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化之光探阳陵古韵

杨建平
2025-07-23
来源:晋城党史网

近日,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访古活动,30余名文化爱好者在研究会成员的带领下,踏上了探寻阳陵古韵的旅程。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让参与者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杨.jpg


文化结缘,共赴访古之约


7月19日,阳光明媚,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一行人踏上了前往阳陵村的访古之路。活动发起人杨建平表示,自己与文化结缘已久,退休后更是热衷于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此次访古之旅,不仅是对自己过去文化经历的一次回顾,更是与众多文化界同仁的一次深度交流。


在活动中,杨建平分享了自己与晋城文化的深厚渊源。他提到,自己曾活跃在晋城文化圈,与众多文化大咖有过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此次访古,不仅见到了不少老朋友,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种文化缘分让他倍感珍贵。


天意巧合,文学沙龙助力访古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访古之旅还与一场文学沙龙紧密相连。7月18日,研究会成员有幸参加了由山西省文联主席、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葛水平主讲的《山西文化的匠心与烟火》文学沙龙。葛教授的精彩演讲,为研究会成员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也为次日的访古活动注入了智慧和动力。


葛教授在沙龙中深入剖析了山西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天文地理到古建文化,从官方文化到民间烟火,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为听众们铺开了一幅三晋大地地名、古建的文化长卷。这场沙龙不仅让研究会成员们对山西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们次日的访古之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指引。


地名文化,承载历史记忆


访古之旅中,研究会成员们重点考察了阳城阳陵(汉代阳阿县遗址)。阳陵村作为汉代阳阿县的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然而,由于历史变迁和自然侵蚀,遗址标志已不复存在,给考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尽管如此,研究会成员们依然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对阳陵村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发现,阳陵村地域开阔,有羊泉水(今芦苇河)流过,还留有建于后唐时期的国保单位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这些古迹见证了阳陵村曾经的辉煌。


文化传承,当务之急是行动


在考察过程中,研究会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地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挖掘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对提升个人素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巨大作用。


杨建平表示,作为文化传承的使者,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他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文化传承事业,共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访古之旅不仅让研究会成员们对阳陵古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热情和责任感。他们表示,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以访古为契机,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总编 | 崔利民

责编 | 韩玉芳

一核 | 李天伟

二核 | 侯沙河

邮箱 | jcszgdsxh@163.com

电话 | 0356-6966785   

下一篇:青春苏庄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