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校庆 | 阳城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发来祝福!

2022-09-23
来源:晋城党史网

编者按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共晋城党史网收到两封阳城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献给母校七十周年校庆的贺信,拜读之后,顿有热泪盈眶之感,编者再一次称呼您“同学”是因为你们在毕业60多年后给母校的来信,信里充满你们对母校的牵挂和期盼,充满对老师的想念和回忆,字里行间是年逾八旬老人对母校母亲般的眷恋。现将两封贺信发布本网,以飨读者。


ctu.jpg


在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阳城一中邀请陈坤瑞、原培印、胡铁栓、崔精占等老领导、老校长参加校庆座谈会


美好的回忆   殷切的希望


一一阳城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献给母校七十周年校庆的贺信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析城山在欢呼,获泽河在歌唱。我们是母校的首届高中毕业生,母校诚邀大家9月24日校庆七十周年庆典之日回家看看的信函看到了。我们喜出望外,我们热泪盈眶,我们心潮澎拜,我们激情奔放,我们在追忆,我们在联想------,多么想离校60多年后重回一中看看母校的新面貌,多么想与师友们相聚一堂忆当年话沧桑,说说我们的心里话,但岁月催人老,青春已远去,如今的我们都已年逾八旬,白发苍苍,耄耋之年,多有不便,加之疫情,难以前往,且以一纸贺信,深表衷肠。


母校七十年艰苦创业、风雨兼程、春花秋实、桃李芬芳、奖杯满展厅、学子遍天下,阳城一中厚德博学、树德立人、功勋卓著,难忘啊,老师们终年呕心沥血、披星戴月、挑灯夜战、写教案批作业,难忘啊,莘莘学子书声朗朗、早起晚睡、死记硬背、日日伏案学习忙,这里是我们起步的基石,这里是人生汲取知识的殿堂。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师生,我们有说不完的感谢之语,我们有寄不尽的殷切希望,千言万语汇心声,天地可鉴老书生。


母校育英七十载,万千学子共感恩,

扬帆起航绘新图,勇立潮头再辉煌!


阳城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郭贞毅、陈鹏、郭海江、周宏祥、段国政,吉海昌、白满堂等敬贺!   


求学的脚步   深深的回忆  


一一阳城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献给母校七十周年校庆的贺信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母校阳城一中已走过七十个春秋。从东关关帝庙、南城头上开福寺、北匠排房到上川新校,近几年又扩建西校,七十年已五易其址,规模越来越宏大,教学设施越来越现代化,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者、保卫者。其中不乏有德才兼备的党政干部,工农业科技和工程技术人才,含辛茹苦培育人才的教师队伍,为国理财、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的财会专家,在医疗卫生战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满腔热血、参军入伍的英雄,特别是在农村农业战线上整年默默无闻、为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甘作奉献的新型农民等等。简言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都有母校培养的精英。


亲爱的母校,今天是您七十周年诞辰,曾经于1955年入学的初中九至十四班学生和首届高中一二三班的学生们回来了!我们是求知若渴的中学生,如今却已苍颜白发、步履蹒跚、耳聋眼花,但耄耋之年的我们很高兴从线上走来。我们真诚感恩,感谢母校各届校领导和老师。


我们回来了,回到了母校温暖的怀抱。我们有许多热情的话儿,我们有几十年的故事和珍贵的回忆要对您讲。


曾记否,在校领导指引下,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又红又专的道路,除学习功课之外,我们曾参加除四害、打麻雀、挖野菜、度灾年、上山下乡去支农,曾大搞钢铁、深翻土地、修芹池公路、修佛腰岭土铁路,为建上川新校舍,我们曾去沁水郎必小燕沟、青龙岭和本县云蒙山、杨柏乡等地伐树抬梁、扛檩椽、在上川烧制砖瓦。高中三年的一大半时间是勤工俭学,参加社会和建校劳动,仅以十四个月的学习时间,1961年赢得晋东南地区高考的好成绩,为母校增了光,为阳城添了彩,也鼓舞了此后学弟学妹们的志气,谱写了阳城县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


母校声誉远扬,许多地方的学子都很向往阳城一中,我们的儿女及孙辈不少人都在母校就读毕业、深造成才。


巍峨挺拔的析城山俯视着阳城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绕城而过的母亲河获泽水播送着全县数十万民众脱贫致富的福音。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风风雨雨、踔厉奋发、勇攀高峰的阳城人民,攻坚克难冲破重重障碍,取得了亘古未有的巨大成就,他们对母校阳城一中全力支持、高度关注,使这里成为了培养人才的沃土和播撒希望的摇篮。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学友,都将母校的深情厚谊铭记在心,更以母校的丰功伟绩感到光荣、骄傲和自豪!


我们期望母校青春永驻、捷报频传,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科技文化新高峰!祝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快乐常伴、笑口常开、健康幸福!祝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的学友们健康向上、成绩优良、夺取新的更大更好的成绩!


阳城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张民主、卫红梅、张滿贵、朱加宁、徐长友、李久创等敬贺!


(责任编辑: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