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骄子 晋城人的骄傲

周六富
2015-03-28
来源:晋城党史网

-----怀念晋城早期共产党员孔祥祯同志


孔祥祯同志,又名孔叔东,化名吴维德,1904年11月15日在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出生,1925年考入晋城获泽中学读书,经周玉麟、陈立志同志介绍,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在我县、乃至全市第一个被发展的早期共产党员。1926年入党后的第二年,他就担任了山西省委秘书,同时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便远赴苏联列宁格勒求学,探寻马列主义的救国道理。1930年回国后,被中共中央派往陕北特委任军委书记,长期从事隐蔽战线做党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陕北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地区游击队,并指派谢子长为总指挥、刘志丹为副总指挥。1931年调往河北省唐山地区任军委书记,不久被捕。出狱后,分配到太原市工作,后又调往北平工作。1936年后半年被调往西安市张学良部下做兵用工作。西安事变后又被派往杨虎城38军中做高级参议,1942年任129师情报处长。1944年调豫西皮定均、徐子荣支队任宣传部长、统战部长。他曾秘密从事对国民党三十八军做了统战工作,被党中央所肯定,受到毛主席的赞扬。解放战争时期,他和有关同志成功策反国民党一一0师战场武装起义,为淮海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1947年8月他又随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从事地方工作,艰苦作战,功记史册。全国解放后,他先后被分配在中南局、国家建委、交通部、轻工业部工作,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又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文革时期,他本人因受“六十一人案”牵连,蒙受冤狱达8年之久,身心受得了严重摧残。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平反昭雪后,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他高风亮节,主动要求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为中央提出的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带了个好头。1986年10月26日,孔老在北京因病治疗无效逝世,享年82岁。孔老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


忠于革命,坚持真理,一生两狱


忠实的回顾,真实的记忆。在孔老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战争年代他先后两次入狱,时间长达10年之久,经受了残酷的悲痛和折磨,但他铁骨铮铮,刚直不阿,永葆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第一次入狱是在1931年,孔老到河北省委汇报工作时,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布控的人员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革命同志,他们当时都被关押在北京草岚子监狱。

在狱中,监狱当局展开轮番审讯,从精神和肉体上对他们进行双重折磨。为了有效地与敌人展开斗争,他们在狱中秘密成立了中共党支部,孔老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和大家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机智顽强的斗争。针对敌人的审讯,孔老要求每个人都要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绝不能动摇、变节、自首、叛变。在审讯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案情扩大,不要牵扯到别人,口供越简单越好。狱中党员在统一思想后,严格按照他的这个要求,成功地应对了敌人的审讯。

当时在草岚子监狱中,监狱当局定了一个“反省政策”,就是不管犯人刑期长短,必须经过三个步骤“写反省材料、履行有关手续、在报刊上登反共启事”,才能被释放出狱。而且这种“审查”每半年一次,如果三次“审查”后,仍不反省者,就要被执行枪毙。对此,孔老要求大家要坚决反对敌人的“反省政策”,他号召大家利用写“反省材料”的机会,用写自己的家史、村史揭露和控诉反动当局残害人民的滔天罪行。监狱当局看到这些材料后,难以应对,只好不让他们再写了。

在狱中,孔老还组织大家成立了狱内学习委员会,把监狱变成了学习马列主义的课堂,加强了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同志们与敌人长期斗争的勇气和思想准备。

1933年初,孔祥祯同志因病申请了保外就医后,离开了暗无天日的草岚子监狱。

薄一波同志后来回忆起狱中的生活时,总是称赞道,孔祥祯同志是当时的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狱中工作开展的非常好。虽然时间已经远去,历史已经尘封。但薄老一个“好”字,却涵盖了他们当年监狱斗争的悲壮历史。它所折射出的天地正气,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机智勇敢、威武不屈、对党无限忠诚,对同志满腔热忱的铮铮硬汉的光辉形象。孔老是这样,同志们都是这样。

1936年,当中共中央得知,在草岚子监狱中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因不肯履行国民党的出狱手续,一直被关押在狱中。经过研究后党中央决定,狱中人员可以履行手续出狱,争取能够早日投入到革命中来。当时,考虑到孔祥祯对监狱中的情况比较熟悉,党中央就把往狱中传达这个决定的任务交给了他。孔老冒着生命危险,经过疏通关系,向狱中送了两封信,最终将狱中的战友成功营救出狱,为我党保存了一批优秀干部。但就是这么一件伟大的功劳,在腥风血雨的“文革”时却变成了关押批斗他的一大罪行,为他带来了八年的牢狱之灾。

那就是发生在“文革”时轰动全国的“六十一人案”。林彪、江青“四人帮”集团为了篡党夺权,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康生、陈伯达利用篡夺的“文革”有力武器,企图把从草岚子监狱中营救出的党员定为“叛徒、内奸、特务集团”。说他们履行出狱手续时登的“反共启事”,不是中央的决定,是刘少奇的个人意见,在监狱关押8年之久,轮番批斗。孔祥祯同志作为当事人之一,坚持讲真话,光明磊落,实事求是,“文革”中却被关进了四人帮所控制的秦城监狱。漫长的狱中生活使他在身心上受到严重摧残,身体上受到了伤害,最终导致下肢瘫痪,并患上了小脑病变的疾病。但他勇于抗争,铁骨铮铮,始终如一,从不讲违心的话,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精忠报国,淡泊名利,鞠躬尽瘁


在孔老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始终装着党的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孔老在担任国家建委副主任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落实苏联的援建计划,决定派以孔祥祯为团长的中国政府工业谈判团赴苏谈判。

谈判团于1955年12月抵达莫斯科开始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孔老既坚持原则,又机智灵活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他一方面耐心细致指导各小组的活动,另一方面,还精心比较选择,对于苏方提供的技术落后项目,他敢于据理陈述,努力争取调换新的项目;对于苏方报价较高的项目,他也敢于讨价还价。经过谈判,在中方原提的78个援建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到109个,并且增加了一大批技术专家来华,谈判取得了圆满成功。时任副团长的李强在追忆孔老的业绩时,感慨地说,“孔祥祯同志有能力、有办法,能坚持原则,力争有利于我方,对谈判做出了很大贡献。”

195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孔老任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书记,他上任后,充分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发动了热火朝天的兴修道路、疏通河道等工作。1958年下半年,国务院六办撤销,王首道同志回交通部任部长、党组书记,孔老改任党组副书记,支持常务工作。虽然职务有了变动,但他高风亮节,没有半点计较,而是积极协助王首道同志在部内建立起了团结的领导班子。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公交战线上的奠基人。

对此,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郭林祥同志,在得知孔老的职务后,有点打抱不平地说:“这么老的一位同志,风风雨雨60年,对党的贡献是很大的,怎么才安排个副部长呢?”是的,也许与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贡献相比,他的职务是低了点,但他的功劳却不会被遗忘。在他逝世后,《人民日报》发表了纪念文章,盛赞他为新中国工业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这正是对孔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


不畏强暴,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在孔老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强不屈、无私无畏的高尚气节。

在他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后,他以身残多病之躯、毫无退却的革命精神,顽强刚健的革命毅力,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挽救了大批党的领导干部。

在中纪委的档案中,对孔老的工作品质是这样记录的:

1977年他向中央写了申诉信,讲述了给国民党统治时期监狱送信一事……“因为张闻天、柯庆施都去世了,亲身经历其事者只有我一个人,当年是柯庆施同志代表中央通知孔祥祯传达61人进行假自首的。我若不说,谁还能说出这个真实经过呢……”此后,中共中央就批准中共中央组织部对61人案复查报告,1978年这个长达10余年的冤假错案,终于平反昭雪了。

1979年1月,在中纪委第一次全会上,他尖锐地指出:彭真同志被关了10年,最近才放出来,他犯了什么罪。有人说,北京市在他的领导下,是一个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但据我了解,文革前,北京市各条战线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干部和群众也是满意的。希望中央对彭真同志的问题能尽快查清,为他平反。

1981年9月,在中纪委第九次常委会上,孔老针对处理“四人帮”集团中康生老婆曹轶欧的结论,严厉地提出:说她政治品质恶劣,丧失了共产党员资格,这些我同意。但说什么“鉴于年纪老,材料装入档案后,不作其它处理”,这是不对的。年纪老,就可以马马虎虎,不作处理吗?她亲自指使他人杀了4个人,她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资格。建议开除她的党籍。如果不开除,我保留意见。

孔老的这些话,如宏钟巨铎,震耳欲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时乍暖尤寒的政治时节里,孔老就以“置生命于不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了革命,坚持真理,毫不妥协,光明磊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多么难得可贵啊。

在孔老诞辰一百周年时,在北京曾召开了150多人参加的盛大座谈会。好多都是慕名而来的。在座谈会上,人们纷纷发言,共同追忆这位伟大共产党人革命业绩。特别是他的老战友徐仁同志,发言时泪流满面、语不成声。是的,孔老已经离开我们近30年了,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挥之不去的精神财富和永久的思念。

同志们回忆说,孔祥祯同志是太行山的骄子,晋城人的骄傲,当年在编辑《太行骄子》一书时,当薄一波同志得知这一事情后,非常高兴,当即让他的秘书胡长水告知并嘱咐编辑部同志,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胡秘书说,当时薄老还饶有兴趣的回忆道,他和老孔都是山西人,他们是1926年在太原认识的。薄老说,当时孔祥祯比他进步,入党比他还早。解放后,他们又一起在国家建委工作过,孔祥祯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坚持真理,十分正直,团结同志,工作卖力。薄老还说,我本应该写点什么,但已经96岁了,就题个词吧。于是,他欣然写下了“实事求是,刚直不阿”八个大字。这是薄老对战友革命生涯的高度总结,是对孔老革命一生的肯定。刘澜涛同志的题词是:“孔祥祯同志是坚贞不屈、出色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终生忠于革命,捍卫真理,不畏强暴,刚正不阿,他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个评价不是人们追封他的,而是孔老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他的党性和人格铸造出来的。

现在,我们缅怀孔祥祯同志,就是为了学习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学习他实事求是、襟怀坦荡的做人原则;学习他廉洁奉公、朴素善良的生活作风;学习他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学习他革命至上、捍卫真理光辉的典范。

今年,是孔祥祯同志诞辰一百一十一周年,本文记述了这位老共产党员一生的辉煌业绩,以此来激励全市人民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革命斗志。铭记历史,不忘先辈,革命永驻,激励后代。以此来纪念孔祥祯同志。(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