青年军等正规部队。各县政权均被国民党县党部、三青团等组织所控制。大部分县城和战略要地被蒋军占据。除此外,各县地方反动武装更是多如牛毛,如反共保安团、还乡团、民团,清剿队,倒算队,自卫队等,还有被国民党搜罗并武装的大批政治土匪。由此,就使得国共双方在这里的争夺极为激烈,如卢氏县,我军曾三夺三失,渑池县,我军更是五夺五失。各种暴力、袭击、暗杀等,也是频繁发生,对解放军经略中原形成了极大威胁。在这种复杂局势下,单靠解放军难以解决,因为军队毕竟是以打仗为主。单靠豫西的地方力量也不行,因为这里的问题已牵涉到全局,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广阔的层面统筹解决。这样,发动其它解放区的力量,全力开辟豫西新区,就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太行太岳是革命老根据地,抗战时期就是全国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看,与豫西可以说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山西运城东南部的垣曲县,把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与豫西紧紧拉扯在一起。它的北边,与山西的阳城、沁水两县毗邻,它的南面,与三门峡市的渑池县、洛阳市的新安县隔着黄河相望。通俗地说,支援豫西,开辟豫西,太行太岳最具便利条件。正因如此,在刘邓、陈谢大军南渡之时,支援大军南下和开辟豫西新区的行动也随之展开。仅1947年8月,太岳区就根据中央指示,调集两万多名民工随军支援,同时调集15个团的野战民兵编入正规部队序列参战。并组建了1000余名县区村干部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黄河挺进支队”,随陈谢大军渡过黄河,接管豫西部分县区政权,并随即开始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剿匪反霸等新区开辟建设工作。9月中旬,随着中原解放战场的快速发展,,太岳区党委又从各县区抽调了一批政治可靠、年富力强、懂政策、有经验的干部补充到豫西各县。1948年以后,从太行太岳老区抽调的干部就更多了。后来已经不局限于支援豫西,而是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扩展到了南方各省。
如前所述,在开辟豫西新区的过程中,我方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拼命抵抗。为了保住这块经营多年、战略意义重大的地盘,国民党方面下了很大本钱,特别是为阻挡我方人员渡河南下,做到了煞费苦心。国民党成立了豫西13县联防指挥部,黄河沿岸渡口均安排有重兵把守,并构筑了大量碉堡、炮楼等河防工事。天上有飞机轰炸扫射,封锁黄河,地上每天要隔河开炮。白天晚上都有部队巡逻。一旦抓住我方人员,必施以各种酷刑,百般折磨后以骇人听闻的残忍手段加以杀害。枪击、刀砍、活埋只是平常手段,还有不少人被用开水煮死、石磙碾死、墙上钉死。阳城野战民兵征战豫西时,一营教导员卢燯带领一个连到宜阳开展工作,突遇国民党策动的政治土匪暴乱,卢燯等13名战士惨遭杀害(据说卢燯是被土匪用开水煮死的)。这就显露出当时斗争的极端残酷性。
1947年10月,太岳区从各县抽调了800余名干部,然后集中在区党委所在地阳城县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培训。过了元旦后,这批干部(包括济源县的南调干部)离开阳城,踏上了挺进豫西的历程。到达垣曲后,按照预先安排,当地党组织动员了大批船工,于夜间用木船偷渡。由于人多船少,速度极慢,而且很快被对岸国民党军发觉,河面顿时被密集的炮火封锁。偷渡不成,带队领导决定强渡。但由于我方武器装备太差,船队很快被打散。除少数船只飘到下游侥幸脱险外,有600余人落入将军之手。
残暴的敌人手持皮鞭和粗大木棒,不问青红皂白,先将被俘者劈头盖脑毒打一顿,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然后把所有人员扒光衣服,赶到到一个仓库里关起来。仓库也不小,但把600多人塞进去,就显得非常局促。人和人紧紧地挨在一起,不要说躺下来睡觉,就连坐下来都不可能,只能一个挨一个站着。不给饭吃,不给水喝,也不让上厕所。一天只向屋里投送一次馒头,谁抢着是谁的。几天下来,被俘者都被折磨得头昏眼花,体弱者甚至气息奄奄,命悬一线。全体被俘人员用足力气,齐声喊叫抗议,待遇才稍有改善。紧接着,敌人又耍新的花招,把被俘人员一个个叫出去,让他们写自首书,写脱党声明,不写就打。应该说,这些同志都很坚强,虽然都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淋,也没有人当叛徒。
看到这些死硬分子宁死也不屈服,不投降,无可奈何的敌人决定以特殊的方式将他们处死。时间虽已进入春季,寒冷却没有完全过去。敌人将我方人员从仓库里驱赶到几个大船上,船上没有水手,只有两副浆板。船被推离岸边后,由于船上的人都是北方来的旱鸭子,谁也不会划船,致使船在河上只打转不往前走,接二连三有船翻到河里,落水者在水中乱扑腾,毫无人性的敌人高兴得拍手大笑。戏弄够了,敌人架着机枪向尚未翻掉的船只进行扫射,逼迫船上的人自己跳水送死。在密集的弹雨下,被俘人员以必死之心,纷纷跳进河里。许多人一入水就被大浪冲得无影无踪。大体有300多人中弹而死或被淹死。另有300多人手脚并用,拼命挣扎,方才游向对岸,侥幸捡了一条命。但等待他们的,是另一种险境。黄河正处于解冻之时,岸上尽是一望无际的淤泥,人一陷进去,后边的人拽也拽不出来,甚至有被连累的危险。为了活命,这些同志只能踩着淤泥不停地奔跑,谁也不敢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就会陷入灭顶之灾。由于接连多日受到饥饿和拷打的折磨,人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再也跑不动了。大家干脆躺下来,不停地翻滚着向岸边靠拢。身子被石块、沙砾和灌木擦伤也毫不顾及。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活下去,坚强的活下去……
所幸,这些同志在受尽磨难身处险境九死一生之际,我方的救援部队终于赶到了岸边,这350多名虎口余生者,终于摆脱了死亡,回归到革命阵营。
由于受战争环境影响,被捕人员脱险后,我方是要严格审查的。正月过后,大致二、三月间,350名南下脱险人员统一集中在阳城五区大宁村中佛堂大庙里,进行整顿反省。那时我已从西山村回到大宁村,对当时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当时就听说,会议气氛显得十分沉闷和压抑。脱险人员一个个进行检讨,上级领导一一谈话,仔细进行甄别鉴定。许多同志因为这个遭遇被改变了命运。党籍、职务统统被取消。但这些人也没有被一棒子打死,大部分人给了出路。大宁村因被俘而丢掉党籍的有琚天贵、郭维仁、郭维民三个人。琚天贵是从阳北公安局股长任上抽调南下,脱险后被安排到阳城食品公司任经理;郭维仁从阳城一区联委常委任上抽调南下,被俘后在黄河滩上被冻致残。他主动谢绝了组织安排,自愿留在村中担任了村长;郭维民从阳城五区武委会指导员任上抽调南下。脱险后被安排到县手管局、农机厂、水泥厂等多个单位任职。
这一页历史虽然已经翻过去60多年,但每当回想起来,都会使人心里沉甸甸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饱含着无数先烈的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也饱含着许多革命先辈的血泪经历,甚至包括了他们的被误解,被委屈,被错误对待和处理。它深刻地说明,革命事业从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艰难、曲折,甚至挫折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正是有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含辛茹苦,无怨无悔,不计生死,不图名利,英勇无畏地奋斗和奉献,才有了人民共和国的灿烂和辉煌。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