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雄在2016年度优秀作品表彰会上的发言

吴军雄
2017-07-05
来源:晋城党史网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叫吴军雄,是来自晋煤集团的一名党史爱好者,也是晋城党史网的忠实粉丝。今天,我能够参加晋城党史网举办的2016年度工作总结与优秀作品表彰会,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我本人有幸被评为优秀作者,这是网站领导对我的激励和鞭策,我对此表示衷心感谢。也向关心支持我的新老朋友们表示真诚感谢。


我的老家是著名的晋豫边革命老根据地阳城县町店镇大宁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村长期是中共阳北秘密县委、阳城五区分委和晋豫联防区阳城敌工站所在地。村民们为了支持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有43位男女群众惨遭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土匪杀害,23位干部、战士、民兵在战役战斗中献出了生命,21位同志在与中外敌人拼杀中致伤致残,财产物资损失难以计数。由于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951年,党中央毛主席派出的华北老区访问团到晋城、高平、阳城、沁水、垣曲五县访问时,还于9月3日以一组到大宁村做了重点访问。村民们对此非常自豪,并自发捐钱捐物,修起一座“9•3访问纪念塔”。为了使全村群众世世代代铭记这段光荣历史,永远发扬革命传统,村里经常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民兵,给村民以及青少年一代讲述革命前辈浴血奋斗的故事。可以说,这就是我接触党史并发生兴趣的源头。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把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从历史的深处挖掘出来,写成作品,让它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但阳错阴差的是,我最开始接触的,却是公文写作。直到2000年,我才开始文学创作方面的尝试。当时正提倡用先进文化教育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出于工作需要,我发起创办了晋煤集团第一份文学性刊物《古矿文艺》,并带头进行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我将所写作品进行整理,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蓝光闪过之后》,散文集《眼底河山》。这一段实践,激活了我的创作潜力。2006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创作长篇革命斗争历史纪实文学《红色山村》,于2007年完成,2008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在党史研究和创作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中国有句古话:“学会讨吃扳不了棍”。2012年底,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喜欢写写画画。。虽然不久做了一个较大手术,但并未改变我的爱好。长篇的东西写不了了,就写一些研究性感想性历史性的短篇文章。但让我苦恼的是,千方百计写出来的东西,除极少部分在有关报刊杂志登载外,大部分较难发表。我曾把自己写的一些文章发往山西《党史文汇》、山西党史网等媒体,可以说均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讯。有一次,我打电话询问,一个女孩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看一看再告诉你,此后再无消息。我感到,这实际上是高层媒体对底层作者的冷漠和轻视。恰在此时,即2011年底至2012年,晋城市党史界接连办了两件大事,一是晋城市党史学会暨太行太岳将帅研究会成立,并创办了《将帅》杂志。二是举办了晋城党史网。这两个重大举措,对本地区广大专兼职党史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绝对是利好消息。我个人认为,地方党史网的出现,在史学研究领域绝对是一场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过去的史学研究,尤其是党史研究,基本上都是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来进行,基层的业余爱好者要想发表自己的一些历史研究成果,很难。而从地县级党史网站相继诞生以后,就改变了党史研究只限于特定机构和专门人员的小格局,形成了人人都可以参与研究、人人都可以发表作品的大器量,让基层党史工作者和广大业余爱好者有了参与的平台和阵地。晋城《将帅》和晋城党史网,就是本市各县区党史爱好者最喜欢的两块平台。尤其是晋城党史网在全国的基层党史网站中,起步最早,办得最好,使得广大专兼职史学工作者倍受鼓舞。我们晋城地区既是古老华夏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又是太行太岳革命老根据地的中心,有着一部可歌可泣、撼人心弦的红色历史。晋城党史网的创建,可以说就是为本地区量身打造的一个弘扬当地革命历史文化传统的综合性平台,使得过去高高在上、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党史也包括文史的研究整理,开始接了地气,变得平民化、大众化了,它填补了专门研究机构之不足,得到了专兼职党史、文史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交口称赞,并为广大普通群众所喜闻乐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晋城党史网的两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和他们将近二年的接触中,对他们非常敬佩。他们虽然只是兼职,但却十分敬业,把这份兼职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他们不仅付出千辛万苦,一手创建了网站,而且为把每期网页办好,做到了呕心沥血。设置的各个栏目非常具有专业水平,非常适合各类写作者的不同需要。只要是周末,他们就在网站从早工作到晚,做到了废寝忘食,不辞劳苦。更使人感动的是,他们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和他们接触,使人如沐春风、他们与广大党史迷广交朋友,对有病有事的老同志作者上门看望,对找到网站的作者亲切接待,对远道而来者,还自掏腰包陪来人一起吃饭。由此团结了一批基层作者,也扶植了一批新人。因为我属于晋煤集团,和晋城市不是一个系统,所以过去和大家接触不多,对党史网的两位老师也不熟悉。但自从和他们认识以后,我觉得自己不仅多了一个发表文章和见解的渠道,而且又多了一对良师益友。是他们建议我把《红色山村》在党史网全文刊出,又是他们亲自与晋城市图书馆联系,为我举办了红色山村创作历程的专题讲座,扩大了这本书的影响范围。对于我平时发给网站的文章,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一般都会很快采用刊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我越写越有劲,二年左右时间,先后写了《牺盟精神永放光芒》《12月事变后党在阳城的地下斗争》《波澜壮阔的阳北抗战历史》等史料性文章,也写了《印尼共产党失败的沉痛教训》《追寻台湾地下党覆灭的真相》《著名的狱中八条是怎样产生的》等读书体会文章。还结合形势,写了《六中全会提出以习近平为核心具有重大意义》 ,《房产价格合理回归符合社会大众心理期望》等时政评论文章,累计达30余篇,近20万字,大部分得到采用。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的劳动价值的肯定和尊重,也是对我的鞭策和激励。所以,我以虔诚的心情。对党史网及两位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正处于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一个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利用互联网,大肆兴风作浪,肆无忌惮歪曲历史真相,明目张胆污蔑攻击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妄图从根本上否定党的历史,动摇党的执政地位,进而推翻共产党的领导,用心非常险恶。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网看做新时代的上甘岭,以此为阵地,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我们作为晋城党史网的业余作者,不只是一个写手,更是一名战士,我们考证历史,赞美英雄,不是为了消愁解闷,不是做文字游戏,而是在用我们手中的笔,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战斗。从这个角度来衡量,我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与在座诸位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继续努力。我将以这次会议及其给我的荣誉为动力,以一名战士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再接再厉,笔耕不辍,为捍卫党的光荣历史,为促进晋城地方党史工作的繁荣和发展,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发言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责任编辑:韩玉芳)