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晋城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王国亮、闫茂盛驱车前往阳城县董封乡,寻找抗战后期位于大山深处的太岳军区军工部化学厂遗址,泽州县苇町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刘建祥,村委委员殷海军参加。
2024年11月30日,上党影像志栏目发布了“你好兵工/刘伯承工厂的光辉岁月”视频,一个名叫“崔振全”的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他的经历引起了正在思考苇町兵工厂展陈的市党史学会理事王国亮、闫茂盛的思考。崔振全有三段特殊的经历:在总部军工部太行工业学校学习,在太岳化学厂工作,在苇町第八药厂工作。崔振全的孙子崔俊杰介绍:我爷爷在回忆录里记载“阳城化学厂功一次,因表现优良,奖米90斤、军衣一套”。这里的阳城化学厂就是位于阳城县董峰乡东庄的太岳化学厂,也称中条山化学厂。
据《华北解放区军工史料》记载,抗战后期,为进一步增加火炸药生产,支援前线,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决定派原太行工业学校化学教员王锡嘏,带领化学专科班学员和黎城白布礁(现叫百宝峧)化学厂工人,前往太岳军区筹建一个迫击炮弹发射药厂。1943年9月,他们一行9人,从黎城出发经沁水端氏,行走近4个月来到阳城董峰乡东庄村,利用当地硫黄和煤等资源,占用村中古庙,开始小量制造硫酸、硝酸、酒精等,建起了炮弹发射药厂,工厂称太岳化学厂,隶属太岳军区军工部领导。为保密起见,工厂对外代号醋坊,厂长王锡蝦,指导员史有德。初有职工20人,后增至60余人。工厂先后用20多口当地陶瓷大缸安装成2套装置,制造硫酸和硝酸。1945年开始试制炮弹发射药。
1945年10月,太岳军区军工部部长徐长勋来到东庄,向全厂职工介绍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同时指示化学厂要向平川地带和交通方便地方转移,并扩大生产规模。工厂根据指示,由王锡嘏带领技术人员前往晋城、阳城、沁水等地实地踏勘选定新厂址。随后工厂停产,整体搬迁至今泽州县周村镇苇町村。
相传春秋晋国赵氏家臣董安因功封食邑于此,故称董封。董封乡,位于阳城县城西南24公里处,地处云蒙山麓,海拔700—1200米。东与驾岭、横河乡相连,北与次营镇相接,西南与沁水、垣曲县交界,总面积216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朱德、彭德怀、邓小平等领导往返八路军总部到延安要途经此地,此地是八路军唐支队驻地和重要活动地。阳坡村是董封乡所辖行政村,位于县城西南42公里处,辖9个自然庄,以前有铁矿洞及小煤矿,现在全部关闭。而东庄是个自然村,现在东庄与西庄(已搬迁)、入店三村合一,叫入店村,属董峰乡阳坡行政村管辖。东庄村地处偏僻的大山深处。在驻村大学生何杨凯和阳坡村裴书记的陪同下,我们一行人徒步上山,越过荆棘来到村里。村中不少房屋已坍塌,断垣残壁随处可见,村中空无一人。听裴书记说,村里原来住有一个老人,冬天随孩子进城居住。来到古庙的化学厂旧址前,只见树木杂乱,庙宇破败,周围房屋破烂不堪,空地上只有几瓣磨盘突兀躺在土地上,两片盘面上依稀可见碾压棉粉残留渗透到磨盘的黑色点状物。
站在一处石磨盘旁 ,裴书记动情地讲述兵工厂的过去。他说,兵工厂创业十分艰难,穷山沟物质生活十分艰苦,每天受到酸烟毒雾侵蚀,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试验生产,缺医少药,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据说当时一位年轻战士得了重病,就近得不到医治,半夜被抬往省外治疗,由于山高路远,不幸牺牲在半路上了。听后不禁让人感叹唏嘘。裴书记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发现和保护像我们这样的八路军遗址,让后人不能因此而忘记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们。
一行人踏勘后,久久不能平静。抗战时期八路军兵工人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冒着生命危险艰难创业,如今旧址现状却“灰头土脸”,与黄崖洞兵工厂旧址游人如织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慨叹,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据统计,抗战后期八路军共生产无烟火药15000斤,硝铵炸药23000斤,全部用到了抗击日寇的战场上。一行人都想着带点什么值得留念的东西。磨盘太沉(书记还不让动),其他又没纪念意义。看到路旁石块居然是赭红色的,脚下砂土也是红色的,几个人悄然把石头抱在胸怀,把砂土捧进水杯里,计划把它们放置在苇町兵工厂旧址纪念馆里,让后人永远铭记海拔2000多米的老鳔山下大山深处,曾经有这么一群人在这里不怕危险不惧艰苦,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王国亮说,回去我就找有关领导汇报。现在首都师大工作的崔俊杰教授说,这里是你们苇町兵工厂的前身,你们应该向上申请打包提级保护,否则再过两三年这里就保不住了。是呀,低级别的文物山西遍地都是,如何保护成了难题。
大山深处红砂土路和赭红色的石头,还在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袭,但依旧坚韧顽强,似乎在等待着甘露琼浆。
总编 | 崔利民
责编 | 韩玉芳
一核 | 李天伟
二核 | 侯沙河
邮箱 | jcszgdsxh@163.com
电话 | 0356-696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