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将才,多以战功称世,陶汉章将军则以军事理论、军事教育兀立一峰。
1998 年1月19日,陶汉章将军八十大寿,余拟一副对联为其祝寿。上联:戎马一生非好战;下联:运筹帷幄著华章。广州军区书法家郑宏彪所书,笔意流畅,神韵飞动。
陶汉章将军身材中等,匀称敦实。喜戴礼帽,摇纸扇,有名士派。将军一生著述颇丰,约100 余万字。最为得意者有五本,如《军事问答100 题》、《孙子兵法概论》等,盖沙场鏖战时流行于阵中也。
将军著《军事问答100 题》,以问答形式组织谋篇。如:什么叫进攻?什么叫防御?什么叫追击?……皆一一答之,通俗,易懂,好记。1934 年陶汉章将军于湘赣军区红军学校任战术教员时所编。遥想当年布衣草鞋之红军,捧读此书,必如饮甘露也。其书抄于当地婚丧之红、绿、蓝、黄纸,据云于红军连队流传甚广。
由三联书店出版于1939 年的《游击战术纲要》,为邹韬奋先生约写,陶汉章将军主笔,署名陶剑青。1992 年某日,陶汉章将军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一国民党将军言及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时,感慨曰:“其时没有经验,幸亏得到八路军一本《游击战术纲要》,帮了大忙。”陶汉章将军问:“可记得此书作者?”答曰:“陶剑青先生!”陶汉章曰:“鄙人是也。”国民党将军起身拱手:“久仰!久仰!”经其介绍,陶汉章将军始睹《游击战术纲要》一书真容,距该书出版已54年矣。
《参谋工作手则》一书,源于1948 年夏晋察冀边区军政干部学校的成立。其时,陶汉章将军任该校教育长兼高参班主任。首期高参班从晋察冀各部队抽调了80多名干部参加。陶汉章将军边授课,边整理教材,约半年时间,遂成30万字书稿,始题名为《八路军的参谋工作》,后改为《参谋工作手则》。该书出版后,风行解放军各部队,二野、三野、四野均有不同版本。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向陶汉章将军颁发一等奖章和300 元稿酬。陶汉章将军告余:“其时,一名士兵一个月津贴只1元,干部5元。300 元相当于现在的3000 元啊!”
军队内部发行的《热带丛林作战》,乃陶汉章将军写于1977 年,两年后在南疆自卫反击战中由《解放军报》连载,并下发到所有参战部队。其时将军任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
有报道云,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人手一册《孙子兵法》。故美国人深谙:“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此《孙子兵法》即陶汉章将军所著《孙子兵法概论》,1985 年10月出版,有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五个国家译本,于世界数十个国家出版发行。
陶汉章将军言,1950 年7月,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元帅召陶汉章将军曰:“毛主席写了封信给刘伯承同志,叫他回来办陆军大学,你去送这封信,征求一下他有什么意见。”将军当日持毛主席亲笔信乘飞机往重庆见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元帅阅后,自言自语道:“君命召,不俟驾而行。”
陶汉章将军言,刘伯承元帅讲解《孙子兵法》时强调,兴兵作战,要注意五忌:一国力不足,不可以兴兵;二时机不利,不可以兴兵;三国内不安定,不可以兴兵;四人民不拥护,不可以兴兵;五战略上处两面或多面作战态势,不可以兴兵。“五不兴兵”,至今回忆仍印象很深。
陶汉章将军,江西进贤县人,五代书香世家,祖父为清朝翰林,父亲曾任江西国民议会议长。将军年少时,熟读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参加红军后,曾任连长,首战告捷,即调往六军团任参谋,将军始不解,后方知,任弼时爱其才,以保存骨干,留作大用也。后历任湘赣军区红军学校教员、主任教员;湘鄂川黔军区红军学校教务主任、军事总教;庆阳步校队长兼教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教育科长,训练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教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等职。
陶汉章将军言:长征过草地,贺龙曾办一期“野菜训练班”。自此识得可吃野菜,如野蒜、野葱、春菜、铁藜等十余种。
陶汉章将军言:1975 年某日,将军至东单市场,遇胡耀邦,左手拎着一只酱油瓶,右手攥着一张十元钱。将军问耀邦:“上哪儿?”答:“打酒喝。”将军问耀邦居何处,耀邦告之。次日,陶汉章将军往耀邦处访之,王震将军同在。三人且饮且聊。论及江青,王震将军以掌击桌大骂,耀邦笑而不言。后耀邦下台,将军访萧克,萧克曰:“耀邦,好人,我还要去看他。”
“文化大革命”中,陶汉章将军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身陷囹圄。1971 年平反出狱,恰逢重阳节,将军有感而发,挥笔赋诗一首:
几度重阳几度秋,
壮士暮年心悠悠。
愿挑重担肩重任,
自愧无功着轻裘。
盛世伯乐应常有,
度外沧桑任去留。
读罢马列出书塾,
轻帆稳舵泛中流。
叶剑英元帅甚爱其才,读罢此诗沉吟曰:“诗是好诗,就是有点牢骚。”1973 年初,经叶帅举荐,陶汉章将军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继任军事学院副院长、顾问。(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