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打造“抗战文化” 的两品牌三地标

王晋川
2015-05-31
来源:晋城党史网


朱总司令合作抗战讲话地——陵川崇安寺


国军27军设计委员会旧址——城北瘟神庙山门


瘟神庙内景,中殿为古建结构、屋檐残破欲坠


朱总司令陵川谈判城南居住地


陵川特殊的抗战历史使其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历史特色,也具有国民党军政主导的抗战历史特色,陵川抗战史的这种双重性使其具备打造“国共合作抗战文化”的先天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陵川独有的,所以陵川方面应利用好自身这种稀缺的抗战文化资源,并迅速抢占“国军太行山抗战纪念地”这一品牌高地。

在陵川现有抗战遗存中,具有“合作抗战文化”品牌效应的首推三处:一是崇安寺——朱总司令“国共合作抗战”讲话地;二是城南朱总司令“陵川谈判”居住地;三是城北瘟神庙——国军南太行抗战最高军政机构“27军军区设计委员会”旧址。


一、打造“朱总司令陵川谈判”的抗战文化品牌

1940年4月底,朱总司令在陵川与27军军长范汉杰进行“陵川划界谈判”,在崇安寺进行“国共合作抗战”讲话,住宿在今陵川城南,朱总司令在陵川的这一系列活动都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这一历史资料也基本完善,依托国保文物崇安寺和城南朱德居住旧址这两个完好的硬件,进行相关历史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挖掘,再配以现代多媒体技术,打造“朱总司令和范汉杰陵川划界谈判”这一独特的红色品牌,将是国、共陵川合作抗战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打造“国军太行山游击抗战纪念馆”的品牌

国军正面抗战的巨大作用早已形成共识,国内已有不少国军抗战纪念馆建成,但在国军游击抗战的挖掘上却少人问津,国军太行山抗战正是国军游击抗战的巨大体现,而陵川在国军太行山游击抗战中具有领导和中心地位。

从抗战全面爆发直到1943年4月,陵川是整个太行南区唯一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县,1940年3月,我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全民族统一战线的抗战大业,避免国共摩擦,下令“太南撤军”,中国共产党的数千军政人员主动撤出陵川等太南地区,以27军为首的二十四集团军依托陵川建立了27军军区设计委员会等党政军及特务机构,领导整个南太行山的国军抗战及地方政务,名义上曾拥有太南、豫北十几个县的军政大权。1941年夏,中条山国军大溃败以后,以陵川为中心的南太行山成为国军在华北的唯一游击根据地,同时也成了日军进剿的重点,广大国军将士依托南太行山天险对日军进行了有力的牵制和抗击,一直坚持到1943年秋天才结束,以陵川为中心的南太行山根据地因此被称为国军北战场游击抗战的堡垒。

依托陵川城北瘟神庙——“27军军区设计委员会”旧址,挖掘国军太行山抗战的积极因素,整合国军太行山游击抗战的有关资料,打造“国军太行山游击抗战纪念馆”,将是一个很有特殊魅力的抗战历史文化品牌。

除了上述带有统领性的抗战遗存外,陵川具有抗战文化意义的遗迹还有不少,如:平城的三皇阁八路军旧址、横水27军军部旧址等。还有许多解放后即遭到不理性破坏的抗战遗迹,如平城缀脑山国军烈士公墓、冶头国军烈士公墓、《在太行山上》歌曲诞生地——佛子山,希望这些抗战文物遗迹不要消失在我们的手中,并期待着它们所蕴含的抗战历史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开发,让抗战文物释放出应有的功能和光华,陵川的抗战历史才不会堙没。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